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常吃三類食物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常吃三類食物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血管疾病已成爲我國慢性病中死亡最高、人數衆多的疾病。該如何預防並緩解心血管疾病呢?

常吃三類食物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一位美國著名的心臟病專家曾經這樣說過:“保護自己心臟最重要的場所就是餐桌。”很多心臟問題都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因此愛護心臟要從飲食入手。

一、多吃新鮮的果蔬。研究表明,每天食用至少8份果蔬的人羣,比那些每日食用少於3份的人羣心臟死亡風險降低了22%。新鮮果蔬中富含維生素、葉酸、纖維素和多種抗氧化物質,能夠減少氧化反應對血管損傷,增加血管的擴張力,保持血管的暢通。每天的餐食中至少要保證500克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其中一半要是深色的,如西紅柿、菠菜、紫甘藍、胡蘿蔔等。

二、多吃深海魚。深海魚中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是護心最重要的。如果從現在起每週吃兩次深海魚,每次約吃60克左右,比如三文魚、金槍魚等,4—8周後,心臟健康就會有明顯的改善,還能減少中風的危險,這也是食深海魚多的國家和民族中風發病率低的原因之一。人體中只要甘油三酯超標,就意味着血管和心臟將承受更多的壓力,而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甘油三酯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歐米伽3脂肪酸非常容易被破壞和氧化,所以生吃深海魚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營養。若不習慣生吃,最好清蒸。另外最好還能搭配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一起吃,更利於歐米伽3脂肪酸的吸收。

三、多吃堅果。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司局(FDA)的一份健康聲明表示,多數堅果,如大杏仁、核桃、開心果等,作爲不飽和脂肪酸和低膽固醇飲食的一部分,每天進食約42克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是最佳的護心小零食。堅果最好選擇原味或低鹽的,過多鹽分的攝入反而會帶來高血壓的風險。

除了飲食,還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預測且預防心血管疾病呢?

身體超重

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可導致超重與高血壓。研究表明,體重指數與血壓呈正相關,體重每相差10千克,收縮壓相差約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張壓相差約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壓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對11萬餘名女性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發現肥胖與超重均爲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入與腦卒中呈正相關,是人羣腦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攝入每天不超過50克爲宜,且飽和脂肪酸所佔比例不宜過高。

蛋白質缺乏

曾經有調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羣比美國夏威夷移民人羣患腦卒中的比率高3倍,兩組人羣血壓水平無顯著差異,但夏威夷人羣動物蛋白攝入顯著高於日本本土人羣,且發現動物蛋白與腦卒中呈負相關,動物蛋白可以抑制腦卒中的發生。但過多蛋白質攝入也導致過量脂肪攝入,並加重腎臟負擔。老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1.2-1.5克爲宜,其中至少有1/3爲優質蛋白質,如魚、蛋、奶類、瘦肉、豆製品,食用魚類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腦卒中發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纖維

美國學者曾經對30681名美國健康男性調查4年,綜合所有營養因素分析發現,只有膳食纖維與高血壓呈負相關,即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預防高血壓。有報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攝入量可降低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提倡多食用穀類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雜糧、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纖維較高的食物。

鹽的危害

高血壓爲心血管病第一危險因素,在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於南方。全國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內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壓和食鹽攝入量關係密切,攝入量越高,人羣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就越高。與每天食鹽攝入量小於6克者相比,每天吃鹽大於等於12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14%,大於等於18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27%。中國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普遍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對高血壓的預防非常不利。諾貝爾獎得主——伊格納羅教授自稱“有一顆年輕的心臟”,他除了強調運動的作用外,還曾特別提及在他的廚房中沒有食鹽,這一點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鹽也就是一個牙膏蓋的量,6克食鹽加起來並沒有多少。從心血管病預防角度來說,人們的飲食還是要儘量清淡一些,逐漸減少食鹽用量,直到不特別在食物中加鹽。

定期體檢

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有心血管疾病困擾的患者,在飲食上遵循三大類原則,會降低患心臟病機率,做好預防比治療要好得多。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