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夏天寶寶拉肚子常見的3個原因

夏天寶寶拉肚子常見的3個原因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季的氣候既炎熱高溫,又時不時地發生強對流天氣,天氣的不穩定,總讓我們生活在一個高溫悶熱兼潮溼的環境下。各種病毒和細菌最喜歡這種環境了,寶寶們的免疫力較低,一不留意就容易被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拉肚子

夏天寶寶拉肚子常見的3個原因

有的寶寶拉肚子時,可能還會伴隨肚子痛或者發燒等症狀,家長們往往都很擔心。其實,引起寶寶拉肚子的原因有多種。 家長們能學會辨識的話,往往就能比較淡定地處理問題了。

如何判定寶寶拉肚子了?

一般來說,除了半歲前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他們的大便是呈泥糊狀或者蛋花型的,這是純母乳餵養寶寶的正常大便,不能稱之爲拉肚子,而且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半歲以前因母乳中有母體抗體保護的原因,發生疾病的概率會比非母乳餵養的寶寶低,較少發生拉肚子的情況。

而添加了輔食的寶寶或者是幼兒期的寶寶,他們正常的大便是呈條形的金黃色軟便。如何判定寶寶拉肚子了,要觀察寶寶拉的大便是否不成形,呈水便狀。一般寶寶正常大便次數爲1天1-2次,而拉肚子的寶寶一天大便次數少則5次,多則會達到十幾次。

所以,判定非純母乳的寶寶拉肚子需要兩個必備條件,一是大便的次數較多,二是大便的樣狀是不成型的水便。

寶寶拉肚子的原因

夏季天氣炎熱,寶寶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暑溼侵襲

夏季高溫加上強對流天氣,寶寶在酷熱潮溼的環境下,不小心注意照看可能會中暑。中醫所說的暑溼侵襲,就會導致寶寶除了中暑的症狀以外,還有可能發生拉肚子的情況。這種拉肚子還會伴有肛門灼熱的情況發生。

夏天寶寶拉肚子常見的3個原因 第2張

2.貪涼導致

夏季高溫酷熱,小朋友們很喜歡冰涼的飲料或者雪糕。但是寶寶們的腸胃功能比較弱,喝冰冷的飲料或者吃雪糕,讓整個腸胃接觸了驟冷的食物,極其容易引起腸胃痙攣,發生腹痛和拉肚子的情況。

在這裏還要再說說兩種相似的情況,一種就是寶寶夏季在空調房也莫貪涼,也要避免空調風直吹小肚子,這樣也容易使肚子受涼而發生拉肚子。而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寶寶的腸胃功能較弱,所以若是空腹吃一些益生菌豐富的如酸奶類的食物,也極容易導致拉肚子,但這種拉肚子的排便次數一般只是1-2次就會痊癒,要區別對待。

3. 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

夏季有一種肆虐的病毒叫“輪狀病毒”,它是引起拉肚子的“病毒之首”。而寶寶若是因爲受到細菌感染髮生的腸胃炎,還會併發發燒、嘔吐甚至精神萎靡不振的情況發生。

如何判定寶寶是腸胃炎,只能帶寶寶就醫,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檢驗大便或者血常規。若是確診爲細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一般都是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

所以,家長們分清楚寶寶拉肚子的情況和原因,就容易對症護理。一般普通的拉肚子,可以先在家觀察,確保寶寶多補水,多加休息。必要時家裏可以備上“思密達”止瀉藥。若是寶寶拉肚子超過2天,每天次數頻繁,那麼還是建議家長們要帶寶寶就醫。如果寶寶拉肚子時伴隨高燒、嘔吐不止或者精神不振等情況,家長們就應該帶寶寶立即就醫。

寶寶拉肚子吃什麼好的最快?

夏天寶寶拉肚子常見的3個原因 第3張

寶寶腹瀉時,可以多給寶寶吃一些有止瀉作用的食物,例如蘋果、胡蘿蔔等,還可以多給寶寶吃容易消化的東西。

1、煮蘋果。煮透的蘋果有收斂的作用,每天給寶寶吃一個,有助於緩解寶寶拉肚子的情況。煮蘋果時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這樣寶寶比較喜歡吃。

2、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後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爲一個療程,治療腹瀉,並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

3、焦米湯: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4、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

5、慄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後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蔔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

6、稀飯。當寶寶拉肚子時,多給寶寶喝稀飯,既容易消化,又有營養。寶寶拉肚子時不要吃過硬的食物。在熬稀飯時要熬的爛一些比較好。

7、軟麪條。當寶寶拉肚子情況出現好轉時,可以給寶寶煮些爛乎的麪條,適當加一些青菜。這樣能進一步給寶寶補充營養,寶寶吃了也比較好消化。

8、喝薑茶。當寶寶肚子受涼引起拉肚子時,可以給寶寶熬製些薑茶,要把姜切成碎末,煮開水後放入薑末,然後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給寶寶喝一些能緩解寶寶拉肚子的症狀。

9、山楂麥芽水。當寶寶因消化不良引起拉肚子時,可以給寶寶煮些山楂麥芽水喝,效果不錯,麥芽要選用炒熟的,山楂3—5個就可以了。再加上些紅糖比較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