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小兒發熱的科學處理方法

小兒發熱的科學處理方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熱是小兒疾病常見的症狀。通常以小兒腋下體溫37-38度爲低熱,38-39度爲中度發熱,超過39-41度爲高熱,超過41度爲超高熱。

小兒發熱的科學處理方法

發熱了怎樣科學處理,是否必須應用抗生素來“壓”呢? 這得從發熱的原因說起。發熱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1、感染性發熱:

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防禦反應,最爲常見。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有細菌性的,如扁桃體炎、敗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還有寄生蟲病,如瘧疾等。

2、非感染性發熱: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也很多,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溼熱、藥物熱、疫苗反應等;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等;大量組織壞死或破壞,如大面積燒傷、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症、何杰金氏病、惡性淋巴瘤及其它惡性腫瘤等。另外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全、暑熱症、間腦綜合徵、腦出血等。

治療發熱的目的:

1、降低高熱,減少機體消耗。

2、防止寶寶發生高熱驚厥。

3、對某些危重病例(如乙型腦炎、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等),積極的退熱處理對穩定病情有一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一有發熱就要作退熱處理,一般只在高熱(腋下體溫39度以上)才作退熱處理。但是部分寶寶體溫雖只38度左右卻很煩躁,或有痙攣素質(易發抽風)的寶寶,雖未達高熱,也應作退熱處理。#p#副標題#e#

在積極尋找發熱原因及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對高熱作以下退熱處理:

1、物理降溫作用迅速,安全,尤適用於高熱:

①冷溼敷法:用溫水浸溼毛巾或紗布敷於寶寶前額、後頸部、雙側腹股溝、雙側腋下及膝關節後面,每3-5分鐘換一次。注意對39度以上高熱的寶寶來說,水溫不宜過涼,明顯低於體溫即可。

②酒精擦浴:用30%-50%酒精重點擦抹上述冷溼敷部位及四肢皮膚,但不擦胸腹部。

③冷鹽水灌腸:嬰幼兒用冷鹽水150-300ml,兒童用300-500ml,冷鹽水溫度爲20℃左右。

④溫水浴:適用於四肢循環不好(面蒼白、四肢涼)。水溫37-38℃,用大毛巾浸溼後,包裹寶寶或置寶寶於溫水中,爲時15-20分鐘,或根據體溫情況延長時間,做完後擦乾全身。

在做物理降溫時應注意:每隔20-30分鐘應量一次體溫,同時注意寶寶呼吸、脈搏及皮膚顏色的變化。

2.吃退燒藥,多喝些涼開水,在水中加些鹽和糖,防止脫水。

單純的退燒並不是最終目的,還要尋找發熱原因並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前面講到發燒的病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有的家長只要孩子一發燒,就趕快給孩子服用抗生素。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爲抗生素主要對某些細菌有殺滅或抑制生長的作用,而對大多數病毒感染無效,更不用說對於那些非感染性疾病了。

因此,發熱的病人應該去醫院檢查,查明病因,對症下藥。對診斷不明的發熱,退熱藥尚且不宜隨便應用,更何況是抗生素。因爲濫用抗生素,非但無益,而且會帶來一些毒副反應,還可能招致“二重感染”,即寄生在人體內、原處於相互制約狀態的細菌或黴菌,若被抗生素殺滅或抑制了這一方,而對該抗生素不敏感的另一方,就會乘機大量繁殖,使病情更加複雜,更加嚴重。此外,少數人對某些抗生素呈現一種特別的反應──藥物熱,即應用抗生素後會引起發熱。這樣不但“壓”不了熱,反而使病情加劇了。

抗生素只適用於那些因敏感的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發熱。在應用前,最好通過培養能找到這種病原微生物,並進行藥物敏感試驗,從而選取最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但病原微生物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有時對於病因診斷已經基本明確的病例,爲了爭取治療的時機也可以根據經驗估計選用一定的抗生素。

總之,發熱不等於感染,而感染也不等於必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所以,發熱不要亂用抗生素,退熱要注意科學方法。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