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糖尿病腎病與腎移植

糖尿病腎病與腎移植

來源:歐巴風    閱讀: 6.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糖尿病腎病與腎移植

鍾先生今年56歲,12年前患糖尿病,並一直遵照醫囑服用降糖藥,還經常自我監測血糖,血糖基本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可最近檢查尿常規時,發現尿蛋白兩個加號。“難道我的腎臟又出了問題?”他急忙找到腎病科專家進行諮詢,醫生告訴他,這種情況基本可以確定已經合併糖尿病腎病了。

“糖尿病腎病?要緊嗎?要‘換腎’(腎移植)嗎?我的生命還有多長?”黃先生驚恐地問。

解讀

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多,其中糖尿病腎病(又稱腎小球硬化症)最爲常見,它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怎樣預防糖尿病腎病

即一旦確診爲糖尿病,應定期進行尿常規檢查,有條件者應定期做24小時尿白蛋白或總蛋白測定,尤其是已有視網膜病變或高血壓的糖尿病病人。其次,限制總熱量攝入,長期有效地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是預防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環節,可以減輕或消除由於代謝紊亂而引起的腎臟損傷。還有,要做到低蛋白飲食,包括腎功能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應適當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因高蛋白飲食可增加病人的腎小球濾過率,進一步增加了早期糖尿病腎病病人的腎臟負擔。尿素氮在25。0mmol/L以上時,應控制蛋白攝入量。另外,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毒性的藥物,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頭孢菌素類、各種造影劑等,同時儘量避免導尿和其他泌尿系統的器械操作,以防止泌尿系感染。

什麼情況需要經常檢查腎功能

據統計,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30%~40%會發生臨牀腎病;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臨牀腎病的比例爲20%左右。一般來說,對於青春期以後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病史在5年以上應定期進行尿白蛋白排泄率測定(每半年檢查一次,若有異常則每月檢查一次)。但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隱匿,很難確定患者確切的發病日期。所以,一旦診斷爲糖尿病,就應常規檢測尿白蛋白排泄率,並保持動態觀察。#p#副標題#e#

腎病發展到什麼程度需要“換腎”

糖尿病開始的時間,實際上也就是糖尿病腎臟病變開始的時間。糖尿病腎臟病變分爲5期:第一期開始很輕,臨牀沒有什麼特殊表現,等有輕微臨牀表現時就已經進入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第二期就是臨牀前期腎病,常規尿、血液等檢查都沒有什麼改變,但是通過活檢會發現腎臟已經有微血管的病變。早期腎病的主要改變就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編者按:早期腎病檢查標準是尿裏每分鐘排出的白蛋白大於20微克、小於200微克,大於200微克就叫做臨牀腎病),這個改變如果處理得當,病人的病情是可逆的。這一時間可以持續很長時間(10~20年),時間長短取決於遺傳、控制情況等。

如果早期腎病控制得不好,以後就會發展爲第四期,也就是臨牀腎病,可檢測到大量蛋白尿,這一期的糖尿病腎病已經不可能完全逆轉了,但還是可以控制的,至少可以延緩腎臟病變的進展。如果大量蛋白尿還未能進行有效治療,最後就會進入第五期--臨牀中末腎病期,這一期腎功能的問題就出現了,我們通常查腎功能主要檢查血肌酐,肌酐超過178μmol/L就叫做腎功能失代償,再進一步超過445μmol/L就是尿毒症,此階段就只能是透析或“換腎”了。

最後要說的是,積極控制血壓,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對有低蛋白血癥伴浮腫的腎病病人可以在應用胰島素治療的前提下,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但必須是優質蛋白質,總熱量攝入也不必限制過嚴,這樣有利於提高血漿蛋白濃度,可減輕浮腫的程度。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