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中醫有哪些方法治療感冒

中醫有哪些方法治療感冒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解表化溼法 素有脾虛蘊溼,又感風寒溼邪,內外相引,風寒溼相搏,病發感冒,惡寒發熱,無汗,身體煩疼,形成風寒夾溼之證。治應辛苦溫燥相合,一方面辛溫開散,可以發汗,使肌表之邪由汗而解;一方面苦溫合用,可以健脾燥溼,脾運溼化,裏溼無由以生。但風爲陽邪,開散易泄,溼爲陰邪,粘膩難除,故發汗之時,當微微似欲汗出,使陽氣內蒸,溼可化汗而出,以達風溼俱去之目的。方如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若風寒表溼重者,選羌活勝溼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以祛風勝溼解表。此時,萬不可峻汗,邪風雖散,溼反不去,病證不解,甚或因驟汗傷陽,汗溼相合,痹留肌腠,而成“溼痹”之候。若溼鬱化熱,既有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無汗等表寒溼症,又有口苦微渴等裏熱症者,治宜解表祛溼,兼清裏熱,可選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

中醫有哪些方法治療感冒

(2)化飲解表法 本法爲表有風寒,內有水飲而設。患者素有痰飲,復感外邪,則表裏合邪,表寒引動內飲,以致內飲外邪呈互結之勢。如只解表則飲不除,只治飲則表不解,病難痊癒。當以解表與化飲並施,表解飲化,則病邪均除,實兩全之法。方用小青龍湯(《傷寒論》)。本方治風寒束表,內有水飲,惡寒發熱,無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不渴飲者。《註解傷寒論》卷三雲:“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飲,則水寒相搏,肺寒氣逆,故乾嘔發熱而咳。《針經》曰,‘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此之謂也。與小青龍湯發汗散水。”

(3)理氣解表法 本法爲感冒兼有氣滯者而設。凡素有氣滯不舒之疾,復感風寒者,可用此法。平素肝氣鬱滯之人,感受外邪後,最易入裏化熱。如單用解表發汗法,氣滯不舒,表亦難解,必於解表藥中,加入理氣之品,使表得解,氣得舒,可免寒邪入裏化熱。方用香蘇散(《和劑局方》)。如外感風寒較重者,可酌加解表藥。

(4)解表消食法 感冒發生之前,所食之物尚未消化,而致飲食停滯,或因病後勉強進食,難以運化,以致食滯內停,則可形成感冒夾食之證。因此,治應解表化食同進,而於解表劑中加入消食化滯之品,以期表解食消。

(5)解表生津法 津液不足,外感表邪,或外邪束表,邪鬱津傷所致之感冒,除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表現外,必見頭項強急,或“項背強几几”等津傷筋脈失潤之證的表現。這類病變,治應解表以散外邪,滋養津液以舒筋脈。若津傷不甚,寒鬱肌表,而不汗出者,應開泄腠理,發汗散邪,兼以生津濡筋;若屬風邪外襲,肌表疏泄而有汗者,應和營衛以解肌,生津舒筋以緩急;若津傷較甚,身體強急,則應和營衛以解太陽衛分之表,清熱生津以養筋脈。葛根湯 (《傷寒論》)、桂枝加葛根湯(《傷寒論》)、瓜蔞桂枝湯(《金匱要略》)等,臨牀均可選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