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中醫後期如何治療白塞氏病

中醫後期如何治療白塞氏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塞氏病後期的中醫治療

中醫後期如何治療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Behcet病)是反覆發作的慢性葡萄膜炎症,它可涉及全身多種器官和系統,如皮膚、粘膜、血管、關節、消化道以及中樞神經等,臨牀上認爲此病是由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所產生的疾病。糖皮質激素爲常用的治療藥物,但易引起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出血、激素性青光眼等,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常出現激素依賴、病情反跳等現象,近幾年發現免疫抑制劑治療白塞氏病效果較好,但其對全身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視,爲提高療效減少併發症,採用中醫活血通脈、疏風清熱、滋陰降火、扶正祛邪之法治療該病取得了較好療效。

1 臨牀資料

1.1 一般資料 ,男,34歲,於2003年3月8日就診。自訴4年前因口腔潰瘍反覆發作,視力減退,有針刺膿點、眼痛等自覺症狀,被幾家大醫院診斷爲白塞氏病(Behcet),採用西醫治療:散瞳劑、糖皮質激素(強的鬆等)、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環孢黴素A),治療4年反覆發作而就診我科。

1.2 症狀 瞳神緊小,眼珠墜痛,眉骨痛,眼乾澀,視物昏?,自覺眼前黑花飛舞,骨節痠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查視力:右0.1,左0.06。雙眼結膜充血,角膜不清。右眼眼底鼻側有一陳舊性出血斑塊,玻璃體灰白色混濁物,左眼玻璃體顳側與虹膜粘連,右眼俯視,視盤邊界欠清,靜脈充盈迂迴,後極部視網膜出現灰白色機化物,中心凹反射消失;左眼顳側有一視網膜脫離區,視網膜下積液中有遊走的紅細胞。

1.3 中醫診斷 瞳神緊小,狐惑。

1.4 中醫辨證 舌紅,苔黃膩,證屬脾胃溼熱,治宜疏風清熱。溼邪爲患,多反覆發作,纏綿不愈,溼熱又耗氣傷陰,導致氣陰虧虛,治宜扶正祛邪。病至後期,正虛邪不盛,正邪相搏,互爲進展,故眼症時輕時重,反覆發作,證屬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1.5 中醫用藥 滋陰清熱,活血固本;藥用:升麻、蒼朮、桔梗、炙甘草、柴胡、羌活、防風、細辛、藁本、川芎、紅花、當歸、黃連、黃芩、黃柏、知母、連翹、生地、龍膽草。

1.6 結果 採用上方治療30劑後,玻璃體灰白色混濁物大部分吸收,視網膜下積液吸收,續服上方30劑鞏固療效,眼底基本正常。因久病體虛,陰損及陽,陰陽俱虛,面色蒼白,畏寒,手足發冷,舌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溫補脾腎,金匱腎氣丸加減;藥用:黨蔘、黃芪、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覆盆子、白朮、甘草。

上方服30劑後,體虛、四肢乏力消失,眼底基本正常。查視力右0.6,左0.4,隨訪1年未見覆發。

2 經驗體會

方中升麻、蒼朮、炙甘草溫培元氣,柴胡、防風、羌活、細辛、藁本昇陽化滯,川芎、當歸、紅花、桔梗活血通脈,黃芩、黃連、連翹、龍膽草清熱瀉火,知母、黃柏、生地瀉火而不傷陰。全方共奏活血通脈,疏風清熱,滋陰降火,扶正祛邪之功。本病初起邪氣盛,正氣未虛,以祛邪爲主,“實則瀉之”,故應用清熱祛風等治法;白塞氏病後期邪減,而正氣亦虛,只有正氣恢復才能消除病邪,故“虛則補之”。虛中夾實者,兩方兼顧,病程中若出現夾溼、血瘀症狀,當針對繼發病因,利溼、活血,促進疾病向好的方向轉歸。

3 討論

白塞氏病是一種與自身免疫有關的疾病,西醫多以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但實踐證明長期全身的大量應用不能預防此病的復發,而且停藥後有嚴重的反跳現象,形成激素依賴狀態,但此病又因其激素的毒副作用不得不終止用藥。激素治療的同時,無選擇地抑制了人體的正常的免疫功能,導致許多併發症,如眼壓過高、白內障、激素依賴、減藥過程中的反跳等,從而對臨牀治療提出了新、更高的要求。中醫傳統病因病機學說認爲:此病爲肝膽火熾,或脾胃溼熱上擾目竅,或素體溼盛復感風熱之邪、風溼邪熱上攻於目,或肝腎不足、虛火上炎等,總之重點是熱毒導致血瘀,血瘀導致陰虛,三者在病程發展中相互作用互爲轉化而致遷延不愈,當身體素質差時 (正氣弱),熱毒進入營分血熱壅滯脈絡形成熱瘀血瘀,脈絡損傷,陰津耗損,目損失養,產生陰虛,陰虛又致邪熱更甚,在未及時得到藥物調治的情況下,形成惡性循環,遷延不愈,引起一系列變證。

綜上所述,清熱是治療的關鍵,輔之活血扶正。清熱(疏風清熱用於早期;清熱解毒用於中期;涼血清熱用於晚期),活血(涼血散血用於早期;活血通絡用於中期;活血化瘀用於後期),扶正(養陰清熱用於早期;養陰利溼用於中期;益氣養陰用於後期),切斷惡性循環,清除病邪,恢復健康。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