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心臟病護理:這些要點不能少

心臟病護理:這些要點不能少

來源:歐巴風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做好日常護理工作非常重要。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病痛,對於恢復也很有幫助。那麼心臟病如何護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心臟病護理:這些要點不能少

心臟病護理十要素

1、要有充足的休息,休息是治療心臟病的重要措施。患者要學會勞逸結合,保持適當的腦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安眠藥。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後,應下地儘量活動,防止靜脈血栓的形成。

2、控制鈉鹽攝入,心臟病患者鈉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g以下,而病情嚴重者應限制在每日不超過3克。過量的鈉鹽會引起體液瀦留,加重心臟負擔,所以要嚴格限制。

3、飲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爲主,每餐保持七分飽即可。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暢。

4、患者要記錄每日出入量,尤其在急性期,出量大於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有利於防止心力衰竭。(出量指的是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時再加上600~800ml的呼吸和皮膚蒸發量;入量指的是水果、輸液、飲食、飲水等,每日總入量大約爲1500~2000ml。)

5、養成每日測量體重的好習慣。如果1-2天內體重增加過快,則應注意是否出現水瀦留。

6、出現心力衰竭的患者一般會先出現雙下肢水腫,要避免長期壓迫一個位置,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使用熱水袋時,溫度不宜超過50℃,且要避免低溫燙傷。

7、長時間使用利尿劑的患者,爲了保持電解質平衡,應服用一定的補鉀、補氯的藥物。患者一旦出現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電解質。

心臟病護理:這些要點不能少 第2張

8、服用洋地黃等藥物的患者不能擅自改變藥物劑量,應根據醫囑,還要定期檢測洋地黃濃度,防止洋地黃中毒。一旦出現噁心、嘔吐、視物模糊、食慾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9、適當的運動能夠增強心肌功能,所以患者在心功能允許的情況下需要有適當的運動,預防感冒,避免感染。

10、發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應立即採取半坐位,雙下肢下垂,減少迴心血量。有條件的可以給與患者吸氧,也可使用一些利尿劑。要儘快送醫就診。

心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事項

1、控制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

2、戒菸 菸草中的菸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使30—49歲的吸菸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菸者3倍,而且吸菸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

4、改善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5、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 合理飲食

心臟病護理:這些要點不能少 第3張

6、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7、適量運動很必要,但是不能做過於激烈的運動。

8、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心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原則

1、少量多餐。心臟病病人不宜吃得過多,每日總熱能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擡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

2、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後,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後漸增蛋白質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3、應吃易於消化的食物。心臟病病人由於血液循環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進食物應易於消化。開始可用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改用軟飯。

4、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如維生素B1及維生素C,以保護心肌。供給適量的鈣,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不足時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藥時,除補鉀外,還應注意鎂、鋅的供給。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