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皮膚不必太乾淨 細菌也能治病

皮膚不必太乾淨 細菌也能治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4.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糞便細菌也能治病

皮膚不必太乾淨 細菌也能治病

今年早些時候一個臨牀試驗表明,使用捐贈者的糞便——這種富含有益的腸道細菌的物質,比使用抗生素能夠更有效地清除複發性感染。

難治梭狀芽胞桿菌(C. diff)是一種細菌性腸道感染,可引起嚴重的腹瀉,16 例患有該病的患者使用一天四次連續四天的“糞便灌腸”治療方法最後療效甚佳,唯一的副作用是輸液當天會輕微地抽筋。用該方法的患者中81%被治癒,而那些注射抗生素的患者中只有31%被治癒。考爾德教授說:“糞便移植先篩除有害細菌或病毒,然後用灌腸劑管或將管子插進鼻子導入小腸。”糞便通常取自患者的家庭,這會更容易和更“可接受”。但是理論上,他們可以來自任何人。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內科和手術治療教授勞倫斯·勃蘭特(Lawrence  Brandt)認爲:治療可能對非腸胃問題的其他疾病也有效,例如肥胖和帕金森氏症。

當你用抗菌肥皂洗手或用抗菌漱口水時你一定以爲,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細菌都是超標的。“人們一般都會驚訝地獲知,我們身上的細菌細胞比正常細胞多10倍以上,”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營養免疫學專家菲利普·考爾德(Philip Calder)教授說,“事實上,以細胞計數一個人身上90%是細菌。”

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是大約100萬億個細菌,它們被稱爲微型生物羣落,其中95%生活在我們的腸道中。其他一些則生活在我們的皮膚、呼吸道、口腔以及生殖器部位。它們大多數是有益無害的,當然,也有一些有害的,那爲什麼我們不會長期患病呢?祕密就在我們脆弱的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果平衡被破壞,系統就進入瘋狂的狀態。比如說,不平衡的腸道細菌已經證實與糖尿病、肥胖症、自閉症、溼疹、牛皮癬、哮喘和炎性腸道症狀相關,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細菌可能會造成多發性硬化症,但有些細菌不僅有益無害,且我們不能缺少。

腸胃細菌緩解焦慮

你相信嗎?如果你身體裏含有某種類型的細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情緒。人類的腸胃中有多種細菌,對人體健康起到或好或壞的作用。這些細菌還可能影響人們的情緒和行爲,愛爾蘭和加拿大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一種益生菌能緩解焦慮情緒。

有關腸胃細菌對人類大腦和行爲的影響,科學界近年來有一些研究,但集中於有害細菌,對有益生菌的研究很少。愛爾蘭科克大學學院和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選擇了一種常見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添加在食物中餵養實驗鼠,持續6個星期。

行爲測試表明,與攝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樣膳食的實驗鼠相比,經過鼠李糖乳桿菌餵養的實驗鼠較少表現出情緒壓力和焦慮。例如在齧齒動物不適應的開闊環境中,它們能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索,被放進水裏時,體內反映情緒壓力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較小。

進一步檢查發現,這些實驗鼠腦部GABA受體基因的活動情況發生了改變。GABA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許多用於抗焦慮藥物是針對它發揮作用的。研究人員說,鼠李糖乳桿菌餵養使GABA受體基因在實驗鼠腦部某些區域的活動增強,在另一些區域活動減弱,總體效果是減輕焦慮。

“細菌能使大腦中的許多化學物質發生變化,”倫敦帝國學院的教授傑里米·尼科爾森(Jeremy Nicholson)教授說,“對此我們知之甚少,還需進一步研究。”

有時還能預防中風

什麼樣的細菌可能影響到你,讓你患上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改變?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最近研究顯示:那些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人,與那些無動脈硬化的人有不同的細菌羣落。去年,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中風病人與健康人在腸道細菌方面有重大差異。他們認爲後者有更多的細菌,它產生一種抗氧化劑,類胡蘿蔔素,可以防止心絞痛和中風。

人體含有的細菌細胞數量是人細胞的10倍多,其中大多數細菌細胞是在人腸道中發現的。除了我們的宿主基因組外,這些細菌含有大量的基因,它們一起被稱作腸道宏基因組(gut metagenome)。這種宏基因組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當前已有很多研究人員正在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發現幾種疾病與腸道宏基因組的變化相關聯。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也證實腸道宏基因組變化與動脈粥樣硬化和中風相關聯。

研究人員比較了一組中風病人和一組健康人,發現兩組人羣的腸道菌羣存在重大的差異。特別是,研究證實合成類胡蘿蔔素所需的基因在健康人的腸道菌羣中被更加頻繁地發現。相對於中風存活者而言,這組健康人的血液也存在着顯著性更高水平的某種類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是一類抗氧化劑,而且多年來人們一直聲稱它們可以對抗心絞痛和中風。因此,來自這組健康人的腸道細菌存在水平增加的合成類胡蘿蔔素的細菌可能提供線索來解釋腸道宏基因組如何影響疾病狀態。通過研究病人的腸道菌羣,人們應當能夠對心血管疾病進行風險預測。

母體細菌增強免疫

如今瘦已成爲所有女性的追求,根據科學研究證實,胖瘦和細菌同樣有關,胖子與那些並不肥胖的人羣攜帶的細菌是不同的。“胖子腸道里發現的微生物能更有效地攝取食物中的卡路里,”倫敦帝國學院的教授傑里米·尼科爾森教授說,“它們多吸收10%至15%的卡路里,但目前還不清楚是不是細菌變化造成超重,或是細菌本身導致肥胖。”

然而,通過對小鼠的研究發現,那些被注射肥胖老鼠的腸道細菌的實驗鼠比那些被注射瘦老鼠的腸道細菌的實驗鼠增加了更多的重量。尼科爾森教授說:“有趣的是,有些人經過減肥(肥胖)手術後其腸道細菌同樣經歷了變化。”

另外,寶寶的免疫系統同樣和細菌息息相關。根據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的研究,在懷孕頭三個月,母親的細菌發生改變並將有益細菌傳遞給嬰兒。例如約翰遜氏乳桿菌——通常在胃腸道上部,它能幫助消化,在陰道里廣爲分佈,而其他地方則數量很少。

在分娩過程中,寶寶帶走母體中的細菌,這就是爲什麼自然出生的嬰兒常常發現有腸道混合細菌而經歷剖腹產手術的嬰兒通常發現有母親皮膚上的混合細菌。

腸道細菌被認爲對新生兒的免疫系統的幫助至關重要。最近兩年來美國對在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出生的12578名嬰兒進行研究,最後發現那些剖腹產的嬰兒比自然分娩的可能出現的過敏症多5倍。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