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服藥的心理作用影響藥效

服藥的心理作用影響藥效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些千里迢迢從邊遠地區到大城市大醫院求醫問藥的人即使給一些普通的藥物,服藥後會產生較大的心理效應;而一些公費醫療者經常光顧醫院,嚐遍各種藥物,大夫即便給開一些對症藥也往往不信。

服藥的心理作用影響藥效

    心理學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均有一定程度的暗示性。人類疾病的藥物治療效果,部分與暗示性有關。因此,臨牀工作中不得忽視這一作用,尤其在藥物治療的護理過程中,須高度注意。

    通常一個人患病後,多需藥物治療,通過藥理作用使機體的生理機能發揮作用,以達到治療的目的,這是藥物的生理效應。研究證明,不僅如此,藥物還可通過非生理效應,以“接受藥物治療”的方式,在病人心理上引起良好的感受而導致疾病的好轉,即藥物的心理效應。一般認爲,藥物的心理效應與其藥理作用無關,但可以用藥物的生理效應來強化言語暗示效果,這在暗示性心理治療中則顯而易見。

    藥物的心理作用並非人人都一樣,它與病人的各方麪條件(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狀況、經濟水準等)以及個性特徵、心理素質服藥時的心情、醫護人員的言語態度有密切的關係,而其中較重要的是病人對藥物的認識與態度以及接受暗示性的程度。

    例如一些千里迢迢從邊遠地區到大城市大醫院求醫問藥的人即使給一些普通的藥物,也會覺得此藥得來不易,服藥後會產生較大的心理效應;而一些公費醫療者經常光顧醫院,嚐遍各種藥物,大夫即便給開出一些對症藥也往往不信,負性心理效應使正常的生理效應受到影響,干擾了治療。對他們來說,那些價格昂貴、包裝精美、又經廣告大力吹捧的新藥往往是“靈丹妙藥”。

    在臨牀實踐中,醫護人員與病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和接受安慰治療。如在疾病診斷不明確或在誤診情況下用藥,實際上就是安慰劑,關鍵是如何用得更妥當,更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在給藥時,家人可通過言語和態度來提高藥物的心理效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