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中醫怎麼對症調理脾虛方法

中醫怎麼對症調理脾虛方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脾虛,中醫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中醫怎麼對症調理脾虛方法

中醫認爲脾爲溼土,喜燥惡溼。溼盛可以導致脾虛,脾虛也可以生溼,往往互爲因果。因脾虛失運,水溼停留,多屬本虛標實之證。下面是是脾虛的9大症狀,不同症狀的脾虛該如何對症調補呢?

1、脾虛嘔吐

【症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爲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嘔。

【對症療方】香砂六君子湯:人蔘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十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薑二錢、水煎服。

2、脾虛泄瀉

【症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病理】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溼注腸道所致。

【治法】健脾滲溼止瀉

【對症療方】八仙糕:黃芪、白朮、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蔘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慾不振。

3、脾虛出血

【症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病機病理】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爲罹。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對症療方】薺菜紅棗湯:薺菜(鮮品100克,幹品薺菜花30克),大棗15枚。調味品適量。製法:薺菜摘洗乾淨,先加水煮湯,初沸時加入大棗,煮熟,調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連服15日以上。

4、脾虛帶下

【症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痠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溼,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溼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昇陽除溼。

【對症療方】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5、脾虛經閉

【症見】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

【病機病理】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爲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衝任胞宮而致經閉。

【治法】補脾胃、養氣血。

【對症療方】山藥粥:其製法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將鮮山藥洗淨,搗泥,待大米粥熟時加入拌勻,而後調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將山藥曬乾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調勻,置爐上,文火煮熟,不斷攪拌,兩三沸後取下,調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