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人間百態 > 老人服用安眠藥要注意什麼

老人服用安眠藥要注意什麼

來源:歐巴風    閱讀: 9.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人服用安眠藥要注意什麼

失眠是困擾不少老年人的一個常見現象,有些老年人選擇服用安眠藥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擅自服藥也導致不少健康問題。專家提醒,老年人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慎重服用安眠藥,以防出現或加重其他身體疾病、甚至出現老年癡呆。

自服安眠藥越吃越多

宋阿姨60多歲了,10多年前她就出現失眠、多夢的情況,第二天雖精神差了點,但還可以應付。逐漸地,失眠變得嚴重了,爲了減輕睡不着的痛苦,她開始偶爾吃點安眠藥,後來變成每天都服用,而且用量從每天一粒逐漸增加。由於聽說安眠藥有很多嚴重的副作用,因此每次吃藥她都很糾結,幾乎每次都是在牀上翻來覆去折騰一個多小時,最終放棄抵抗,起身吃上一兩粒,然而不是沒有效果,就是迷糊一小會兒就又醒過來,於是接着再吃一兩粒。這樣一個晚上至少要吃七八粒,有時甚至一晚要吃10多粒。白天迷迷糊糊的,丟三落四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飯,記憶力也減退了不少。家人都非常反對她吃安眠藥,她覺得家人不能理解她失眠的痛苦,因此經常吵架。

深圳市康寧醫院睡眠障礙科主任江帆說,由於失眠讓人痛苦,因此安眠藥成爲一些失眠老人的無奈之選,他們像宋阿姨這樣,不願服安眠藥,卻又不得不服藥。

老人失眠原因不少

江帆認爲,通常來說,老年人的睡眠質量會與年輕人有很大的區別,多爲淺睡眠,睡眠持續性更易被打亂。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老年人出現失眠。

老年人睡眠不佳,首先與年齡增長導致身體儲備降低有關。上了年紀後,多個身體器官、系統的生理儲備下降,這種身體機能的改變同樣會出現在維持睡眠的系統中。隨着年齡的增加,引起維持高質量睡眠的生理儲備減少的因素開始變多,比如活動量小、光照不足、喚醒閾降低、自主神經活動能力改變、晝夜節律改變等。因此年齡越大,睡得越少。

年老多病,而很多軀體疾病也會導致睡不着覺。其中疼痛是最常見原因,風溼性關節炎、腰背痛、滑囊炎、纖維性肌痛尤其容易導致老年人睡眠的中斷。缺血性胸痛、呼吸困難、夜尿等,也使老年人出現失眠的概率大爲增加。而腦部病變,如高血壓、腦出血、腦梗塞、癡呆等,會減少腦部血流量,引起腦代謝失調而產生失眠。

抑鬱症是導致老年人失眠的常見精神疾病,通常伴有入睡困難,早醒,深度睡眠變少,或者白天睡眠過度。據估計,在老年人羣中,抑鬱症狀的發生率可高達30%。而過度思考、內心不安、煩惱、焦慮、憂傷、痛苦等心理社會因素,都可能使老年人出現失眠,躺在牀上浮想聯翩、輾轉反側而睡不着覺。

江帆建議,由於失眠原因多樣,因此應綜合治療失眠症,而不是一遇到失眠就向安眠藥求助。

老年人使用安眠藥有禁忌

“老年人一定要慎用安眠藥物。” 江帆指出,由於機體對於安眠藥的吸收、代謝和排泄能力減弱,老年人服用安眠藥的副作用更大,身心健康會受到更大損害。

首先,長期使用可形成依賴,甚至成癮。有些老年人在臨睡前必須服用安眠藥,否則就難以入睡乃至通宵不眠,或者一定要確信牀邊備有安眠藥以便隨時服用,如果沒有安眠藥在手邊就高度緊張等,這就已經產生了依賴性。

其次,導致記憶力減退,甚至提高患癡呆症的風險。長期服用安眠藥會降低人的認知能力,使記憶力和智力出現減退。研究表明,長期服用安眠藥與老年性癡呆的發病有一定的關係。法國和美國研究人員對1000多名平均年齡爲78歲的老人進行了爲期1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開始時這些老人都沒有癡呆症狀,後來其中部分人開始服用安定類安眠藥,結果顯示,這部分人出現癡呆症的風險比其他人高60%。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目前只是揭示了一種相關性,不能完全證明安定類安眠藥與癡呆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但爲謹慎起見,建議人們儘量不要服用此類藥物,醫生在爲失眠患者開此類藥物時也應慎重。

第三,當心誘發其他疾病。隨着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肝腎功能逐漸減退,隨便吃安眠藥,可能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產生耐藥性,引起精神障礙,誘發其他疾病。因爲安眠藥在體內大多是經過肝臟、腎臟代謝的,長期服用會增加肝腎的負擔,有的還會引起肝臟腫大、肝區疼痛、黃疸、浮腫、蛋白尿、血尿及噁心、腹脹、食慾不振、便祕等肝腎功能損害及腸胃反應。有的安眠藥還會導致精神不振、智力減退,血壓下降等蓄積中毒症狀,甚至引起呼吸循環功能障礙情況。

第四,安眠藥會抑制呼吸,因此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使用安眠藥物更有禁忌。如重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的患者,往往因睡眠差而被當成失眠症,此時如果錯誤地進行安眠藥治療,可使病情急劇加重,甚至發生睡眠中呼吸暫停時間過長而死亡。

服安眠藥一定要遵醫囑

“安眠藥的使用,一定要在專科醫生和專業藥師的指導下進行。” 江帆強調,有些病人,如重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的患者,在沒有同時採取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是禁忌使用安眠藥的。

如果具備使用安眠藥的適應症且無禁忌症,使用安眠藥進行治療則應本着“最短療程、最小劑量”的原則。建議睡前一次服用足夠治療劑量,不要像宋阿姨那樣一次次加藥。如果服藥感覺無效,不要自己調藥,而是要去醫院複診,請主治醫生來明確問題,調整用藥。

對於長期用藥的老年失眠患者,不能驟然停藥或強行撤藥,此時小劑量使用安眠藥反而是必要的。應在醫生指導下,有步驟地慢速逐漸遞減劑量。如將藥物分開吃,或減少夜間用藥;開始時一般每1周或2周減少1次;持續治療停止後,可再間歇用藥一段時間。“整個停藥過程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之久,且需根據病情彈性調整。驟然停藥很容易出現戒斷反應,導致患者對停藥產生恐懼,延緩停藥進度。”江帆解釋。

康寧醫院臨牀藥師曾環思還建議,安眠藥不要與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物同時服用,同時注意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如有問題或疑問,應及時與醫生和藥師保持有效溝通。

調理失眠 不必非得服藥

其實,有時候失眠並不需要吃藥。

一方面,安眠藥不一定有效果。英國有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安眠藥能幫助人們提早15分鐘進入睡眠,而延長睡眠的時間只有37分鐘;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則表明,安眠藥僅僅幫助人們提早12分鐘入眠,延長睡眠的時間也只有11分鐘。因此,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心理學家和睡眠中心的領導者科林·埃斯皮教授認爲,安眠藥其實不一定會起多大的作用。研究者正不斷地發現安眠藥存在的問題,只不過到目前爲止,對於治療失眠,醫生們還沒有更好的辦法

另一方面,自我調整有助睡個好覺。

觀念上不妨作些改變。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因此睡眠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在心理上不必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不要被睡眠的問題控制了自己、整天想着怎樣才能睡好,那樣反而會加重心理負擔,導致惡性循環。

對待睡眠的正確態度是:這是正常的自然反應,應順其自然,如果睡不着,就不要着急想睡,不如平靜地接受這種狀態,這樣才能放鬆自己。而人放鬆之後,睡眠反而變得容易了。

平時也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江帆認爲,原則上不主張白天打盹,最多在上午適度地打個盹,時間一定要短。要儘可能地保持“中午一小睡,晚上一大睡”的節律。

最需要注意的是飯後安靜地坐着看電視最容易瞌睡,對夜間睡眠影響很大。所以晚飯不要吃太飽,飯後要稍微活動一下。如果晚上9點以後有了睏意,就趕緊去睡,而不是再熬一下以爲睡得越晚越好。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