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洪澇災害 謹防傳染病暴發

洪澇災害 謹防傳染病暴發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澇災害 謹防傳染病暴發

  洪澇災害對於人們健康的威脅具有持續性和滯後性。洪水過後最易出現腸道傳染病以及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儘管目前災區均未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但災後的衛生防病工作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幾種主要傳染病的潛伏期

  傷寒:通常10~14天,最短3天,最長42天。

  副傷寒:通常6~8天,最短2天,最長15天。

  血吸蟲病:通常40天,最短30天,最長60天。

  鉤端螺旋體病:通常7~10天,最短3天,最長20天。

  甲肝:通常30天,最短15天,最長45天。

  流行性出血熱:通常14~21天,最短3天,最長60天。

  間日瘧:通常14天,最短10天,最長20天。

  細菌性痢疾:通常1~3天,最短數小時,最長7天。

  霍亂:通常1~2天,最短數小時,最長7天。

  流行性乙型腦炎:通常10~14天,最短4天,最長21天。#p#副標題#e#

洪災過後要預防哪些傳染病

●傷寒

  傷寒是傷寒沙門菌(傷寒桿菌)經消化道傳染而發生的惡性傳染病。主要因進食被細菌及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的,常爲全家或羣體發病。傷寒桿菌在水中可能生存2—3周,在糞便中可生存1—2個月,在奶製品、肉類食品中可長期存活。起病徐緩,體溫呈階梯形上升,4—5天后高熱,持續1—2周以上,繼而面色蒼白,表情淡漠,腹瀉或便祕,肝脾腫大,部分病人可併發腸出血、腸穿孔,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常危及生命。

●血吸蟲病

  本病曾在我國長江兩岸及其以南地區十分猖獗,解放後雖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幾年來,部分地區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如果人們在洪水期間不注意保護,接觸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蟲病的急性感染。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一種常見的和水災有關的疾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類和豬是攜帶鉤體的主要傳染源。水源被攜帶鉤體的鼠、豬尿液污染後成爲“疫水”。水災之時,“疫水”隨之氾濫,擴大了鉤體的污染面。人在與“疫水”接觸後,只要鉤體接觸到人的皮膚、黏膜,便會鑽入人體內。除人之外,豬、牛、狗等數十種動物均能感染此病。起病急驟,常有畏寒、發熱、四肢痠軟乏力、眼結膜充血,小腿肌肉壓痛和淋巴結腫大。治療不及時,常因腎、肝衰竭而死亡。

●食物中毒

  災區氣候潮熱,衛生狀況差,細菌易繁殖,人羣吃進了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發病。潛伏期短,一般爲數小時至2天,最短爲1小時。主要表現爲畏寒、發熱、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粘液便、膿血便或血水樣便),嚴重者可引起脫水、血壓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輕重與攝入的細菌數量以及人體防禦功能等因素有關,故同餐人羣可集體發病。

●甲肝、戊肝

  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於水源被帶有肝炎病毒的糞便污染造成的。病毒感染者爲主要傳染源,他們從糞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會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圍環境,正常人羣一旦接觸這些污染物,就可能導致發病。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大約爲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發病時特點相似,多數病人起病時類似感冒或胃病,有發熱、怕冷、疲乏無力、不思飲食、噁心、嘔吐、厭油等現象,容易被誤認爲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幾日後會退燒,但尿色漸深,出現眼黃、皮膚黃、肝區疼痛等,有的患者還出現皮膚瘙癢、大便顏色變淺。甲肝和戊肝的易感人羣及病情不同,甲肝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爲主,病程一般爲1至2月,極少轉爲慢性或重症肝炎,一般預後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壯年和老人爲多,其中孕婦和老年人發病病情嚴重且病死率高。

●“紅眼病”

  其正式名稱爲“急性濾泡性結膜炎”、“流行性結膜角膜炎”。早期症狀與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相似,但傳染性強,傳播快,如果接觸了病人用過的東西,如洗臉盆、毛巾、書籍、玩具、報紙,甚至錢幣等,往往在12—24小時內發病。

●霍亂

  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進食含有霍亂弧菌的不潔飲食後感染髮病。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途徑傳播,人羣普遍易感。潛伏期爲3小時至7天,主要表現爲嚴重的腹瀉和嘔吐,吐瀉物可以表現爲米泔水樣,一般無腹痛、無發熱,嚴重者可發生失水性休克、皮膚幹皺、口渴脣乾。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救治,可死於多器官衰竭,且傳播快,可大規模流行。

●細菌性痢疾

  這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大多是進食不潔食品後感染痢疾桿菌所致。病菌隨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排出,易感者通過污染的手、生活接觸、被污染食物、水源或借蒼蠅等方式傳播。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涼、過度疲勞均有利於它的發生。主要表現爲發熱、腹痛、腹瀉,大便下墜感,可伴隨噁心、嘔吐、口乾、渾身無力等表現。#p#副標題#e#

洪澇災害 謹防傳染病暴發 第2張

洪災過後,傳染病易流行

  1、洪水淹沒了大面積的土地,基礎衛生設施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災區的糞便、垃圾、畜圈以及淹死的家禽和牲口都可以造成環境和水源污染。

  2、災民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如蚊子、蒼蠅和老鼠的密度會在短時間內增加,自然疫源地隨之擴散。洪水過後,死水面積增多,有利於媒介孳生,加之夏季天氣炎熱、潮溼,各種致病微生物生長繁衍迅速。

  3、災民居住條件簡陋、人口密度大,衛生條件不良、交通不暢,使常規免疫工作和衛生工作中斷,加上疲勞、驚恐和悲傷等原因,使人羣對傳染病的抵禦能力顯著下降。

預防災區傳染病的發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1、積極做好衛生宣教工作,普及防病抗病知識。實踐證明,一些災區之所以疾病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對疾病預防工作認識不到位或大災過後的麻痹鬆懈情緒有關,所以,要做到防患於未然,當地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要深入災區開展羣衆性健康教育活動,普及防病知識,實行集體預防和個人預防相結合,主動預防與被動免疫相結合,讓災區人民提高防病意識,自覺主動地採取防範措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健和防護能力。

  2、治理環境衛生,嚴防水體污染。及時清理倒塌房屋,在清理垃圾、糞便等之前,要先進行清潔和消毒,嚴禁接觸各種污染水體,做到不喝生水。在洪水圍困期,要加強對水體污染的監測和管理,政府環保部門,要根據當地氣象特徵、水文條件和污染源排污情況,制定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對於被洪水淹沒、污染的水源或蓄水池,應立即清理修復,重新蓄水後做一次徹底消毒,並清除周圍50米以內的廁所、糞坑、垃圾以及動物屍體等污染物。建立水源保護制度,設崗看管。凡被洪水淹沒、污染的水源和蓄水池,衛生防疫部門對水質要進行檢測。凡嚴重污染者,一律封閉,待徹底處理後方可使用;對渾濁的水源要加入硫酸鋁、明礬、三氯化鐵等使水中帶負電荷的硅、腐植微粒互相吸引而下沉;可用漂白粉或碘酊對飲用水予以消毒後方可飲用。

  3、做好自我防護。大範圍開展滅蚊、滅蠅和滅鼠工作,清除孳生地,消滅控制釘螺。同時,要加強自我防護,搭建防蚊帳,塗抹驅蚊劑,不要在有釘螺處休息宿住。儘量不赤足接觸江河湖水,下田勞動要穿田靴、戴防護手套,以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等;血吸蟲流行區口服吡喹酮,可預防血吸蟲病;口服強力黴素或土黴素,可預防霍亂及副霍亂;注射鉤端體疫苗,可預防鉤端螺旋體病等。同時要避免過度疲勞,要有足夠的睡眠,以築起體內免疫屏障。

  4、加強疫情監測和醫學觀察。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之中。注意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及流行趨勢、疫情動態,及時報告傳染病和可疑傳染病,嚴格隔離制度。參加抗洪的人員離開災區後,要對他們進行醫學觀察,觀察時間要超過傳染病的潛伏期。

  5、注意食品衛生,嚴格做到“十不”,杜絕“病從口入”。即不用髒水漱口;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不吃黴變的食物和糕點;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喝生水;不將生熟食品混在一起;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不搞集聚和野餐活動;不吃生冷食品或涼拌菜;不共用毛巾和牙刷。除注意飲食以外,最好每餐都吃醋和蒜,既能增加胃內酸度,又能增強胃腸道的防禦能力,在吃涼拌菜時,更不要忘記加些醋和蒜泥。

  6、防疫部門要做好洪水過後的消毒、殺蟲、滅鼠工作指導,提供藥品、器械和技術指導。常用消毒藥品有二氯異氰尿酸鈉、漂白粉、淨水片,常用殺蟲藥品有殘殺威、馬拉硫磷、DDVP、氯氰菊酯、氯硝柳胺。滅鼠則可以採用鼠夾、鼠籠、溴敵隆毒餌、粘鼠板等。常用的噴霧器械有各類揹負式機動噴霧機、手提氣壓式噴霧器、熱煙霧機、車載式超低容量噴霧機、飛機超低容量噴霧裝置、大面積車載噴粉機等。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