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旅遊遇經期 提前還是延後?

旅遊遇經期 提前還是延後?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你如何計算安全期和危險期
  
  旅遊時期最方便的避孕方法當然是算準安全期了。但記清楚日子也是令人很頭疼的事情。我向姐妹們推薦一個挺不錯的東東--安全期計算。你輸入月經來潮的第一天日期。以後每個月安全期,危險期。日子不準的,自己調整一下。不光旅遊的時候,平時避孕也挺有用的。做女人,必須自己小心,也只有自己愛自己咯。
  
  月經週期生理特性
  
  月經期婦女因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引起全身的生理變化及不適,這些表現均會因旅遊的勞累、生活環境甚至心態的改變而加劇,所以必須十分注意保護身體,講究衛生,適當地休息和自我調節,以免引起疾病。
  
  一、增殖期就卵巢的變化而言又稱卵泡期、歷時約10天,即月經週期第5-14天左右。此期是由於卵泡生長,分泌的雌激素愈來愈多,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從而對子宮內膜產生修復作用。因此,內膜逐漸生長增厚,子宮腺體也隨之生長。
  
  二、月經期歷時4-5天。由於血液中孕激素和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同時由於子宮所產生的前列腺素共同導致螺旋動脈痙攣從而瓦解內膜的血液供應。這將引起內膜及其血管壞死脫落,如此造成的出血可將死掉的內膜衝入子宮腔內。另一方面,前列腺素的增多還可導致子宮肌層的收縮,這有助於血液和內膜從子宮腔排出,但也可引起伴隨經期出現的痛經。
  
  三、分泌期就卵巢的變化而言又稱黃體期,歷時14天左右,即月經周斯第15-28天。這期是由於上一期末,成熟的卵泡排卵後生成黃體,黃體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於子宮內膜的結果。孕激素能使已增厚的子宮內膜中血管增生、充血,並使子宮腺體擴經彎曲而分泌粘液。這些內膜變化有利於受精卵着牀受孕。
  
  假如這次月經週期中未受孕黃體就會由於得不到有關激素的支持作用而發生萎縮,從而停止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當血液中這兩種性激素降到極低水平時,肥厚的子宮內膜由於失激素的支持而發生壞死,出血和脫落,從此開始進入月經期。
  #p#副標題#e#
如何調整月經週期
  
  不管是習慣到國內觀賞名勝,還是出國度假,難得的假期,若是遇上了生理期,那多掃興啊!若是當考試期間或是有重大的活動時遇上的月經期,本來就已經夠緊張,還要忍受褲底下潮溼悶熱的棉墊,並且還得跟三不五時的經痛奮戰,不方便的情況可想而知,所以當遇到像是結婚、旅行、考試、特殊運動比賽時,女性都會考慮讓月經提前或是延後避開重要的時期。
  
  要讓月經期避開重要其間當然可以,但重點是要提早想到並做處理!很多人往往都是到了要出國或是重要的活動前一、兩週纔想到會跟自己的月經撞期,這時想要提前已經來不及了,通常都只能做延後的處理!
  
  如果能讓經期提前來,當然最萬無一失的方法!所以,一般屬於月經週期規則的女生。首先你要計算一下,重要時期是否會與月經撞期;如果月經週期不甚規則又怕撞期者,就更應該提前去婦產科請教婦產科醫師,做月經提前或延後的荷爾蒙療法,以防月經來時措不及。
  
調整經期的方法有:
  
  1、如果你是臨時才決定的活動,或是活動在即,幾乎離月經期不到一週,這時以上兩種方法你可能都不適用,醫生就會開給你些高劑量的雌激素加黃體素,從預計月經來的哪一天開始吃,連續吃10天,等到停藥後月經纔會來這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方式、。
  
  2、如果你來不及提前在一個月以前作準備,還可以利用黃體素,讓月經提前。也就是連續服用5-7天的黃體素,在停藥後第5天左右,月經就來了,或是打催經針,也是同樣的效果,也就是達到讓月經提前來,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服藥時間短,但如果你的經期一般有七天左右的人,也最好在三週前就向婦科醫師報到纔來得及做準備,先來完了就比較沒有後顧之憂了。
  
  3、利用避孕藥讓月經提前或延後。除了可以用來調經也具備避孕的功能。避孕藥本身就是一種複合性的荷爾蒙,但必須在一個月前就準備,也就是從這次月經來的第五天開使服用,一直吃到預備讓月經來的前三天才停藥例如你計畫7/26日出國旅遊,爲期10天。而這次月經如果是7/2日來潮,就從7月6日開使吃,一直吃到8/3日,旅遊結束,月經大約會在8/7日左右來、,這個方法雖然成功率很高,但缺點是要天天吃藥,一連吃二十多天,一旦忘記吃還會前功盡棄。
  
  以上這幾種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時機,如果服藥的時機不對或是太晚了,即使吃再多藥也無法阻擋月經的到來,所以這幾種方法都是必須提早去婦產科請教醫生依個人的情況給予適時的調整經期。若是你不想去改期,以上這些都不需要,到時你可能需要自我調適法,例如:事先準備好夠用的衛生棉,避免經痛的止痛藥,或是試着放輕鬆,減緩壓力造成的經期不適症狀。

旅遊遇經期 提前還是延後?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