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

>>>推薦閱讀:如何成爲新時代爸爸

  做大學老師的囡囡媽也是千挑萬選才定下了現在的居所:重慶爲數不多的低密度花園洋房小區,環境優美,可謂“離塵不離城”,她認爲,這樣的環境最適合養育寶寶。可是,1月8日下午,囡囡媽媽氣哼哼地甩了這樣一句話:“再這樣下去,我實在受不了了!等囡囡大一點以後,我一定要搬家!”

  這才入住不過三四年,怎麼就想搬家了呢?

  原來,是樓上的鄰居讓囡囡媽備受刺激:那家的寶寶,吃穿用度都專挑最貴的,還有一個時時不忘炫耀的外婆,“從嬰兒期就開始高消費,還要攀比,這樣的風氣對我們囡囡成長一點好處沒有。”她的農村婆婆更是忍不住咋舌頭:“城裏養一個娃兒硬是不得了,一個月的花銷比我們鄉下一家人一年花得還要多!” 

用自制尿布成了另類嬰幼兒 用品攀比步步攀高

  在這個小區,囡囡媽是少數派,要不是心態和定力都不錯,早就加入攀比大軍了。她每次抱着囡囡出門,小區裏總有不少人和保姆對囡囡穿的那洗得發白的舊尿布投以驚詫的目光。

  因爲兩家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歡歡外婆常常來串門,每來一次,就要把歡歡新添的高檔用品報一遍價格。

  比如,一條400元白色的牛仔褲,只在秋天穿了兩次就穿不了了;一件羽絨服999元,明年冬天肯定穿不下的型號。囡囡媽媽很是鬱悶,歡歡還是個不到1歲的嬰兒有什麼必要買那麼貴,“我都還沒穿過900元多的羽絨服呢”。

  因爲是高尚小區,這裏很多嬰兒白天夜晚都用紙尿褲,每月光紙尿褲一項就要花費好幾百元。而囡囡媽媽則堅持只在晚上用,“我們小時候,用的都是父母舊棉內衣改的尿布,也沒見有什麼不好呀。”她剛剛從網上給囡囡淘到一件印花的棉衣,才18元。

  歡歡兩三個月的時候,腳上就不停地換各種各樣精美的鞋子,其中一雙不起眼兒的鞋就要380元。

  而囡囡在學走路以前從沒穿過鞋,因爲囡囡媽從書上看到,腳上的穴位最多,讓嬰兒光着腳有助於生長髮育。

  其實歡歡穿鞋子的理由是因爲歡歡媽覺得好看。剛剛入秋,歡歡又戴上了帽子,帽子也是三兩天又換了不同的款式和顏色。因爲歡歡媽媽說:“不同的衣服得搭配不同的帽子和鞋子。”

  吃的用的當然更不能含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後,小區的很多家長都成了驚弓之鳥,只買國外品牌的奶粉。而這些奶粉趁勢不斷漲價,僅此一項,一個嬰兒一個月就要1000餘元。但是歡歡外婆說這些奶粉是進口奶源,在中國生產,還是不可靠。

  歡歡吃的奶粉是純進口的,一聽900克的就要將近400元,一個月要2000元。歡歡要添加輔食了,超市裏打折賣的鱈魚20多元一斤太便宜了,也是不能買的,歡歡吃的是從遠東百貨買的進口貨,100多元一塊。就連紙尿褲,國外品牌在國內生產的也不可信,歡歡用的是從日本原裝進口的,比國內生產的要貴一倍。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觀,我喜歡給寶寶買物美價廉的東西,你喜歡給孩子買貴的,這都無可厚非。但是言必談價格、品牌,還處處炫耀,就有點讓人受不了了。”囡囡媽說。

  現在的寶寶基本上都是“有車一族”,而且嬰兒車都不止一輛。孩子坐的是“寶馬”還是“奔馳”也是小區父母攀比的一項。在已經有了兩輛嬰兒推車的前提下,歡歡媽媽某天又買回一輛2000多元的,只是因爲它漂亮。而1歲半的丹丹有一輛5000多元的嬰兒車,但只坐了一次,就不肯再坐。

  這樣的家長並非個案。遠東百貨是重慶觀音橋商貿圈最貴的商場之一,5樓是運動童玩館,那裏銷售的嬰幼兒服裝動輒就是上千元,即使換季也很少打折。歡歡媽媽曾經在那裏看中了一雙某韓國品牌嬰兒鞋,300多元,當時沒買,不久後再去就沒有了。而另一位寶寶家長說,在重慶解放碑某商場,嬰幼兒服飾上萬元一套的都有,她看中了一件週歲女孩穿的T恤,還2000多元人民幣呢。 #p#副標題#e#

育兒成奢侈,父母成“育霸”

  “現在大家都很看重教育,這本來是好事,可是貴的就一定是好的嗎?”

  “這年頭,育兒真是一種高消費的奢侈享受,父母都堪稱‘育霸’。”有人在網上發帖感慨。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現代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錢已越來越多。嬰幼兒用品市場早就擺脫了過去“奶瓶+尿布”的格局,吃、穿、用、行、玩,品種花樣日益繁多,親子課、嬰兒游泳、兒童攝影、早教班等也隨之火爆。

  囡囡出生不久,囡囡媽就碰到不少寶寶的家長問她:“你給寶寶報了早教班嗎?”

  被問得多了,她上網輸入“重慶早教”4個字,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居然有上百萬個頁面。很多醫院、幼兒園都開設了早教課,社會各種早教中心更是多如牛毛。

  她去實地考察了幾家,基本上都是一個大屋子,放着音樂,擺滿了各種玩具,寶寶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地上爬行、玩耍。

  歡歡當然也是報了早教的,每週一節50分鐘的課,如果是單次收費要150元,一次性交兩年費用,優惠價是10800元。歡歡外婆說:“那裏寬敞,就是去玩玩也不錯。”話雖如此,上課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去,最近因爲天氣較冷,懶得出門,已經好久沒去了。

  濤濤的父親本來還在猶豫,見周圍的朋友很多都在讓孩子上早教,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掏了8000多元學費讓孩子上了一個。

  囡囡媽媽正在暗自慶幸自己有定力沒有跟風,一晃,囡囡就滿了週歲,囡囡媽媽又開始常被人問:“你打算什麼時候送孩子上幼兒園啊?可是得早報名噢!報名晚了交錢也上不了了。”

  她打聽了一下,此話還真不是危言聳聽,越是那些貴的幼兒園越是緊俏。一些幼兒園就因爲打了個雙語幼兒園的招牌,價格就高得離譜。這不,歡歡家一聽某幼兒園是重慶最貴的幼兒園,馬上就決定要上這所幼兒園。歡歡連話都還不會說,歡歡外婆已經放出話來,歡歡將來肯定是要出國去讀書的,他爸爸已經給她準備好了留學費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苦什麼不能苦孩子,窮什麼不能窮教育。雖然父母也常常抱怨現在小孩的東西太貴,可是掏錢的時候還是不眨眼,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要用金錢助跑。嬰幼兒消費品生產者也正是摸透了父母的這種心理,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孩子的用品貴族化,把嬰幼兒消費不可阻擋地向奢侈發展。“他們都是在迎合一些家長‘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心理。”囡囡媽說。

  看看現在的嬰幼兒用品,越來越“精細”,細分程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寶寶喝水要用溫度計量水溫,喝水杯要用專用的練習杯;喝水和吃飯的勺子要分開;奶嘴分寬口徑的,標準口徑的;安撫奶嘴分鴨舌形的,拇指形的;睡覺時有塑型枕頭;洗澡有斜坡式浴盆;洗完澡要抹護臀霜;出門要擦防曬乳;紙尿褲分男女,而且爽身粉也開始有男寶寶用的和女寶寶用的;還有嬰兒喂藥器、指甲剪、防蹬被夾、口腔清潔套裝等,形形色色的新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當然,價格也不菲。真可謂“沒有買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有細心的父母算了一筆賬:從懷孕前的營養品、書籍,懷孕後的防輻射服、胎教光盤到孩子出生後的飲食、車、服裝、牀、日用品、玩具、圖書各類嬰幼兒用品,再加上早期教育的開支,粗略一算,孩子才兩歲,花銷已近6萬元,竟佔家庭總開支的一半。“育霸”,欲罷不能。

  想要控制育兒高消費,真的那麼難嗎?對孩子真的沒法“苛刻”一點嗎?

  也有家長說,理智地想一想,有些衝動之下買來的兒童用品不見得實用。比如,吸鼻器的管子極易刺傷嬰兒嬌嫩的鼻黏膜,引發鼻炎,根本沒用;兩歲前的孩子也不需要價格昂貴的專用掏耳勺,只要注意外部清潔、避免進水就夠了;如果用普通的小勺就可以將藥完好地喂送到寶寶口中,何必還要買38元一個的喂藥器呢?

  很多圖書在封面上做盡了文章,打上“兒童必讀、啓迪性讀物”等字樣,吸引了不少家長的眼球,但翻開一看,內容卻是大同小異。 #p#副標題#e#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 第2張

>>>推薦閱讀:會把寶寶寵壞的做法

窮養富養不如心養

  “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周圍那些越是捨得大把給孩子花錢的父母,卻越是捨不得花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囡囡媽媽說,“我的一位女同事就說,生孩子有什麼啊,出了月子就把他送到我父母那裏,請個保姆,多給點錢,每年去看他兩次就行了!”

  有了孩子要請保姆是不得已的事,但是即便是週末和下班時間,小區裏大多數孩子都是由保姆帶着出來玩。媽媽帶孩子出去反而成了另類。有一次,就有一個專門帶孩子的保姆問囡囡媽:“你怎麼不請個人給你帶孩子呀?自己帶多累啊!”

  因爲自己工作較清閒,又有公公婆婆幫忙,囡囡媽沒有請保姆。這在整個小區也爲數不多。有不少家庭請的是雙保姆,一個負責家務,一個負責帶孩子。有的人家因爲國慶節保姆放假回家,一家人對孩子束手無策,結果又開車去把保姆趕緊接了回來。

  囡囡媽媽就認識一個寶寶的媽媽,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她自己還從來沒有給孩子洗過一次澡。還有一個孩子剛剛出生不久,媽媽就去了國外進修一年半,儘管家裏有老人和保姆百般疼愛,孩子卻患上了自閉症,非常害怕生人。

  會一口氣給孩子買7000多元衣服、5000多元玩具的歡歡媽媽,卻沒有獨立帶過一天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晚上下班回來,外婆叫她帶上自己的女兒出去散散步,她卻總是推:“你們去嘛,我要上網。”儘管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囡囡媽卻從來沒見過歡歡爸爸一次,更不要說帶孩子出來玩,據說是每天都有應酬很晚纔回家。

  “再好的保姆、再多的玩具和再昂貴的衣服怎麼能夠比得上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重要性呢?”囡囡媽媽感慨地說,“捨得花錢,卻捨不得抽出一點點時間來陪孩子。這樣的孩子到底是富有還是貧窮啊?”囡囡媽媽也相信,當囡囡長大以後,她會明白母親對她的愛。

  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是家長與社會聯手製造了“花錢機器”。對兒童高消費的“剎車”呼籲越喊越響,然而現實反而愈演愈烈。有時越貴的東西,買的人越多。兒童消費,雖說是圍繞兒童的消費,但主體卻是家長。 (注:以上人名均爲化名)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