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怎樣預防孩子牽拉肘

怎樣預防孩子牽拉肘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牽拉肘是因爲小朋友手臂伸直時,被大人牽拉的力道過大,以致於橈骨頭脫離肘關節,最後引起肘脫臼。家長牽小朋友的時候要特別留意,不要太過於用力。

怎樣預防孩子牽拉肘

瑩瑩的媽媽做好早點,趕快去叫瑩瑩起牀,想讓她早點去上幼兒園。可瑩瑩還沒睡醒,媽媽趕快拽她出被窩。媽媽在拉着瑩瑩的右手匆匆給她穿上衣的時候,瑩瑩猛然哭鬧起來,用左手使勁推開媽咪的手。怎麼也不讓媽媽碰她右手,而且使勁說:“疼!疼!”這可把媽媽嚇壞了,趕緊帶她去醫院看急診。來到醫院,醫生一檢查並詢問病史,便告訴小兒的媽媽這是牽拉肘,經過簡單手法復位,瑩瑩的右手很快就活動自如了。

牽拉肘常發生在五六歲以下的小朋友身上,特別是開始學習走路的2~3歲小孩子。據醫生介紹,會出現這種毛病是因爲小朋友手臂伸直時,被大人牽拉的力道過大,以致於橈骨頭脫離肘關節,最後引起肘脫臼。家長牽小朋友的時候要特別留意,不要太過於用力。

什麼是牽拉肘?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又稱爲“牽拉肘”,多發生於1~4歲幼兒,偶見10歲左右兒童。損傷機理是:幼兒橈骨小頭髮育尚不完全,頭頸直徑幾乎相等,環狀韌帶也比較鬆弛,所以在外力牽拉作用下,橈骨小頭即可自環狀韌帶內向下脫出,而發生半脫位。環狀韌帶則嵌入關節間隙內,阻礙了肘關節和前臂的旋轉功能。

牽、拉小手太用力 導致寶寶牽拉肘

從醫院病患情況看,牽拉肘多發生於五六歲以下的兒童中,這是因爲,小孩子關節、韌帶發育還不完善,而2~3歲孩子正處於學走路的階段,家長牽拉孩子的機會增加,造成了發生率的增高。

醫生分析,最常見導致寶寶牽拉肘主要有四種情況,一、寶寶要跌倒時,大人猛然地拉住他的手部,二、大人牽拉寶寶的雙手打悠悠玩,三、大人給寶寶穿衣時,生拉硬託的把小手從袖口中抽出,四、像提東西那樣,拉着寶寶的小手走路或上下樓梯。

三種情況辨別寶寶是否發生牽拉肘

寶寶的手臂呈現半彎曲下垂,不能舉手,拒絕伸手拿東西,而且不讓別人碰觸手臂。

寶寶的肘部可能稍微有些腫脹,但外觀沒有明顯的變化。

寶寶的肘關節壓痛特別明顯,以致不敢活動肘關節。

值得注意的是,照X光是看不出牽拉肘的,因而,有些家長會聯想不到牽拉肘而忽略治療。一旦孩子發生牽拉肘,可請骨科醫師幫助復位,牽拉肘的治療很簡單,復位比較容易,醫生用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住橈骨頭外側,另一隻手握住前臂向前旋轉或屈曲肘關節,此時拇指按壓處可聽到一聲低低的清脆響聲,說明覆位成功。復位後患肢立刻屈伸自如,但復位後要用三角巾懸吊兩天,局部不用外固定,但1周內避免再用力牽拉,否則變成習慣性脫位就麻煩了。

溫馨提示:

1.牽拉肘都是由於不當的牽拉造成,因此除此之外的損傷不可輕易誤認爲是牽拉肘而嘗試自行復位。特別是由於寶寶跌傷後導致的手臂不能活動一般都不是牽拉肘,此時如果嘗試手法復位那麼很可能會出現危險(例如使骨折錯位加大),此時必須去醫院讓醫生拍片檢查。

2.當牽拉肘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或其他治療,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近期再度牽拉,否則很容易轉變成習慣性的脫位,也就是很輕微的動作就會導致再次的脫位,到8—9歲後待橈骨頭基本發育後就很少再發生脫位了。

3.家長只有正確攙住幼兒的上肢才能避免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抓住孩子的肘關節或上臂部位,而儘量避免直接牽拉幼兒的手。開始時可能不太習慣,經過一階段就會逐漸適應了。1歲的幼兒,家長應該把兩手放在他的腋窩下訓練其走路,避免牽着手臂練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