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痔瘡的發病原因及症狀

痔瘡的發病原因及症狀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痔瘡的發病原因及症狀

痔是直腸末端黏膜,肛管皮膚下痔靜脈叢屈曲和擴張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是發生在肛門內外的常見病、多發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40歲多見,大多數病人隨年齡增長而加重,有關痔的發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多數學者認爲是“血管性肛管墊”,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合併出血、肛脫垂、疼痛等症狀時,才能稱爲病。

一、痔瘡的病發原因有哪些?

1、靜脈曲張

痔是直腸肛管黏膜下靜脈曲張所致,便祕和排便時用力屏氣,常出現痔與血便,長期以來一直被公認爲是形成痔的重要原因,因爲乾硬的糞便和用力屏氣可引起痔靜脈迴流受阻而發生擴張。

2、肛墊壓力增高

肛管血管墊是位於肛管和直腸的一種組織墊,簡稱“肛墊”,系出生後就存在的解剖現象,肛墊由3部分組成:

①靜脈,或稱靜脈竇;

②結締組織;

③Treitz肌,該肌是指介於肛門襯墊和肛管內括約肌之間的平滑肌,它具有固定肛墊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着在肌肉壁上,排便後借其自身的纖維收縮作用,縮回肛管。

肛墊壓力測定顯示內痔患者的基礎壓明顯高於對照組,其基礎壓增高與血管墊壓力增高有關,其中括約肌活動增加可引起肛管壓力增高和內痔的形成,Sun(1990)提出內痔患者肛管內阻力的增加和痔本身的充血有關,而不一定伴有肛管肌肉張力的增加,這一觀點證明採用注射,套扎,電凝或手術切除以縮小血管塊的治療方法的正確性,而內括約肌切開或強力擴肛以減弱括約肌張力的方法值得探討,因爲肛墊內壓力升高時正是用力作排便動作,其時括約肌呈放鬆而不是收縮狀態。

3、肛墊下移

痔是由於肛管支持組織變性引起部分黏膜及黏膜下組織下移的結果,平滑肌以及膠原纖維和彈性結締組織組成,它能使肛管黏膜適應腸腔大小的變化,並對協助關閉肛門和維持肛門的自制起着重要作用,結締組織退行性改變,排便時用力過度均可使肛墊下移並引起痔的症狀,肛墊一旦下垂必然導致痔靜脈迴流阻礙,痔塊充血水腫,肛墊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壓力如便祕,妊娠等因素的影響外,還與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緒有關。

4、血管增生

管黏膜下組織很厚,系由大量血管,平滑肌,彈力纖維和結締組織組成,它像一個環狀氣墊一樣,在括約肌收縮時協助關閉肛門,當其中的血管增生擴張而致異常肥大時,即可形成痔,但從組織形態學來看,血管增生學說尚缺乏足夠的證據。

5、肛門狹窄

括約肌不能充分鬆弛,通過增加腹壓促使排便,這樣可使痔靜脈充血進而發生內痔,並增加對肛墊的剪切力使其下移,採用擴肛療法的理論基礎就是肛門狹窄學說,儘管在臨牀上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本學說並不能解釋痔發生的所有問題。

6、血管病變

已知靜脈擴張和靜脈血迴流受阻是形成痔的原因,因此各種使靜脈內壓增高的因素如腹內壓增高,直立位或血管壁受損傷的因素均與痔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以上均不能完全解釋痔的發生,因此痔的發生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也可能是痔在發生學上存在多源性。

二、痔瘡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一)便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後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症狀。便血多因糞便擦破粘膜或排糞用力過猛,引起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輕者多爲大便或便紙上帶血,繼而滴血,重者爲噴射狀出血,便血數日後常可自行停止。這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便祕、糞便乾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誘因。若長期反覆出血,可出現貧血,臨牀並不少見,應與出血性疾病相鑑別。

(二)痔塊脫垂

常是晚期症狀,多先有便血後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只在大便時脫垂,便後可自行回覆,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壓稍增時,痔塊就能脫出,回覆困難,無法參加勞動。有少數病人訴述脫垂是首發症狀。

(三)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癢

晚期內痔、痔塊脫垂及肛管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於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往往有瘙癢不適,甚至出現皮膚溼疹,病人極爲難受。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