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直腸癌與痔瘡的區別

直腸癌與痔瘡的區別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家提醒:長時間出現便血等症狀者,應做直腸指檢或腸鏡排除腸道癌變,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直腸癌與痔瘡的區別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胡豐良副主任醫師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似乎是一種很有“羣衆基礎”的常見病,除了便血、排便困難等症狀外,似乎也沒有什麼生命危險。但出現類似症狀的還有另外一種致命的疾病——直腸癌!以直腸癌爲主的大腸癌目前已高居世界癌症發病率的第三位。

有報道指出,大約有九成直腸癌在發病初期被誤診爲“痔瘡”,這與兩種病都同樣會出現便血、排便困難並有脫落物等症狀有關,若光憑此症狀和大便化驗,缺乏經驗的普通醫生確實難以辨清病人到底患的是哪一種疾病。也正因此,專家建議,長時間大便出血,分不清到底是痔瘡還是存在腸道癌變風險者,應到醫院做直腸指檢或腸鏡檢查及早確診,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病例

息肉病變誤認爲痔瘡

一家三口病情被耽誤

來自湖南農村的阿娥面色蒼白。兩年前,她開始發現大便出血,當時在清遠打工的她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認爲是痔瘡,或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引起的腸炎出血,便給予抗感染等治療,但是出血的症狀總是好了一陣後又復發,病情一直沒有好轉過。

去年,26歲的阿娥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就診,接診的胡豐良副主任醫師在詢問其家族病史時得知,阿娥的父親以前也大便出血,在鄉下一直被當成“痔瘡”治,後來發展到每天排便3~5次,出血越來越嚴重,並伴有腸管脫出,拖到38歲便去世了。而阿娥24歲的弟弟也時有便血、便後肛門腫物脫出的症狀,同樣也是當“痔瘡”治。#p#副標題#e#

瞭解完一家人的相關病史後,胡醫生高度懷疑姐弟倆患上的是容易癌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建議姐弟倆做結腸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醫生髮現姐弟倆的結腸都長了幾百顆息肉,是典型的FAP患者,必須儘快做全結腸切除手術。結果,先接受手術的阿娥,術後病理證實已癌變,必須接受化療,而弟弟後來雖未發現結腸病變,但右肺出現一個比蘋果還大的腫塊,醫生指出這可能是該病的相應腸外表現,且不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建議進一步做穿刺活檢以確診。

“如果他們及早確診,而不是一直被誤當成‘痔瘡’治,就不會拖到危及生命的地步。”胡豐良告訴記者,FAP大多在青少年期發病,而且息肉的數量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多,發展到25歲時,惡變率大約爲9.4%,30歲時爲50%,如果不及早手術根治,姐弟倆也難逃早亡厄運。

解讀

直腸癌初期常被誤診爲痔瘡

“像這樣一家幾口人腸道都長大量息肉並出現癌變的例子並不多,但息肉病惡變成腸癌,被誤診爲‘痔瘡’的例子確實很多。”胡豐良表示,有報道指出,大約有九成直腸癌在發病初期被誤診爲痔瘡,這與兩種病都同樣會出現便血、排便困難並有脫落物等症狀有關。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一種很有“羣衆基礎”的常見病,很多人一出現便血,多以爲是患上“痔瘡”,加上熬夜上火,出現症狀更容易自圓其說,因此很多人認爲不要緊。即使便血次數多了,上醫院普通內科諮詢,有些醫生也會先入爲主,多當“痔瘡”治。

“有不少人是長期出血,反覆當‘痔瘡’治療後病情仍沒好轉甚至還加重才引起警惕的。”胡豐良指出,由於這類患者長期隱性出血,血量的流失“就像水管漏水一樣”,時不時自行停止,隔不了多久又開始漏,雖無一時的生命危險,但日久天長,很容易出現貧血,身體越來越差,處於青少年階段的患者發育也會受影響,而成年纔出現症狀者則越發虛弱。#p#副標題#e#

檢查

指檢最簡單,腸鏡夠清楚

“其實,出現便血次數多時,就應該提高警惕,及早到醫院做腸道的相關檢查。”胡豐良稱,在這類檢查中,直腸指檢是臨牀上最常用且最爲簡單易行的檢查方法。醫生戴上指套就能馬上幫患者探查6~8釐米範圍內的低位直腸是否存在腫塊,根據腫塊位置、大小以及指套上是否粘有血跡等情況,就可以獲得不少直觀的信息。而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直腸癌患者中以低位直腸癌居多,佔到一半以上,所以在體檢中做直腸指檢很有現實意義。

而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或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祕),以及腹部有腫塊和有家族性腸癌遺傳病史、結腸息肉病史等人羣,胡豐良建議,最好做腸鏡查個清楚;而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羣,也應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腸鏡以及早排查相關病變。

“提起腸鏡,不少人都怕痛,因此不太願意做,其實現在完全可以做無痛腸鏡檢查,無需太擔心。”胡豐良解釋說,腸鏡前端有電子攝像頭,伸入體內後能將經過的腸道相關信息拍攝下來,清楚地顯示在監視屏上,並可將圖像傳輸到計算機處理中心,供醫生進一步觀察和分析腸道內部的變化,爲確診提供依據。#p#副標題#e#

小貼士

痔瘡OR腸癌

細察可分辨

“雖說直腸癌出現便血等症狀跟痔瘡有些相似,但只要用心觀察,這兩種病症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胡豐良提醒,出現便血的患者可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辨病:

1.便血顏色: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或排便時(便前、便時、便後)滴血、噴血;因腸道腫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裏,血色暗紅,並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爲大便表面粘血跡,但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

2.大便形狀: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的情況也較多見。

3.排便習慣:痔瘡患者一般排便習慣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而且時間拉長,實際上是由於腸道受腫瘤脫落物的刺激,令患者老有便意感,老覺得未排盡所致。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