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疾病百科 接觸性皮炎的相關知識

疾病百科 接觸性皮炎的相關知識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粘膜由於接觸外界物質,如化纖衣着,化妝品、藥物等等而發生的炎性反應。許多人因染髮或接觸花粉樹木後引發接觸性皮炎。

疾病百科 接觸性皮炎的相關知識

1、什麼是接觸性皮炎?有何特點?

答:接觸性皮炎是指因皮膚或粘膜接觸某些外界致病物質而引起的皮膚急性或慢性炎症反應。其特點是發病前有明確的接觸某種物質的病史,好發於接觸部位,皮疹上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根據接觸物質、症狀特點的不同,其名稱亦有不同,如因漆剌激而引起者,稱爲漆瘡;因貼膏藥引起者,稱爲膏藥風;接觸花粉引起者,稱爲花粉瘡;接觸馬桶引起者,稱爲馬桶癬等。現代醫學將接觸性皮炎分爲原發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和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兩種。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徐慶田

2、什麼原因會引起接觸性皮炎?

答:多風、乾燥的氣候讓市民張娜感到皮膚瘙癢,臉上還起了紅斑。在服用消炎藥不見好後,張娜來到醫院就診,被確診患了接觸性皮炎。春季,塵埃、花粉、蟎蟲等許多致敏因素更容易接觸到人體,使人產生過敏反應。

3、接觸性皮炎有什麼表現?如何尋找接觸性皮炎的誘因?

答:本病發生前有明顯的接觸史,有一定的潛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觸發病時間縮短,多數在數小時或1天左右。但強酸、強鹼等強烈的刺激物,可立即發生皮損而無潛伏期。一般急性發病,常見於暴露部位,如面、頸、四肢。皮損的形態、範圍、嚴重程度取決於接觸物質種類、性質、濃度、接觸時間的久暫、接觸部位和麪積大小以及機體對刺激物的反應程度。皮損邊界清楚,多侷限於接觸部位,形態與接觸物大抵一致。皮疹一般爲紅斑、腫脹、丘疹、水皰或大皰、糜爛、滲出等,一個時期內以某一種皮損爲主。若爲強酸、強鹼或其他強烈化學物質接觸,常可引起壞死或潰瘍,若發生在組織疏鬆部位,如眼險、包皮、陰囊處則表現爲皮膚侷限性水腫,皮膚光亮,表面紋理消失,無明確邊緣。若患者反應強烈,則皮疹不僅侷限於接觸部位,還可播散到其他部位,甚至泛發全身。局部自覺瘙癢,燒灼感,重者疼痛。少數患者伴有怕冷、發熱、頭痛、噁心等全身症狀。病因去除和恰當處理後可在1-2周內痊癒。但反覆接觸或處理不當,可轉變爲亞急性或慢性,皮損表現爲肥厚粗糙,呈苔蘚樣變。#p#分頁標題#e#

尋找接觸性皮炎的誘因,可作皮膚斑貼試驗,或作血液過敏原檢查,以尋找致敏原。

如何有效的治療呢?

1、首先尋找致敏原因,儘量避免再接觸該過敏物。當接觸致敏物質或毒性物質後,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病程中避免搔抓,不能用肥皂,更不能用熱水燙洗和自用刺激性藥物。

2、輕度的接觸性皮炎在脫離過敏原的情況下可自行消退。中至重度的接觸性皮炎應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皮損炎症情況,選擇適當的劑型和藥物。在有紅斑、水皰、糜爛情況下用生理鹽水和慶大黴素或3%硼酸溶液溼敷;當皮炎至亞急性階段,則可用乳劑和糊劑。

3、嚴重時還需使用內服藥,以止癢、脫敏爲主,一般內服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溶液。對嚴重的患者可找專科醫生,短期應用皮質類固醇口服或靜脈注射。有併發感染者則加用抗生素類藥物。

接觸性皮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根據患者有接觸史,皮損發生在接觸部位和典型的皮疹表現以及斑貼試驗陽性,即可作出診斷,但需與肛門急性溼疹相鑑別。

1、發病前均有過敏物質或刺激物接觸史,一般發病急,皮損發生在接觸部位。

2、皮損的輕重與致敏物或刺激物質的強弱、作用時間的長短、接觸面積大小以及機體的敏感性有關。輕者局部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紅或鮮紅色斑;重者可出現丘疹、水皰、大皰糜爛滲出等損害;刺激性強烈者可致皮膚壞死或潰瘍;機體高度敏感時,可泛發全身。除瘙癢疼痛外,少數患者可有惡寒、發熱、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p#分頁標題#e#

3、本病有自限性,除去病因後,可很快自愈。若未能及時除去病因,致使病程遷延,可轉變成慢性,類似溼疹樣皮炎。

4、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接觸物斑貼試驗常呈陽性。

接觸性皮炎應該如何預防?

1、去除病因遠離過敏源。

2、飲食療法,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別是發病期。平時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酒、海鮮等,多吃新鮮蔬菜或水果。

3、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過度勞累。

4、適當鍛鍊,選擇適合自己的一些活動,如爬山、散步,跳舞等。

5、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服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體質,不生病或少生病,提高生活質量。

溫馨提示:接觸性皮炎是由於接觸過敏藥物,輕度皮炎可自行消退,如果嚴重的話就要採用藥物方式了。預防接觸性皮炎要保持精神愉快,適當鍛鍊,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服用保健品。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