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鍼灸過程出現6種意外 該怎麼應對

鍼灸過程出現6種意外 該怎麼應對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鍼灸在中醫治療疾病方面具有協調陰陽、扶正祛邪和疏通經絡等作用效果也比較顯著,同時還是很好的養生方法,但是在鍼灸過程中有時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下面爲大家介紹針刺過程中出現意外時的處理方法。

鍼灸過程出現6種意外 該怎麼應對

1.滯針

針刺進皮後,有時遇到捻轉、提插發生困難,甚至不能將針退出者,稱爲“滯針”。大多因受術者緊張而引起肌肉痙攣,或捻轉幅度太大以致肌纖維纏繞針身所致。對精神緊張者應解除其顧慮,放鬆肌肉,或在附近按摩。若因肌纖維纏繞針身,可反向捻轉,待針鬆動後出針。

2.暈針

初次接受針刺者往往由於精神過於緊張,或體質虛弱,疲勞、空腹,或針刺手法過強等原因,均易引起暈針。其表現爲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多汗肢冷等。出現暈針現象時,應立即全部出針,平臥,放低頭部,喝少量涼開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復。

3.刺傷重要臟器

針刺過程中或留針時出現心跳增快、氣悶、紫紺等症狀,大多是由於刺傷心、肺,腎、髓等重要臟器而引起,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鍼灸過程出現6種意外 該怎麼應對 第2張

4.斷針

多因針身鏽損剝蝕,或捻轉手法太強,或滯針、彎針後處理不當,致使針身折斷,殘斷留在體內。此時要沉着、冷靜,用左手固定穴位周圍皮膚,不要移動體位,如斷端露於皮外的,可用手或鑷子拔出,如斷針深不可見,應手術取出。

5.彎針

進針時指力不勻,用力過猛,或進針後因強烈針感使針刺部位的肌肉急劇收縮,或留針時變動體位,均可使針身彎曲。遇到彎針,宜將針順勢拔出。如因體位變動所造成,應先恢復原來體位,然後出針。

6.皮下瘀斑

由於臉部特別是眼周的肌膚比較薄,毛細血管也比較豐富,所以一般拔針時按壓鍼口的時間也會相對延長,如果止血時間不夠,就容易造成皮下毛細血管出血引起瘀斑,類似皮膚的瘀傷。這個時候不要慌張,瘀斑形成的24小時以內,用冰水敷傷口,以收縮毛細血管止血;如果已經過了24小時,可以用熱毛巾敷傷口,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瘀斑散去。

以上爲大家介紹了各種針刺時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法,如果針刺時出現意外情況,千萬不要驚慌,應沉着應對。

鍼灸過程出現6種意外 該怎麼應對 第3張

中醫鍼灸養生的7大注意

鍼灸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技術,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治療身體腰痠背痛疾病,還可以幫助減肥。那麼鍼灸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可以用鍼灸來養生,但是要注意鍼灸養生七大事項要注意。

1、過於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飢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儘量採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崑崙、至陰等禁止鍼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症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並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於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鍼灸的作用。

總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者對病人認真負責,嚴肅細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