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人間百態 > 威老人退休後要如何調理心態呢

威老人退休後要如何調理心態呢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實例一

威老人退休後要如何調理心態呢

人物檔案:

夏仁厚(化名),男,70歲,退休主任醫師

夏老是一位骨科專家,退休後又被醫院返聘。夏老的工作比以前輕鬆很多,一來不做科主任了;二來不用天天坐班,一星期只上班三天,週一和其他專家一起聯合查房,週二、週五出專家門診。這樣的工作量,對於夏老這個年紀很合適,既能享受退休後的悠閒,又能發揮餘熱。按說這樣的生活是快樂而充實的,可是,夏老返聘後工作得並不順心,因爲堵心的事兒很多。最讓他不快的是,他總感覺科裏的那些醫生不像以前那樣對他畢恭畢敬,言聽計從了。

一次,夏老在給一些醫生講解他過去成功治療的一個疑難病例時,有一位年輕醫生突然很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新思路的治療方案。夏老的臉色當即就變了,心想:“這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纔看了幾個病人,就敢顛覆我的治療方案,簡直不知天高地厚!”夏老越想越無法忍受一個小輩對自己如此不敬,於是怒氣直接對着那位年輕醫生髮作:“別在我的面前逞能!醫生幹一天積累一天經驗,我幹了四十多年骨科,我積累的臨牀經驗,夠你學習半輩子的了!”說完轉身而去。此後,夏老發現來向他請教的人明顯少了,好像大家都在有意識地避開他似的,這讓他的心裏非常不舒服。

還有一件令夏老耿耿於懷的事。新的骨科主任上任後不久,組織科裏的年輕人成立了一個創新小組,專門討論和研究醫療技術的革新。在這個創新小組成立前,骨科主任徵求夏老的意見,並請他做顧問。可夏老很懷疑這些年輕人的能力,因而對此事很不屑一顧,一口回絕:“我是不會做這個顧問的。年輕人有什麼經驗?不如踏踏實實地學習、本本分分地工作。”夏老原以爲這件事會因爲他的反對而不了了之,沒想到幾天後這個創新小組還是成立了。雖然事後骨科主任向夏老解釋說:“年輕人對這件事的熱情很高,相信一定能調動他們科研的積極性。”但夏老聽後卻更加生氣,覺得這分明是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

專家點評:權威心理根源――權力腐蝕+傳統禮教+傳統體制

美國老牌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丈夫曾死於斯大林政權的迫害。在談到權力對人的危害時,斯特朗說過這樣的話:“權力是會腐蝕人的。”不管這話從這位深受其害的女記者嘴裏說出是否有偏見,但誰也不能否認:權力,作爲至高無上的象徵,它對人有着潛移默化的腐蝕性。

加上在我國,儒家禮教的盛行又對權威思想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孔子在談到如何治國時講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時又提出了有教無類論,鼓勵平等競爭,講究誰有本事誰上,誰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道德就起用誰。然而,儘管孔子說的君臣父子在當時的社會是爲了明確人的責任和分工,強調人的權利和義務,但後來封建王朝的當權者爲了自己統治的需要,只強調了禮教中的等級秩序,卻拋棄了有教無類中的平等思想。

傳統體制中的論資排輩也一再強化了權力的威嚴,各種政治運動也培養了人的從衆心理和人們對權威的盲從性。這一切都從客觀上助長了權威思想的猖獗,而對那些看重權勢的人,權力自然成了他們的腐蝕劑,他們自己也做了權威思想的受害者和犧牲品。

就像實例一中的夏老,退休後又反聘,本是件好事,但由於依然沒有從權力的慣性中走出來,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因此,本該快樂的生活變得不快樂了。

實例二

人物檔案:

劉華(化名),男,68歲,退休國企幹部

劉華退休已經好幾年了,可心裏的失落感依然十分強烈。退休前,他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高層領導,可以說權傾一方,過慣了呼風喚雨的日子。但在退下來之後,門前冷清了,電話不響了,每天接觸的人除了老伴兒還是老伴兒,劉華覺得自己的心空了,心情非常壓抑,脾氣越來越壞,平時只要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會對着老伴兒發火、擺臉色,還對老伴兒管頭管腳,反正是什麼事都得順服他。

劉華剛退下來的時候,就向老伴兒下了一道“聖旨”,要求她馬上退出老年迪斯科隊。原因很簡單,“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又蹦又跳,不像話!”其實老伴兒參加這個老年迪斯科舞蹈隊已經兩年了,先不說她和隊裏的那些老姐老哥們處得很有感情了,更主要的是自從跳舞以後,她覺得自己的心情和身體都比以前好了。以往劉華工作忙,對這種事從不發表意見,可他一退下來卻把小事也當事兒了。老伴兒沒辦法,只好向他妥協。接着,劉華又下了一道“聖旨”,要求老伴兒跟他一起學習書法,雖說老伴兒對書法一點兒都不感興趣,但她還是聽從了劉華的安排。

長期以來,劉華不僅在單位裏說一不二,而且在家也是相當威嚴的,所以老伴兒早已習慣了什麼事都順從他的意思辦。而且,平時除非遇到比較重大的事情,否則劉華一般很少和老伴兒聊天談心,對家務事也從來不聞不問,他總覺得自己做這些芝麻瑣事有失尊嚴,即便是退休了也不例外。

這天早晨,劉華的老伴兒準備出門去買菜,經過客廳時,她看到劉華正坐在沙發上抽菸,心想他總這樣悶在家裏,對身體不好,怎麼也得出去活動活動、散散心吧,不如叫上他和自己一起去買菜。可她還沒把自己的想法說完,劉華就已經火冒三丈了,從沙發上跳起來,聲色俱厲地說:“你說什麼呢?讓我和你去買菜?你竟然讓我去做這些婆婆媽媽的事,這怎麼可能!”老伴兒覺得有些委屈,忍不住小聲回了句:“我也是爲你好啊!再說我又不是請來的保姆,這些婆婆媽媽的事就該我做,你就不能做一點兒?”劉華還是第一次看到老婆跟他頂嘴,他最痛恨別人頂撞自己了,通常都是他兇別人,別人從不還嘴。所以這時劉華的火兒更大了,他一腳踢翻茶几,衝着老伴兒大吼:“什麼時候輪到你對我發號施令了?”眼看着劉華的怒不可遏,他老伴兒再也不敢說什麼刺激他的話了,連忙一個勁兒地向他賠不是,這才讓劉華的怒火慢慢地平息了下來。

專家點評:權威思想根源――權力腐蝕+男權教育

有一種人,對他們來說,權威心理是表象,歧視女人才是根本。而且他們對女人的歧視並非發生在掌權後,即使沒有權力,他心裏對女人仍懷有潛在的鄙夷和敵對。這一方面來自於權力對他的腐蝕,不管他還在不在位,他仍是官氣十足,認爲我就是比你強,你就得聽我的;另一方面,也來自於傳統文化中的男權教育,例如,夫爲妻綱,夫唱婦隨。

這種男人的特點是,他們看起來陽剛氣十足,其實心裏很脆弱,特別需要感情上的關愛。但因爲他們從一開始就陷入到敵視女人的誤區,他們親近女人的正常需求往往伴隨着恐懼感。他心裏總有一種潛在的懼怕,認爲如果我愛一個女人,她就有可能傷害我;一旦我給她愛的力量,她就會成爲壓在我頭上的人。

爲緩解心裏的恐懼,這些男人通常會在意識裏削弱女人的力量。他暗自認爲,如果他能剝奪女人的自信,她就會變得軟弱,從此依賴他,離不開他,他就消除了被拋棄的恐懼感。於是他想呵斥她就呵斥她,想傷害她就傷害她。結果是,他們的女人不僅是他情愛的對象,這些緊張、矛盾的情感也使女人成了他恐懼的焦點。

更有甚者,他對女人的歧視在其掌權時還有所收斂,因爲那時他的恐懼可以在官場權威中得到緩解。反倒在退休後,他失去了手中的權力,心裏的憤怒越發火爆,心裏的虛空也越發厲害。就像實例二中的劉華,這種時候,女人自然成了他的出氣筒,他也只有在欺負女人的病態中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與實例二中的講述一樣,現實生活中,很多男人都可以耍弄權威,也有很多女人似乎是自願地服從了男人的權威。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在歧視女人的男人看來,控制女人最有效也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徹底傷害女人的自尊。爲此他們常對女人吼叫和謾罵,要麼就挑三揀四,要麼利用女人對批評的重視,不斷地給女人以批評之辭。比如他們會說:“你太敏感了”“你太缺少女人味了”。他對妻子的批評聽起來頭頭是道,在情在理,實際上潛含了男人對女人的鄙視和敵對。女人習慣了用男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而要求自己“做一個好女人”,就成了男人享受女人的理由和女人自我失落的陷阱。

生活中,面對男人的權威,很多女人都讓步了。她們這樣做無非是想維護自己的婚姻,換取家裏的安寧。在處理男女關係上,適度的讓步是必要的,但如果女人一味遷就,一味讓步,自己的需求總擺在第二位,女人就很難維護自己的尊嚴了。重要的是,如果那個男人從本質上就歧視女人,即使你以完全的失尊來取悅他,他也未見得領你的情;相反,無端的順從還會把他變成瘋狂的“吸毒者”,把你自己變成他隨意吞噬的“毒品”。

實例三

人物檔案:

楊明元(化名),男,69歲,退休公務員

很多人在退位之後感到失落,但楊明元卻正好相反,他說當年他從局長位置上退下來時,第一個感覺就是無官一身輕,終於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楊明元在退休前兩年,就開始爲退休後的生活做好了準備。他從小就喜歡音樂,年輕時自學過口琴,據說吹得相當不錯呢。不過,他最喜歡的是二胡,但因爲小時候家裏窮,買不起樂器,也交不起學費,所以就沒學。後來雖然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是官越做越大,整天忙於工作,沒有一點空閒時間,所以又沒學成。楊明元說,他早就把這個夢想放到了自己退休以後,所以他對退休生活一直很期待。

退休後,楊明元就開始跟着專業的二胡老師學習拉二胡。每天清晨和傍晚,他都要到附近的公園裏去練習,因此又結識了一些擅長樂器演奏的老年愛好者。漸漸地,大家經常湊在一起練習、交流、切磋、演奏,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楊明元的二胡自然也就越拉越好了。

後來,楊明元發揮自己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把這些樂器演奏愛好者都召集了起來,組建成了一支老年樂隊,他又被大家一致推選爲隊長。從此,楊明元全身心投入到了這支樂隊中,買譜子、排節目、籌劃演出等等,他都要親力親爲,並且還拉攏祕書出身的老伴兒爲他們的演出寫串連詞。看着楊明元如此癡迷其中,老伴兒就跟他開玩笑說:“我瞧着,你這隊長當的好像比局長還要過癮啊。”楊明元聽了哈哈大笑,風趣地回了一句:“這就叫‘官不在大,有權則靈’呀。”

在樂隊成立了一段時間之後,爲了讓節目更加豐富多彩,楊明元提議再邀請一些能歌善舞的老年人充實進來,這個想法得到了隊員們一致的贊同。如今在楊明元領導下,集唱歌、舞蹈、演奏於一體的老年文藝活動隊,名氣越來越大,經常會受到邀請,參加各種演出。楊明元說他們這支隊伍主要突出兩個字:“樂”與“爲”,即老有所樂、老有所爲。

專家小結

如今對佛學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了。用禪的故事來闡明功德的真意,我們受益匪淺。

菩提達摩是佛教的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師。公元527年,菩提達摩來到中國,梁武帝得知,急忙派使者把祖師迎到首都南京來。

一見面,梁武帝就迫不及待地問祖師:“我自即位以來,大興佛事,造寺廟,譯佛經,刻佛像,供養的僧侶不計其數,我的功德將如何計算呢?”

達摩回答:“並無功德。”

梁武帝大惑不解說:“我做了那麼多事,還一點功德都沒有,爲什麼呢?”

達摩祖師答道:“你所做的都是世俗的小果報,談不上真功德,真正的功德是最圓融的智慧,最純淨的心靈。它存在於你的內心,它是無法用世俗的方法來計算的。”

這個故事,和老子在《道德經》裏講的“不爭之德”有着異曲同工之處。老子在《道德經》的第六十八章裏有這樣一段話:“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意思是說,善於用人的人,在下人面前也很謙恭。這就是不與人爭的品德,這樣才能調動別人的力量,是適合天道的品德,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道理。

由此可見,真功德在於無功德,真權威在於無權威。面對如此謙恭的美德,相信那些“我權威,我做主”的狂傲者在認真反省後,也無法不觸動,不羞愧。

而重要的還不在謙恭本身,看了實例三的故事,大家肯定會有同感,原來謙恭不但能給人平和的心態和充實的生活,還能給人快樂的心情。

同樣是當過官的人,因爲不在意官位,又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楊明元退休後反倒在無爲中獲得了有爲的快樂。這也是老子在《道德經》裏倡導的“爲無爲”。老子說:“爲,無爲;事,無事”。意思是說,有所作爲,要當作無所作爲去對待;做一件事,要當作沒有這件事去對待。這樣一顆平常心,與不造作、不張揚的處事之態,正是楊明元自得其樂的寫照,也是很多退休官員追求的境界。

專家忠告1:女人面對權威男人怎麼辦

1.說出你的委屈和壓抑。

2.列出他對你的貶損和謾罵,也列出你對自己的正確看法。

3.該幹什麼幹什麼,不拿他的錯誤懲罰你自己。

4.適當地冷淡他,讓他嚐嚐沒有你的滋味。

5.有自己的興趣和寄託。即使人到老年不可能有大改變,你仍要在包容他的同時有自己的寄託,以便在心理上釋懷。

專家忠告2:如何修爲真功德

1.把自己擺在年輕人的位置,體會將心比心。

2.對着鏡子教訓自己,體會被教訓的滋味。

3.每天到公園去散步,感悟自然的平和。

4.面前放兩碗水,一個滿碗,一個半碗,體會謙受益,滿招損。

陳非子簡介

自由作家,心理學者,婚戀問題專家。

曾在西班牙L&A公司任首席代表。後赴西班牙、澳大利亞工作和學習。

自1998年至今,出版六部婚戀原著暢銷書《甦醒的伊甸園》、《創造伊甸園》、《快樂女人》、《智慧女人》、《發現女人》、《男人是個壞東西?》及相關隨筆和心理分析250餘萬字。

以生動的文采和人性的思維方式贏得時尚婚戀專家的讚譽,並通過獨特的心理治療讓衆多不快樂女性變成了快樂女人。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