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三個習慣加重體內溼氣 必須馬上改

三個習慣加重體內溼氣 必須馬上改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方式不健康,溼邪就容易入侵。它無孔不入,而且從來不孤軍作戰,總要與體外的邪氣裏應外合,糾纏不清。溼氣遇寒成爲寒溼,遇熱則成爲溼熱,遇風則成爲風溼。如何判斷我們身體裏是否有溼?看看是否收到身體發出的5個求救信號,就能做出判斷:

三個習慣加重體內溼氣 必須馬上改

1.總覺得身體沉重,渾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鉛;

2.滿面油光,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膩,馬桶總衝不乾淨;

5.體型肥胖,大腹便便。

三個習慣加重體內溼氣

以上這些信號都與溼邪的特點有關。溼性重濁,所以感受溼邪後,會覺得全身非常沉重,好像被什麼東西捆住一樣,不清爽。又因溼性趨下,容易侵犯人體下部,故雙腿沉重尤爲明顯。溼性黏滯,停滯於大腸,則大便總是很黏膩。

溼邪已經成爲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人之所以會感受溼邪,跟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也就是後天修爲毀壞了我們的體質:

一是“病從口入”,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了過多的高熱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飲料、酗酒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過於豐盛。

二是體力活動明顯不足,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坐着,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車代步。很多人常說“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時間去鍛鍊”。殊不知,騰不出時間鍛鍊的人,早晚要騰出時間看病。

三是人和大自然越來越疏離,尤其是夏天空調的使用,對我們的身體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個散溼的重要途徑,可一進到空調房間,汗給收了,該出 的汗出不來,該消耗的消耗不掉,身體裏勢必堆滿了垃圾,堆滿了溼邪。此外,有些年輕人覺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經意間溼邪也會入侵。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三個習慣加重體內溼氣 必須馬上改 第2張

體內溼氣重時,往往會讓人覺得睏倦、四肢沉重、腸胃不佳、雀斑加重等,那麼怎麼去除體內溼氣?如何避免體內溼氣太重?下面教大家五種去除體內溼氣的方法。

方法一: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方法二: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方法三:避環境的溼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

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4、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方法四: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裏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裏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方法五: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蔘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怎樣才能讓身體遠離溼邪?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後,在飲食的認識上存在很多誤區,認爲每天大魚大肉纔是富足的標誌,其實,這是不符合中國 人體質的。所以,要防溼邪,首先飲食結構應以穀類爲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可常喝薏米紅豆粥健脾利溼;其次,身體越懶越要動,以利於祛除溼 邪;再次,夏天別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要適量出汗,給溼邪以出路;最後,避免淋雨和趟水,不讓溼邪乘虛而入。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