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冬季易得凍瘡 怎麼預防成關鍵

冬季易得凍瘡 怎麼預防成關鍵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季易得凍瘡 怎麼預防成關鍵

近日,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手腳凍瘡患者明顯增多,原本纖細的手指成了一根根紅蘿蔔,面對凍瘡這種頑固性的疾病,許多市民苦不堪言,一旦長了凍瘡往往就伴隨整個冬天,又容易復發,一到溫暖的環境裏,患凍瘡的部位就會奇癢難忍,嚴重時出現水皰、潰瘍等,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

凍瘡的形成

凍瘡是由於受寒冷因素影響之後,皮膚的小動脈就會收縮,持久收縮之後,血管的收縮能力就喪失,造成擴張,然後血液淤積,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引起一系列的局部組織的炎症。

凍瘡面積一般不是很大,蠶豆大小,呈暗紫紅色並有水腫性斑塊或硬結,邊緣是鮮紅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緊張光亮,瘙癢比較明顯,摸上去是冰涼的,按一下後紅腫褪色但恢復較慢,有些人會出現疼痛或者感覺到螞蟻爬,重者腫脹加劇,表面可形成水皰皰破後可形成糜爛或潰瘍,能夠感覺有癢感,燒灼感,腫脹感,癢感受熱後加劇,有糜爛或潰瘍者自覺疼痛。

凍瘡常見於兒童、老人以及一些身體較弱的和不經常體育運動的人。竹林街保錦路的一位老中醫告訴筆者:“這個凍瘡呢,不僅僅是因爲寒冷,它還跟營養不良,有沒有感染啊,有沒有慢性中毒等等有關。另外汗手更容易長凍瘡。”

寒冷是凍瘡發生的主要原因,在冬季或初春季節時,氣溫低下,造成侷限性皮膚炎症損害,一般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麪頰部。這些暴露部位保暖不好,血液循環能力相對差一些,抗寒能力也相對差一些。

現代醫學還認爲凍瘡是因爲患者的皮膚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襲,使末梢的皮膚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得氧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的組織損傷,中醫學認爲凍瘡的發生是由於患者陽氣不足,外感寒溼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病。

預防是關鍵

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裏是較難快速治癒,要等天氣轉暖後纔會逐漸癒合,而且容易反覆。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一要注意保暖,手部經常摩擦;二要防止潮溼,保持乾燥,在家裏做家務比如洗碗、洗衣服,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可以用熱水保持手的溫度,洗完之後一定要及時擦乾,因爲潮溼是對凍瘡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凍瘡的一個誘因。手套、鞋襪、帽子都要寬鬆舒適。如果愛出腳汗,就要選用舒適、吸汗能力強的鞋墊,以保持雙腳的乾燥,女性應避免穿尖頭高跟鞋,會造成腳部的血液循環不流暢,應儘量穿舒適平底鞋;三要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四要積極治療已有的具有相關性的疾病,比如營養不良、貧血及一些慢性疾病,這些疾病也是凍瘡的誘因。

另外,老中醫建議市民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多補充一些維生素A、維生素C及礦物質

凍瘡的治療方法

1.系統治療

口服煙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擴張劑。或將丹蔘(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滴,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

2.局部治療

 

可用氦-氖激光和紅外線照射,或作激光穴位照射(足三裏、復溜等)後,對凍瘡局部行散焦普遍照射。未破潰者可外用複方肝素軟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維生素E軟膏等。可用桂附煎藥液浸泡患處,每日3次,每次20~30分鐘,邊浸邊用藥渣揉搓患處。(方藥組成爲:桂枝、紅花、附子、紫蘇葉、荊芥各20g,加水3000ml,煎沸,稍冷後用。已破潰者外用5%硼痠軟膏、1%紅黴素軟膏等)。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