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廣東深圳26人吃魚引起“食物中毒”

廣東深圳26人吃魚引起“食物中毒”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深圳市一職工食堂懷疑因進食不新鮮的鮐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數達26人。截至8月16日凌晨2時,所有病人已經無恙出院。

廣東深圳26人吃魚引起“食物中毒”

8月15日,深圳市一職工食堂懷疑因進食不新鮮的鮐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數達26人。據記者瞭解到,魚類引起組胺中毒是指由於食用含有一定數量組胺的某些魚類而引起的過敏性食物中毒。病人主要的臨牀表現爲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加快、脈快,部分病人出現胸悶症狀,截至8月16日凌晨2時,所有病人已經無恙出院。

什麼魚類會引起組胺中毒呢? 據介紹,海產魚類中的青皮紅肉魚,如鮐魚、金槍魚、鰹魚、秋刀魚、鯖魚、沙丁魚體內組氨酸含量較高,當這類魚貯存不當,魚不新鮮時,尤其是捕獲後的一段時間,細菌會把魚類中組氨酸轉變成組胺,當組胺積蓄到一定量時,進食後便使人產生過敏性中毒。食用不新鮮或腐敗的鮐魚等青皮紅肉魚類可引起中毒。醃製鹹魚時,原料不新鮮或醃的不透,含組胺較多,食後也可引起中毒。

市疾控部門表示,組胺中毒在深圳時有發生,是深圳市最常見的動物性食物中毒,僅2011年深圳市就發生過3起組胺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在溫度15~37℃、有氧、弱酸性和滲透壓不高的條件下,組氨酸易於分解形成組胺引起中毒。

據瞭解,組胺中毒臨牀表現的特點是發病急、症狀輕、恢復快。病人在食魚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膚潮紅和熱感,全身不適,眼結膜充血並伴有頭痛、頭暈、噁心、腹痛、腹瀉、心跳過速、胸悶、血壓下降。有時可出現蕁麻疹,咽喉燒灼感,個別患者可出現哮喘。一般體溫正常,大多在1~2日內恢復健康。

市民如何預防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一是儘量避免食用不新鮮或腐敗變質的魚類食品。 二是魚類食品必須在冷凍條件下貯藏和運輸,冰鮮魚類應貯存在4℃或以下,冷藏魚類則貯存在-18℃或以下。 三是對於易產生組胺的青皮紅肉魚類,在烹調前可採取一些去毒措施。首先應徹底刷洗魚體,去除魚頭、內臟和血塊,然後將魚切成兩半後以冷水浸泡幾個小時。在烹調時加入少許醋,可使魚中組胺含量下降65%以上。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儘量避免食用這類魚。此外,服用一些藥物如降壓藥、治療抑鬱症的藥物等的患者不宜食用含組氨酸多的上述海魚。

爲防止同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市疾控部門提醒消費者及餐飲企業的加工人員,需選購加工新鮮的海產魚,慎防組胺引起的食物中毒。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