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兒科 > 幼兒包皮過長該不該治?

幼兒包皮過長該不該治?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得有一首歌名爲“我是隻小小鳥。.”鳥兒雖小,問題倒不少,困擾許多初爲人父、人母者。通常父母對家中小男孩的關懷,總是以包皮問題爲最多。若小朋友得了需要手術的疾病,父母總會關心並尋求不必開刀即可治療的方法,唯獨對小男生的包皮問題,常會見到爸爸媽媽們主動到泌尿科門診詢問:“我的小孩是否包皮過長?需不需要割包皮?”或是“我的小孩小雞雞是否太短了?割了包皮是否會好些?”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幼兒包皮過長該不該治?

在舊約聖經創世紀中曾記載“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從家裏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這裏所謂的“割禮”就是現在泌尿科醫師在門診中,及現實生活裏父母最關心的“割包皮”問題。

到底小朋友需不需要割包皮?適不適合?什麼時候割包皮最恰當?答案可能因個別情況而異,甚至每位醫師的看法也未必一致。若小朋友太小就動割包皮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是否會有後遺症?而身心靈會不會因開刀需上麻醉而受傷?這些都是臨牀醫師及父母一直很關心的問題。

不過,早在幾千年前聖經的記載就有這種“割包皮”的手術,雖然是一種宗教儀式,但也包含了預防醫學的概念,減少了男性日後陰莖癌或婦女朋友得子宮頸癌的機率,所以該不該割包皮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人們重視,今天我們則就醫學的觀點再稍做探討。

所謂包皮,就是包着龜頭上的一片皮。它的用處在於保護細嫩的龜頭,尤其是在嬰兒容易發生尿布疹時期。大部分的小男孩出生後,還是屬於包莖狀態,也就是包皮仍緊包裹着龜頭;只有少數兒童的龜頭像大人一樣自由露出。而這段包皮不容易翻開期間,包皮與龜頭之間的分泌物會沉積在包皮內,即所謂的“包皮垢”。此時,隔着包皮可隱約看到或摸到白色小硬塊。這些小朋友都因爲包莖的問題,以致於一些油脂類分泌物積在包皮與龜頭之間無法排出。若發生感染或包皮受傷,這些“垢”就可能成爲細菌的溫牀,造成嚴重的包皮炎。包皮炎一旦產生,就必須考慮割包皮以免造成更多的後遺症,如包皮潰爛、包皮沾黏、尿道口狹窄等。

但包莖現象一般而言,在小孩三歲或更大之後會慢慢消失,即包皮與龜頭得以分開,小朋友自己就能輕鬆地翻開包皮清洗,但仍有百分之十的小朋友到了小學六年級甚至國中、高中時,仍處於包莖狀態,此時因不易清洗或不易維護個人衛生,就應考慮割包皮了。

割包皮前,應讓專科醫師檢視,確定是否有其他生殖器異常的問題,例如尿道下裂或隱藏式包莖等,因爲這些問題可能需要用到“包皮”來做泌尿道整型手術,因此最好讓專科醫師診斷後再決定。

至於什麼時候割包皮最好?很簡單,就是當包皮已經成爲困擾時,就該割包皮了。如前所述包皮經常發炎、雖經擦藥泡水治療仍無效時,或包皮太長引起溼疹,或包皮口太小,經常弄髒內褲等,就可考慮動手術。至於新生兒,如果並未造成上述情況,並不需要一出生就割包皮。如果家長認爲“預防勝於治療”,希望小朋友接受手術的話,目前健保是不給付的,必須自費。

至於哪些包皮的情形會造成困擾?少數嚴重的包莖中約有四種:(一)近包皮開口處,有一團緊縮性包皮,此類包莖,就是在青少年時期,無法自行翻開包皮的包莖。若勉強將包皮翻開,就容易發生包皮被緊縮團部位卡住,造成包皮腫痛或龜頭缺血,此時就需馬上送急診,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讓包皮復原。甚至嚴重時需緊急將包莖切開動手術。(二)包莖同時合併反覆性發炎時。(三)包莖合併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根據統計,有包莖的男嬰較女嬰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高達十倍左右,而合併有膀胱輸尿管逆流所造成的有腎盂炎,主要的病菌是大腸桿菌,而包莖常是細菌生長的溫牀。(四)嚴重的包莖,造成包皮開口阻塞,以致排尿時包皮呈皮球狀腫大,也容易造成發炎或外觀上的困擾。(五)少見的包皮硬化症。上述情況就必須考慮進行割包皮手術。

除特殊狀況需要割包皮外,也有些文獻資料顯示,包莖與子宮頸癌或陰莖癌有直接或間接關係,但若沒有發炎或上述情況,筆者以爲“割包皮”雖是小手術,但任何手術均存有不可預知的危險性,尤其是小小孩,若仍須全身麻醉時,其麻醉的風險也是必須考慮的。

總之,對於包皮問題,若沒有作怪,是可以不用理他的。一旦有了困擾,就必須請專科醫師檢視,以期得到最佳治療。小小鳥兒的一片包皮,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學問呢?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