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中藥調理各種月經不調

中藥調理各種月經不調

來源:歐巴風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經不調的中成藥治療

中藥調理各種月經不調

(1)屬血熱型的,症見月經不調,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乾,咽乾口燥,顏面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治宜清熱涼血,可服固經丸、清經散膠囊等。

(2)屬肝鬱化熱型的,症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及小腹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或善嘆息,噯氣食少,經血色紅或紫,舌邊尖紅,口苦咽乾,苔薄黃。治宜疏肝解鬱清熱,可服調經止帶丸、逍遙丸、丹梔逍遙丸等。

(3)屬氣虛型的,症見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可服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

(4)屬血虛型的,症見經期錯後,量少色談,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腫,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治宜補血益氣,可服婦科調經片、婦寧丸、八珍益母丸、當歸補血膏、八寶坤順丸、十珍香附丸、寧坤至寶丹、加味益母草膏、婦科十味片、安坤贊育丸、蔘茸白鳳丸等。

(5)屬血寒型的,症見經期延後,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宜溫經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溫經丸、女金丹、女寶、艾附暖宮丸、調經丸、溫經丸等。

(6)屬氣滯型的,症見月經延後,量少色暗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暗,治宜理氣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婦科養神丸、婦康寧片、婦寧片、婦寶沖劑等。

(7)屬血瘀型的,症見月經錯後,或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或刺痛,血塊排出後其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經散、婦科回生丹、婦科金丹、坤靈丸、雞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調經姊妹丸、慈航丸等。

另外,痛經有輕、中、重度三種現象。輕度患者,小腹疼痛明顯伴有腰部痠痛,一般能忍受疼痛,偶爾需服止痛藥即可緩解。中度痛經,小腹疼痛難忍,伴有腰痠、噁心嘔吐,四肢發涼,實施止痛措施可緩解疼痛。重度患者,小腹疼痛難忍、坐臥不安,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必須臥牀休息。

生活中,我們可通過一些小方法來緩解經期疼痛。

蜂蜜牛奶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即可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之苦。牛奶含鉀多,而蜂蜜乃鎂的“富礦”。鉀對於神經衝動的傳導、血液的凝固過程以及人體所有細胞的機能都極爲重要,它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防止感染,並減少經期失血量;鎂能幫助大腦中樞神經衝動傳導以及具有神經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質維持在正常水平。在月經後期,鎂元素還能起到心理調節作用,有助於身體放鬆,消除緊張心理,減輕壓力。

中藥療法治療

主要採用活血化瘀或溫經散寒等原則。一般可用膈下逐瘀湯,本方由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枳殼、延胡索、五靈脂、丹皮、香附、甘草組成;如果腹痛發涼明顯而無舌紅便幹現象,可用少腹逐瘀湯治療,本方由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組成。病情不很重者,亦可服中成藥,如痛經丸、得生丹之類藥物。患者服藥的時間最好從月經來潮前的3~7天開始,每日一劑,煎2次,分2次服,直服至經行腹痛緩解,虛證患者經淨後還可服數劑。

臍上敷藥

乳香、沒藥各50克,樟腦3克,分別研成細末。另取當歸、山茱萸、肉桂各50克,加水煎2次,將藥液濃縮成稠狀,混入已溶於酒精(95%)適量的乳香、沒藥中,烘乾後加樟腦末備用。用時,取藥粉3克,以黃酒數滴攪成糊狀,於月經前三日填敷肚臍,外加傷溼止痛膏封貼,每日2次,連用2~5日可愈。

按壓穴位

按壓穴位治痛經亦可廣爲應用,止痛療效迅速。一般可取關元、中極、三陰交、合谷等穴;嘔吐加內關、足三裏。

民間小方

1、白麪3兩,紅糖3兩,鮮姜3兩,放在一起搗碎調勻,將其揉成丸狀,用香油炸熟吃。來經前三天服用,每日服三次,可服3~5天。輕者1~2個經期、重者3個經期即好。

2、乾薑、紅棗、紅糖各30克。將乾薑、大棗洗淨,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湯服。

3、將絲瓜切碎,炒至微黃,研成細末,空腹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痠、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鬱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

2注意衛生,預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衛生清潔。月經期絕對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過勞。經血量多者忌食紅糖。

3內褲要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要放在陽光下曬乾。

4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血熱者經期前宜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食蔥蒜韭姜等刺激運火之物。氣血虛者平時必須增加營養,如牛奶、雞蛋、豆漿、豬肝、菠菜、豬肉、雞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