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骨科 > 頸椎病久拖不治危害大

頸椎病久拖不治危害大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技的進步使很多人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走上了輕鬆的工作崗位,但是長期地伏案工作,卻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煩惱——頸椎病。對於這一點,有25年骨科臨牀工作經驗的成都軍區總醫院骨科主任潘顯明感受頗深。據他介紹,隨着電腦的普及,屈頸低頭工作方式人羣增多,加之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遭受風寒溼的機率不斷增加,造成頸椎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不斷提前。近幾年,20歲左右的年輕人被確診爲頸椎病在醫院骨科已不在少數。頸椎病的年輕化趨勢向現代人敲響警鐘。

頸椎病久拖不治危害大

五大誘因

長期伏案工作的羣體最易患頸椎病

頸椎病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症?據潘教授介紹,該病是由於頸部受到風寒、外傷或因老化及勞損(如反覆落枕、枕頭和睡眠姿勢不當、工作時姿勢不良或長時間單一姿勢等)和代謝失常等因素所導致的頸椎生理曲線改變和頸椎間盤、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變化。這種變化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的交感神經等組織進而出現症狀繁雜、影響廣泛的綜合症候羣。除去自然衰老之外,頸椎病通常會由以下五種原因引起:

長期從事低頭工作或頭頸固定於某一姿勢工作的人羣患頸椎病的比例最大。會計、繪圖員、外科醫生、電腦操作者、雕刻、刺繡、撰寫等職業,往往每日連續低頭屈頸工作數小時,乃至十多個小時,迫使頸部關節組織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加速了頸椎間盤退變和頸部軟組織勞損。

吸菸對頸椎病患者非常有害,也是造成頸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煙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可導致毛細血管的痙攣,造成頸椎椎體血管供應降低,使椎間盤與上下椎體連接的軟骨終板鈣化,椎間盤的有氧供應下降,廢物增多,椎間盤中的酸鹼度下降,最終使椎間盤代謝改變,發生退變,引起椎間盤突出。

在頸椎病病人中,有相當多一部分病人,特別是頸型頸椎病早期或發作期的病人,部分病人經常有頸部疼痛的病史。通過實驗和臨牀研究,證實了椎間盤的退變與頸部疼痛的程度成正比,在中青年患者羣中尤其如此。

長期取一側臥位,使頸椎側彎,側方受力失衡,久之亦會損壞健康。如枕頭過高,睡眠體位不良,椎間盤內部受力不均,可使頸椎小關節和肌肉失去力學平衡,加速退變。如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尤其是躺在牀上或側臥在沙發上看電視,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頸後肌肉及韌帶超時負荷,可引起勞損。俗話說“高枕無憂”,但實踐證明“高枕”十分有害。

經常駕車的人員由於頸部長期固定在一個姿勢,頸部的肌肉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且頸椎間盤也處在高壓的狀態下,長期以往,椎間盤及椎間關節退變的速度遠遠高於正常人羣。同樣,因爲經常急剎車,造成頸椎病也比較常見。

四類多發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最高

根據臨牀表現,醫學上通常將頸椎病分爲六類,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性頸椎病。臨牀顯示,其中四類頸椎病屬於多發類型:

神經根型:發病率最高,表現爲上肢放射痛和感覺障礙,手指麻木,異樣感,活動不靈活。仰頭、咳嗽、噴嚏可加重,就醫時間越早,療效越好,大部分病人可以部分緩解,不需手術治療。

脊髓型:約15%病人爲此型。當發生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或連接骨關節的韌帶增厚或骨化時,可壓迫脊髓及血管,甚至發生脊髓缺血或壞死。大多數是在中年以後以“隱性”形式發病,臨牀早期爲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以後發展爲行走困難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

交感神經型:約佔5%。因頸部交感神經受壓產生的症狀。因其分佈廣泛,因此可引起許多器官和系統的症狀。包括頭部症狀:頭暈,頭痛,頸後痛;眼部症狀:眼瞼下垂,視物模糊,甚至失明;心臟症狀:心跳加速或減慢,心口疼;周圍症狀:肢體、頭、頸、面部發麻或疼痛;其他:耳鳴、耳聾等。

椎動脈型:約佔2%。是由於椎動脈受到外來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調,腦部供血不足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加重到一定程度,在特殊的體位下表現爲突然發病,只要頸部向某個方向轉動一下,當即出現眩暈,甚至感到天昏地暗。有時伴有頭疼,噁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

三個誤區

久拖不治可能致癱瘓

目前,患者對頸椎病主要存在三個誤區,一是早期重視不夠,認爲頸椎病是老年病,年輕人不會得。二是不瞭解這種病的嚴重性,沒能做到早期檢查及早知道,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及治療措施。也有人走入另一個極端,比如在頸部疼痛,或是扭動脖子有聲響時,胡亂給自己扣上“頸椎病”的帽子。三是治療誤區,一些患者認爲非手術治療方式可以治癒所有頸椎病,而事實並非如此。潘教授指出,頸椎病患者在求醫過程中應當儘量避免上述錯覺,他強調如果發病後久拖不治有可能出現癱瘓,因此,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應及時就醫。

兩種方式

非手術方法治療頸椎病有侷限

據潘教授介紹,頸椎病的治療方式分爲手術方式和非手術方式,多數頸椎病可以採用理療、鍼灸、按摩等非手術方法對症狀進行緩解,但這種方法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效果不明顯,所以部分患者最好選擇手術治療。潘教授說,因爲頸椎部位有神經、血管、脊髓等重要組織,一些患者對手術產生恐懼心理。但目前我國治療頸椎病的手術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基本與國際接軌。只要患者到正規大醫院的專科進行手術,手術安全一般是有保障的。

據悉,成都軍區總醫院骨科開展了脊髓型頸椎病後路開門手術、頸椎病前路手術等多種手術方法治療頸椎病。該醫院開展的頸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在國外已成爲除傳統頸椎手術以外,又一新的手術治療手段。國外一些技術先進的頸人工椎間盤,由於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程度地考慮了頸椎結構和運動特點,因此能夠很好地恢復病人頸部的運動度。且其材質採用鈦合金材料,這有利於術後檢查,而且手術簡單,出血量少,對於醫生與患者來說,都是安全性的另一重要保障。據瞭解,成都軍區總醫院骨科已成功實施各類頸椎病手術500餘例。

一組數據

20年間發病年齡下降了16歲

調查顯示,長期伏案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機率是非低頭工作人羣的4到6倍,整體發病率已達15%。在“2008國際骨科學術研討會”上,主任醫師提醒公衆,低頭工作半個小時後有必要進行短暫休息。《大衆醫學》雜誌曾與醫院合作進行了一項針對頸椎病的調查,也發現工作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提早遭受到了頸椎病的困擾。據瞭解,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協助調查的醫院曾對前來就診的頸椎病患者做過一個統計,當時的高發年齡平均在55歲。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年齡下降到了49歲。而現在,頸椎病住院病人的高發年齡只有39歲左右了。而且,30歲以下的發病者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在這次調查中,他們還發現,30歲以下的門診患者,其比例比30—39歲人羣還高出2.5%,表明已有越來越多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正在步入頸椎病患者行列。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