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外陰形狀是否一樣 女人外陰大同小異

外陰形狀是否一樣 女人外陰大同小異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上即便是同一樣的東西也有不同形狀,就比如一棵樹上結的果子,每個果子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女人的陰道也是如此。由於中國的性教育還不是很開放,所以大部分還不知道陰道也分不同的形狀。因此經常有人問外陰形狀是否一樣呢?女人如何保養陰道呢?接下來爲大家一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外陰形狀是否一樣 女人外陰大同小異

外陰形狀是否一樣?

外陰形狀是否一樣呢?其實,女人外陰是大同小異,整體上都差不多,但是在細節上有差別,就像每個人長的也不一樣。其中外陰形狀有以下幾種:

1、千條蚯蚓型

擁有此種外陰形狀的人,人中上有細細的橫紋如同亂七八糟的線,有些女性笑的時候纔有橫紋還不算是千隻蚯蚓型,只能算是百十隻蚯蚓,惟有閉着嘴時人中仍有明顯橫紋的女性,其性器內部的橫紋纔多。

2、章魚壺型

擁有此種外陰形狀的人,笑的時候鼻翼上會有很多皺紋,而且皺紋不是在雙眼之間,而是在眼睛稍微向下的鼻子跟部。

所謂的章魚壺就是用來抓章魚的瓦罐,這種罐子的入口較小,滑滑的很容易進入,而裏面則圓圓的十分寬敞。

3、鱉型

擁有此種外陰形狀的人,人中的上面很寬越下面越窄而深。耳溝宛如線一般細就像長劍的劍鞘一樣。

鱉要是咬住了你就絕對不會鬆口,不管你如何打它或敲它,它都不會鬆口的,反而愈咬愈深,愈咬愈緊。鱉是天性非常固執的動物。

4、梯田型

沿着山坡開闢的一階一階的農田,形狀像梯子,它一層比一層高,人們把它叫做梯田。

普通女性陰道內部有很多褶皺,性行爲時這些褶皺就會伸展開來變成光滑的狀態。而這種梯田型的陰道,卻不會完全伸展開,而是呈現一種梯田的形狀。

5、章魚型

人們都知道,海生章魚有很多腳,腳上佈滿了吸盤且擁有會噴墨的嘴。

而兼備這兩種特性的性器便是章魚型性器,這種女性的陰道口收縮的很小,很像荷包型,但是,它經常都是稍微敞開的,表示它以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接納男人的性器官。

6、海葵型

我們就將擁有和海葵觸角相似作用的性器稱之爲海葵型。這種性器官陰道口四周的皺紋很細,而且數量很多,所以感覺上就像是有無數的小觸手,當陰莖插入後這些小觸手便像是碰到獵物般開始纏繞和蠕動,彷彿想要把獵物吞入陰道中。

外陰形狀是否一樣 女人外陰大同小異 第2張

女人如何保養陰道?

1、經期要多護理陰道

(1)、不要洗冷水浴、坐浴。

(2)、勤換衛生巾,每天用溫熱水清洗2次外陰。

(3)、如不能淋浴清洗,盆洗時要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水”,另外,陰部與足部要分開洗。

2、孕期正確清洗陰道

(1)、天天更換內褲,洗淨的內褲要在日光下晾曬。

(2)、如果有異樣白帶(量多且有臭味),應儘早就醫。

(3)、因懷孕而白帶增多,特別容易感染病菌,每天溫水清洗數次。

3、女性產後的陰道保養方法

(1)、夏天產後3天,冬季產後一週以後洗浴。

(2)、最好用溫熱水淋浴,不要坐浴。

(3)、如果有惡臭應及早就醫。

4、每年至少做一次婦科檢查

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定要堅持做婦科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婦科檢查,除了常規檢查,還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同醫生交談有關避孕以及其他性生活方面的問題。

5、學會清洗私密部位

學會清洗。女性陰道附近的肌膚非常嬌嫩敏感,而香皂會使私處的皮膚髮幹,其實只需使用溫水沖洗就能保持陰道乾淨。如果感覺清水洗不乾淨,可以選用無刺激的香皂。

6、做愛時要保護好陰道

做愛時也要注意一些細節,來保護私處的健康。性愛時記得戴套,戴安全套不僅可以防性病和意外妊娠,而且可以使陰道PH值保持現狀,有利於一些好細菌(如乳酸菌)生存。

7、喝酸奶有益陰道健康

常喝酸奶對陰道健康有益處。女性常喝含活性菌的酸奶,能幫助陰道有益菌的繁殖,進而能夠預防陰道酵母菌感染。不過一定要注意不能喝高糖的酸奶,因爲這樣反而更易導致陰道酵母菌感染。

8、運動時要注意保護

女性騎行時要小心,如果女性熱愛這項運動,那麼當她騎行時其生殖器出現麻木、疼痛、刺痛等症狀的風險會增大。因此,在進行騎行運動時,要穿加厚的短褲,而且要進行姿勢調整,以使私處免受疼痛。

9、陰道清洗要適度

除非是有了炎症,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的陰道沖洗,否則就要向陰道沖洗說不。陰道有自我清洗功能。而且有多項研究發現,使用插入式清潔用具清洗陰道會加大陰道感染、骨盆炎症和性傳播疾病等風險。

10、保持私處的乾爽和透氣

溫暖溼潤的環境,是細菌的溫牀,因此女性一定要保持私處的乾燥、透氣。穿全棉內褲,全棉內褲是最適合陰道的衣物。當宅在家裏時,不妨只穿褲子不穿內褲,這樣有利於私處透透氣。另外,不要穿過於緊身的褲子,過緊的褲子也不利於私處的透氣,還容易讓私處局部溫度過高。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