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血氣不足怎麼辦 中醫推薦補氣血的妙方

血氣不足怎麼辦 中醫推薦補氣血的妙方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血氣不足怎麼辦 中醫推薦補氣血的妙方

養生必知氣與血關係

氣血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血與氣如姐妹一樣,總是一起出現的,那麼氣和血又有什麼關係呢?爲什麼補氣的同時還要補血,補血的同時也要補氣呢?下面就由中醫專家爲了解答下吧。

氣屬陽,血屬陰,氣功能以推動、溫煦爲主,血功能以營養、滋潤爲主。氣血之間存在着氣爲血之帥、血爲氣之母的關係。

氣爲血之帥

是指氣能生血、氣能行血及氣能統血等三大方面。

氣能生血:血的化生過程離不開氣化。無論是飲食物轉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轉化成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轉化成血液的過程,還是精轉化成血的過程,都需要依靠氣的作用。氣盛,則生血充足。氣虛,則影響血的化生,甚而出現血虛。

氣能統血:氣對血液具有統攝作用,使之循行於脈中,而不致外溢。氣的統攝作用主要是由脾氣來實現的。如脾氣虛,不能統血,臨牀上就會出現各種出血病證,被稱爲“氣不攝血”。

氣能行血:血液在脈中循行有賴於氣的推動,即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佈散、肝氣疏泄條達都與血液的運行密切相關,無論哪個環節功能失調,均可導致血行不暢。

血爲氣之母

血是氣的載體,同時也是氣的營養來源。因此,氣在沒有血的情況下不可能獨自存在。臨牀上血虛會使氣的營養無源,導致氣亦虛。血脫則使氣無所依附,從而氣也隨之而脫。

因此可見,氣和血有很大的關係,相互牽連,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在補氣的時候不要忘記補血,補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補氣。

中醫補氣補血有妙方

(一)中醫補氣十六法

中藥補氣:黃芪,人蔘,黨蔘,太子參,黃精,西洋參,白朮等。

成藥補氣: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膏,歸脾丸,參苓白朮丸等。

艾灸補氣:足三裏,神闕,關元,脾俞,氣海,百會,肺俞等。

鍼灸補氣:足三裏,百會,三陰交,氣海,關元,脾俞,肺俞等。

注射補氣:黃芪注射液注射足三裏。胎盤注射液注射三陰交等。

輸液補氣:黃芪注射液,參麥注射液,丹蔘注射液等。

藥茶補氣:人蔘靈芝茶,黃芪枸杞茶,洋蔘麥冬茶等。

藥膳補氣:黃芪心肺湯,人蔘燉母雞,黨蔘燉排骨等。

藥酒補氣:黃芪,人蔘,靈芝,麥冬,枸杞子等泡酒飲。

飲食補氣:海蔘,雞蛋,紅棗,牛羊胎盤,芡實,山藥,蓮子等。

運動補氣:氣功,太極,導引,武術,健身操,適當活動等。

生活補氣:生活作息規律,勞逸結合,心態平衡等。

按摩補氣:按摩足三裏,關元,揉腹,捏脊等。

治病補氣:有病早治根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氣。

病後補氣:大病術後產後均應及時調理虛損,防止氣虛。

技巧補氣:呼吸吐納,意守丹田,三分飢寒,百事有節等。

血氣不足怎麼辦 中醫推薦補氣血的妙方 第2張

(二)中醫養血十六法

草藥養血:當歸、何首烏、阿膠、熟地黃、枸杞子、黃芪等。

成藥養血:十全大補膏、歸脾丸、複方阿膠漿、當歸補血膏等。

飲食養血:桂圓、老母雞、紅棗、雞蛋黃、豬肝、瘦肉、魚類等。

生活養血:生活規律、勞逸結合、營養均衡、鐵鍋炒菜、禁濃茶。

節省養血:避免久視傷血、久思耗血、久勞損血、外傷出血等。

治病養血:防治出血、腎衰、再障、月經過多、崩漏等疾病。

西藥養血:維生素C、維生素B12、富馬酸鐵等。

輸液養血:代血漿,全血,參麥針等輸液。

術後養血:大病、大小手術後、產後、人流後均應養氣血。

藥酒養血:黃芪、當歸、人蔘、何首烏、枸杞子等泡酒飲。

藥茶養血:當歸桂圓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棗仁茶等。

藥膳養血:黃芪當歸燉老母雞、當歸羊肉湯等。

鍼灸養血:足三裏、三陰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艾灸養血:足三裏、三陰交、神闕、中脘、血海等。

埋線養血:足三裏、腎俞、脾俞、肝俞等埋線。

注射養血:胎盤、當歸、黃芪、B12針注射足三裏、三陰交等。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