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美食 > ​生地怎麼煲湯?推薦四種做法

​生地怎麼煲湯?推薦四種做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生地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中醫上它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材,經常在一些疾病上會用到它。生活上有些容易經常上火的人,就比較喜歡用生地來泡水喝,這樣可以防止上火,而且不僅可以泡水,生地煲湯也是很不錯的。

​生地怎麼煲湯?推薦四種做法

做法一:女貞子生地燉豬脊骨

中藥女貞子生地黃燉豬脊骨對此有防治的功效。女貞子爲補陰類藥材,其性平味甘、苦,入肝、腎經,能補肝腎、強腰膝,可治陰虛內熱、頭暈、眼花、耳鳴、腰膝痠軟及鬚髮早白等。以它配養陰涼血的生地燉豬脊骨,養陰補肝、滋腎生髮,還輔助治療夏日煩熱所致失眠、頭暈目眩、腰膝痠痛等。如陽虛者可以熟地黃代替生地黃。

食材:女貞子30克、生地黃20克(或熟地黃30克)(中藥房均有售),豬脊骨400克,生薑3片。

烹製:藥材分別洗淨,稍浸泡;豬脊骨洗淨,用刀背敲裂。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爲3~4人用。

做法二:清熱解毒黑豆生地湯

秋風起時又是食大閘蟹的旺季。大閘蟹雖爲食,但它畢竟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有些人食後或過量食後容易過敏,中醫認爲這是飲食失節,進食過量的蝦蟹類高蛋白,或嗜酒或過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之物,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溼熱內蘊,又外感溼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於腠理,浸淫肌膚而發。屬於中醫學“溼瘡”、“溼瘍”範疇。黑豆生地湯對此有一定的預防和調理作用,此湯具健脾利溼、清熱解毒,主治脾虛溼濁不化型溼疹。

食材:黑豆100克,生地、防風、甘草各10克(中藥店均有售),冰糖適量。

烹製:黑豆浸軟,藥材稍浸泡,漂洗,用煲湯袋裝好,一起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冰糖便可,爲2~3人用,宜1日分2次進飲。

做法三:祛溼知母生地豬肉湯

食材:知母10g,生地12g,瘦豬肉250g

做法:加水2000ml,煲1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祛溼。適宜平時常見口乾、口臭、口舌生瘡等人羣飲用。本湯一週建議服用2~3次。平時菸酒量較大的人羣也可選用。

做法四:宜夏枯草生地紅棗煲水鴨

水鴨性微寒而味甘鹹,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補益之功,配以清熱下火明目的夏枯草、養陰涼血生津的生地等中藥爲湯,清潤而略帶中藥的清香之氣味,能滋陰涼血、清熱潤燥、養肺明目,且男女老少皆宜。

食材:夏枯草12克,生地、杞子各10克,中藥店有售,紅棗5個,水鴨半隻,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烹製:各物洗淨,藥材浸泡,紅棗去核;水鴨去髒雜、尾部,“汆水”。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爲3~4人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