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消化專家周殿元教授談其往事

消化專家周殿元教授談其往事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消化專家周殿元教授談其往事

     不管時局怎樣的動盪,周老依然熱愛着學習。在走上醫生實踐崗位後,周老發現自己沒有系統地學習醫學課程,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醫生。於是,自己從舊書攤裏買來醫學參考書自學。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舊貨攤上淘到一臺日本軍用的顯微鏡,這對周老來說可是一件寶貝,平日裏用它來做常規化驗和微生物檢查。從此,那臺顯微鏡成了周老的隨身之物,哪怕在後方醫院撤離時,周老也讓他的通訊員背上帶走。

     一:“和多田正大先生差不多吧,10分鐘左右。”

     其實,周老最大的貢獻是在結腸鏡研究方面。在內鏡的領域,結腸鏡屬於最難做。“結腸鏡前端只能彎曲120度,(現在的一般180度,上下角度一起調試,可以達到210度)使用一段時間後,角度扭的螺絲鬆動,彎曲程度不到100度。在79年,我就用這樣的鏡子送到回盲部的成功率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

     周老說:“日本人在結腸鏡方面做的很多,水平也很高,因此日本人很看不起中國人。”

     1981年,日本結腸鏡方面的專家來我國訪問,周老的日文了得,直接當了現場翻譯。於是有了這樣一場對話——

     西安的某醫院送來一個病人X光片,說是病人有很多息肉。日本教授多田正大看完X光片子後,問:“周先生,這裏有息肉嗎?哪裏有息肉?”周答:“我看不見息肉,我看見很多氣泡。”

     “你的觀點和我一樣。”多田正大說。

     多田正大的助手問:“聽說周先生你也是搞結腸鏡了,你現在做了多少例了?”

     “到現在爲止,我和多田先生做的差不多吧!”

     “ 5000例?”

     “是的。”

     這位助手很驚訝,接着問:“你到達回盲部的時候要多少分鐘?”

     “和多田正大先生差不多吧,10分鐘左右。”

     那時日本結腸鏡的技術已經是國際領先水平,具有90%的成功率,而當時周老的回答讓日本人着實吃了一驚。#p#副標題#e#

消化專家周殿元教授談其往事 第2張

     二:“那是非常珍貴的,不會再有了。”

     談及自己的醫學領域,周老沒有過多的回憶輝煌,但是卻惦記着無可復得的600多張病例卡。

     周老從醫以來一直保持着做記錄的好習慣,但凡在診治過程中遇到特殊的病例個案,他一定會“上卡片”。所謂“上卡片”就是將病例的資料詳細地記錄在一張卡片上,然後集中起來保存做備案,以便日後查閱與交流。直至文革期前,他大約製作了600多張“卡片”,那是一筆不可複製的臨牀資料,積攢了他20餘年來的醫學經驗。然而,在文革期間,周老的辦公室成爲了革命者的“小天地”,案頭的書籍理所當然地被“請”出了辦公室,當然也包括了這彌足珍貴的600多張“卡片”。

     不幸中也有萬幸之事,在文革後的某一天,周老從醫教部領回了當年被丟的《胃鏡診斷學》。不知是哪位好心的人士撿了回來,並送了回來。“我的名字被撕掉了,但是裏面筆記的筆跡我還認得。”這本書可謂是周老在胃鏡研究過程中的啓蒙書,至今他還將這本書放在自己家中的書櫃上。

     三:“那時,我是得天獨厚的。”

     談及年少時的求學之路,周老用了一句很自豪的話語。

     小學時期就讀的是日本人的學校,從小就掌握了日文;中學時期讀的是奉天省立第二國民高等學校(原第二工科學校),學校開始日語和英語雙語教學,學習了4年的英語;大學時讀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部預科,在日本投降後,撿日本學生丟下的書籍來學習,用周老的話說那時是“支離破碎地學着”。

     不管時局怎樣的動盪,周老依然熱愛着學習。在走上醫生實踐崗位後,周老發現自己沒有系統地學習醫學課程,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醫生。於是,自己從舊書攤裏買來醫學參考書自學。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舊貨攤上淘到一臺日本軍用的顯微鏡,這對周老來說可是一件寶貝,平日裏用它來做常規化驗和微生物檢查。從此,那臺顯微鏡成了周老的隨身之物,哪怕在後方醫院撤離時,周老也讓他的通訊員背上帶走。

     如今,周老已是84歲的高齡,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每週都有特定的時間用於查看病房、記錄病例,就在採訪前的一週還應邀飛往外地給患者進行診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採訪過程中,周老的夫人一直伴隨左右,或給周老添衣,或給周老補充資料,甚是溫馨染人!行文至尾,衷心祝願周老及夫人如意安康 ,幸福甜蜜!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