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閆小君教授談肝病診療核心技術

閆小君教授談肝病診療核心技術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閻小君教授爲第四軍醫大學全軍基因診斷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分子生物學技術與臨牀醫學相結合的應用型研究工作,在細胞療法治療肝病技術系列的建立和系列產品研發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中國專利獎金獎。其研發成功的靶向DC-CIK細胞療法成爲伴隨着人類肝病治療而衍生的一項重大高新技術。

閆小君教授談肝病診療核心技術

靶向DC-CIK細胞療法江蘇省唯一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城醫院肝病細胞治療中心有幸請到了細胞療法發明人閻小君教授蒞臨參觀指導。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閻小君教授對靶向DC-CIK細胞療法三大核心技術進行了詳談,爲患者在肝病診療上指明瞭一條康復之路。以下爲現場訪談記錄的整理:

記者:爲什麼要在常規檢測方式-乙肝五項和HBV-DNA病毒定量檢測的基礎之上,加上高通量HBV基因突變檢測這一項,它與前兩者相比,優勢在哪裏?

閆小君教授:乙肝五項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的基本依據,不同的組合代表感染的不同結果。比如第1、3、5爲陽性,其他爲陰性代表乙肝“大三陽”;第1、4、5爲陽性,其他爲陰代表乙肝“小三陽”等。但是其檢測的侷限在於:對於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參考性不大。而且無法精準提示病毒複製水平,更無法進一步檢測病毒變異。

病毒定量檢測能夠準確提示患者體內病毒量,提示病毒複製水平,爲乙肝治療提供了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持,專家通過檢測指標可精確瞭解患者病情發展、肝損程度等。但是其檢測缺陷在於:不能檢測到患者是否存在病毒變異,以及病毒變異的具體區位。

而高通量HBV基因突變檢測彌補了常規檢測的侷限,可瞭解病毒變異,並進一步發現突變基因以及病毒變異的具體區位,幫助臨牀醫生分析病情的個體差異、病情進展趨勢和藥物敏感性、耐藥性,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爲實現乙肝轉陰提供了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持。有效避免盲目用藥、單一治療所帶來的乙肝遷延不愈、反覆加重的困擾,最大限度減輕病毒變異給患者帶來的身體上和經濟上的負擔。

記者:繼第一代核苷類似物和第二代干擾素之後,第三代肝病診療方式--靶向DC-CIK細胞療法在肝病治療領域纔是真正實現了質的突破,達到了徹底治癒肝病的最高目標,那麼它的突破具體表現在哪裏?

閆小君教授:第一代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出現對於快速降低患者體內病毒的數量非常有效,但並不能徹底殺滅乙肝病毒。第二代干擾素的出現不僅可以抑制病毒複製,還起到一個免疫調節的作用。但干擾素價格較貴,很多乙肝患者承受不起,而且干擾素依然不能徹底殺滅乙肝病毒。

直到目前的第三代肝病治療技術靶向DC-CIK細胞療法的出現,在肝病診療領域,才真正實現了一個質的突破,具體表現在,它徹底打破乙肝病毒基因的複製模板,突破了肝病治療的兩大難題--病毒耐藥與病毒變異,實現乙肝的徹底治癒。靶向DC-CIK細胞技術目前已在乙肝三陽、乙肝小三陽、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的治療方面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靶向DC-CIK細胞療法在肝病治療與傳統藥物治療截然不同,它真正實現了從根源上治療肝病的里程碑式突破。用患者自己的細胞治自己的病,制定適合每位患者病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不會有排斥反應,更不會產生耐藥和變異,治療效果迅速徹底,對正常的肝細胞不造成損傷。詳細諮詢專家

記者:在治療過程中,療效評估環節的重要性有哪些?可視化HBV生物芯片療效評估體系對於肝病的治療優勢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閆小君教授:

肝病診療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常規的療效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在肝病治療過程中,不能準確評估治療效果,更無法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只能盲目用藥、單一治療,從而導致肝病的治療舉步維艱,患者常常是花了很多錢,治了很久卻依然是效果不佳。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才需要在在常規療效評估方式--乙肝五項和HBV-DNA病毒定量檢測的基礎上增加了可視化HBV生物芯片療效評估體系。可以根據治療過程中病情的變化進行科學精準的評估,及時調整治療方法,可視化HBV生物芯片療效評估體系成爲肝病治療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體系。科學的評估,不僅避免了誤診、誤治、誤判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減少了肝病患者的經濟開支,最重要的是能夠積極指導治療,幫助肝病患者儘快康復。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