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中醫解讀如何治療乙肝

中醫解讀如何治療乙肝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解讀如何治療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爲陽性,病程超過半年或發病日期不明確而臨牀有慢性肝炎表現者。臨牀表現爲乏力、畏食、噁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症狀。肝大,質地爲中等硬度,有輕壓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異常或持續異常。根據臨牀表現分爲輕度、中度和重度。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下面我們看看中醫是如何解讀治療乙肝的。

1、健脾宜早。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應注重調理中州,自始至終注意顧護脾胃。這是因爲,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肝病治療應將顧護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選用黨蔘、砂仁、山藥、扁豆等益氣昇陽、醒脾健中。

2、注重解毒。治療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爲重點,解毒既要解熱毒,同時又要注意解溼毒,解熱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藍根、野菊花、虎杖、苦蔘、半枝蓮、敗醬草、魚腥草、連翹等,解溼毒用土茯苓、粳米、半邊蓮、蠶沙、萆解等。但專家認爲對於慢性病來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虛證,所以祛邪藥物只能暫用而不可長用,防止虛虛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時仍要注意避免傷陰,一不可過於辛燥,二不可過於苦寒。

3、疏肝宜柔。肝爲剛髒,肝體宜柔,肝用宜疏。彭勃認爲,慢性肝病多兼有氣鬱之證,治療用藥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氣血調和。一要防止疏泄太過,以免有損肝體,一要避免養陰礙胃。同時彭勃還認爲在一張處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藥,取藥應輕疏柔和而不傷陰,常用者有鬱金、合歡花、綠萼梅、生麥芽等。其中生麥芽甘鹹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藥性平和,爲常用之品。疏肝湯劑若久服,藥方不宜過大,藥量不宜過多,更須注意柴胡升散之性。另外,要疏肝與柔肝並用,如與枸杞子、白芍配伍,即可協同提高療效,又可制約藥物之散性。

中醫治療乙肝講究整體性

肝主疏泄,其疏泄功能並不侷限於脾胃氣機的調暢運化,還涉及到精神活動、物質代謝、血液運行、婦女月事、神經內分泌等一系列活動,因此,肝功異常除影響脾胃功能外,還會累及其它臟器。

肝血虛可致腎精不充,腎精虧也可致肝木失養,肝病最終可累及腎(如肝功能衰竭可合併急性腎功能衰竭),故有“養肝必先滋腎,補腎即所以補肝”之說。在臨牀上,筆者對乙肝大、小三陽伴有轉氨酶升高,辨證見有肝陰虧損者,常以一貫煎、滋水清肝飲酌加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滋水涵木,扶正祛邪,每能取得肝功恢復的良好療效。

肝主藏血,心主血脈和主神志,故在乙肝病程中可出現鼻衄、肌衄等肝血失藏和右脅疼痛、脅下痞等氣滯血瘀的症狀體徵,重症患者可見神志異常,此說明肝病可累及心。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