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癌痛的折磨是可以消除

癌痛的折磨是可以消除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900多萬人患癌,每天有1500萬患者在經受癌痛的折磨。世衛曾提出:到2000年,讓全球範圍內的“癌症患者無痛”。但今天看來,這個目標遠未實現。7月30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中心公佈了目前國內癌痛治療的進展情況:中國癌症患者有450萬人,每年新發病人180萬,死於癌症的人數高達140萬,其中51%至61%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美國南加州疼痛治療中心的專家稱,正是中國人對嗎啡的“成癮恐懼”和“忍痛文化”,讓不少患者寧可在痛苦中掙扎,也不願意接受止痛治療。

癌痛的折磨是可以消除

作爲一個世界性難題,癌痛每天都在影響無數患者的生活。據世衛統計,50%的癌症病人有疼痛症狀,70%的晚期癌症患者認爲癌痛是主要症狀,30%的癌症病人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我國的調查也顯示:70%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難以忍受。與這個驚人數字相對應的,是癌痛給患者和家屬帶來的巨大折磨。

一個正在候診的晚期直腸癌患者突然疼痛發作。在衆人注視下,這名50多歲的男子臉色蠟黃、汗流浹背、渾身顫抖。他雙手緊緊抓住輪椅,想讓自己的痛苦看上去不那麼明顯,但是劇烈的疼痛令他徒勞無功——這是發生在北京協和醫院門診的一幕。目睹此情此景,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教授在及時治療的同時感嘆說:“癌痛帶給患者的不僅是痛苦,有時還是尊嚴的喪失。”對此,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羅愛倫教授也深有感觸:“如果沒有經歷過,一般人根本無法想象那種痛苦。病人疼起來時,別說大汗淋漓、滿地打滾,就連求醫生‘讓我死吧’的都有,甚至發生自殺的悲劇。”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疼痛診療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癌痛學組組長倪家驤還告訴記者,很多家屬告訴他,由於家裏人患癌,晚上經常要起來照顧,結果弄得第二天班都沒法上。倪教授說:癌痛影響的不僅僅是患者自己,還有他們的家人。#p#副標題#e#

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開始把癌痛治療作爲一個治療項目來看待,我國也於1990年左右將其提上了議事日程。羅愛倫教授介紹說,1982年,世衛提出了癌痛的三階梯治療方案:輕度一般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主要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止痛藥;中度爲持續性疼痛,睡眠受到干擾,食慾有所減退,主要應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重度爲睡眠和飲食受到嚴重干擾,疼痛加劇,需要使用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可以看到,在癌痛治療中,藥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黃宇光教授告訴記者,醫療目的嗎啡的消耗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疼痛治療水平的客觀指標,此類藥物醫療目的使用量越高,說明一個國家對疼痛治療越重視,對生命質量越關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人均嗎啡使用量爲0.01毫克/年,丹麥的使用量爲我們的6500倍,美國爲2800倍。現在隨着技術和觀念的進步,我國每年醫療目的嗎啡使用量由10千克增加到了目前的250千克以上,差距明顯縮小,但整體的疼痛治療水平任重道遠。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癌症病人能得到全面疼痛治療的不到30%。倪家驤教授認爲,在我國,大城市的癌症患者有一半能得到癌痛治療,而小城市和農村能得到相應治療的患者很少。過低的醫療目的麻醉藥物使用量自然對應着過低的癌痛治療率。#p#副標題#e#

很多人對嗎啡有誤解

十幾年過去了,爲何我國的癌痛治療水平還這麼低?倪教授認爲,首先是癌痛治療未被納入醫保,選擇的人自然少,賈老太告訴記者,這次進行疼痛治療全是家裏出錢,“給孩子添了不少負擔”;其次,我國醫療水平較低,他到地方醫院去時遇到不少“不知道癌痛還要治療”的醫生,還有一些醫護人員知道該治卻不得其法,而在發達國家,止痛是腫瘤醫生等專科醫師考覈的必須內容;其三是專門從事止痛治療的大夫很少,疼痛專業的軟件和硬件急需投入。

羅愛倫教授指出,這還不算什麼,現在最急需更新的是人們的用藥意識。由於歷史原因,人們對應用麻醉藥品的顧慮較多。“嗎啡”這兩個字在很多人眼裏就是毒品,會讓人上癮。這樣的意識嚴重影響到對癌症病人的用藥,主要表現就是“成癮恐懼症”——將耐藥和成癮混爲一談。倪家驤教授指出,這種阻力首先來自患者和家屬。“家屬反對使用嗎啡是常事,都說害怕患者上癮”,但有些醫務人員面對疼得滿地打滾的病人,居然也抱着這樣一種觀點:現在能忍就少用點,免得上癮以後不管事。對於這種現象,倪教授哭笑不得。

黃宇光教授指出,“耐藥”是指藥物作用在使用過程中逐漸下降,必須通過提高劑量來達到原有的止痛效果,只要疼痛消失,病人可以成功停止藥物治療;而“成癮”或稱爲“心理依賴”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依賴,病人不管痛與不痛都對藥物存在異常的渴求。黃教授說,成癮的人追求的是大劑量注射後血液內藥物濃度突增帶來的“快感”,而現在使用的都是控釋、緩釋型口服藥,作用持久均勻,不會帶來這種感覺。孫燕院士說過,他治了一輩子癌症病人,還沒見過吃藥成癮的。記者瞭解到,世衛三階梯方案就明確指出,治療癌痛時應注意5點要求,即口服、按時、按階梯、個體用藥和注意治療副作用。美國的一項調查也顯示:1萬餘例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的病人中,僅22人成癮,而這些人都曾有藥物濫用史。#p#副標題#e#

在號稱“歐洲最大醫院”的德國柏林夏利特醫院,記者採訪了癌症治療專家貝恩德教授。貝恩德教授說,目前,歐洲多家權威部門一致推薦:嗎啡是治療中至重度癌痛的首選藥,口服是癌痛治療的最佳給藥途徑。杜冷丁不能代替嗎啡用於治療癌痛,它只可用於短時急性疼痛,長期使用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毒性、腎臟損害等。

癌痛是可以治療的即使解決了對阿片類藥物的不正確認識,還有層層“關卡”需要克服。在宣武醫院,記者瞭解到,申請阿片類藥物需要戶口本、身份證、大病歷等各種證明,完成一次申請,至少得半天。別說耽誤了止痛,這種過程本身就讓患者和家屬覺得嗎啡等阿片類藥物“十分可怕”。在一些地方,申請此類藥物甚至要“審查”半個月,結果發生了審查還沒結束病人就痛死了,家屬來要戶口本作死亡證明的事。倪家驤教授告訴記者,現在的問題是大城市對嗎啡類藥品管得太嚴,時常耽誤治療;而基層控制不嚴,很多非法流失了出去。他認爲,對於注射劑和針劑,應該嚴格管理,只在醫院內使用,因爲這是可能被成癮者利用的劑型;而對於止痛主力的口服藥,尤其是控釋和緩釋片,應該放寬一些,讓病人更容易得到。羅愛倫教授也認爲,不能因爲個別不好的現象而對絕大部分真正需要止痛治療的病人加以限制。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