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艾滋女”閆德利事件發人深省

“艾滋女”閆德利事件發人深省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閆德利事件”正式立案偵查

“艾滋女”閆德利事件發人深省

容城縣女子閆德利先後三次接受艾滋病檢測,結果都證明她並無艾滋病。閆德利和她的家人認爲,博客和帖子很有可能是閆的前男友發佈的,其目的是爲了報復她。

無論“閆德利事件”是否緣於閆的前男友的報復,無論事件最後如何收場,現在基本可以肯定,閆德利沒有患上艾滋病,博客和帖子是他人的惡意所爲。目前,容城警方已成立專案組,對“閆德利事件”正式立案偵查。

“閆德利事件”首先涉及直接法律問題。

如法律專家所言,如果閆德利確有明知患艾滋病仍向他人賣淫的行爲,那麼,她涉嫌傳播性病罪(她的犯罪嫌疑很快被排除)。冒用閆德利名義的行爲人通過博客發佈不實信息,嚴重損害了閆德利的名譽,可能構成誹謗罪。行爲人還發布了大量色情性質的照片,可能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的違法或犯罪行爲。對於上述三方面行爲,警方都需要迅速介入調查,以儘快查清事實真相,既爲無辜者洗刷清白,也將違法犯罪者繩之以法。此外,被曝光電話號碼的那200多名所謂“性接觸者”,也有追究行爲人民事責任的權利。

“閆德利事件”涉及的法律問題並不複雜,相較之下,它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折射出了十分微妙的社會心態,這一點似乎更加耐人尋味,更具有剖析和反省的價值。

在“閆德利事件”背後的兩種心態

一種我稱之爲“寧可信其壞”心態,另一種是“窺探隱私”心態。先看第一種。署名“閆德利”的博客和曝光“艾滋女”與279名嫖客發生關係的帖子在網上發佈後,從一般網友到追蹤採訪的媒體記者,似乎很少有人懷疑博客和帖子內容的真實性。“閆德利”在博客中宣稱,“我的人生既然已經爛了,那就要爛出名氣”,“我不後悔,這些道貌岸然的男人都是我的玩物……不能讓他們過得那麼逍遙,我對自己的選擇很驕傲”。人們願意相信,在中國的當下,一個女人爲生活所迫,先賣淫故意傳播艾滋病,接着又公佈嫖客的電話號碼,以此對“這些道貌岸然的男人”實施報復,她做出這等壞事並不奇怪。這樣的故事看起來是符合“邏輯”的,人們覺得它就發生在自己的周圍,覺得閆德利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不必莫名驚詫,也不必痛心疾首。

不由得想起了俄國作家契科夫的小說《花匠頭目的故事》:小城裏住着一位醫術高超、道德高尚、受到所有人尊敬的醫師,有一天被人殺死在峽谷裏,兇手很快被抓獲,但是人們怎麼也無法相信,竟然會有人卑鄙到去殺害醫師的地步,最後法官也神志失常了,宣佈兇手無罪釋放:“他沒有罪!我不能設想,世界上居然有人敢於殺害我們的朋友和醫師!人不能墮落得這麼深!”契科夫小說中的人們堅信,人不能卑鄙墮落到去殺害醫師的地步,面對聳人聽聞的“艾滋女報復事件”,爲什麼我們“寧可信其壞,不可信其好”,相信人能夠卑鄙墮落到這個地步?爲什麼沒有人問一句:一個人怎麼可以如此之“爛”、如此之壞?

與“寧可信其壞”心態緊密聯繫的是“窺探隱私”心態。女人美貌(有照片)、墮入風塵、患艾滋病、接待數百名嫖客、嫖客可能染病、嫖客電話號碼公佈引爆“定時炸彈”……多麼香豔奪目的情節,多少恩怨難解的因果報應,多少人對此浮想聯翩,必欲先耳聞目睹而後快,“艾滋女”越是“爛”得徹底,越是壞到極致,她的“絕對隱私”就越是豐富多彩,她的故事就越是精彩紛呈。不能不說,一些人之所以“寧可信其壞”,無不是想窺探到“艾滋女”的更多更“絕對”的隱私。魯迅說過:“中國之君子,嘆人心之不古,憎匪人之逆倫,而惟恐人間沒有逆倫的故事,偏要用筆鋪張揚厲起來,以聳動低級趣味讀者的眼目。”(《僞自由書·後記》)一些人一邊嘆人心之不古,憎妓女、嫖客之不堪,一邊卻津津有味地努力打探“艾滋女隱私”,他們何嘗不也是唯恐社會上沒有不堪的故事呢?

閆德利事件發人深省

事實已經證明,閆德利不是“艾滋女”,她沒有與279名嫖客發生關係並向他們傳播艾滋病。這個結果應當讓人感到輕鬆、踏實,而不應當讓人“失望”。在沒有發現真實案例之前,我們不妨相信,在中國的當下,一個女人通過賣淫故意向衆多男人傳播艾滋病,以萬般惡毒的方式對男人進行瘋狂報復,這樣的壞人幾乎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壞事幾乎不可能發生。即便網絡和媒體披露了這樣的壞人壞事,但在得到全面充分的證實之前,我們也應當“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應當相信人再惡再壞也是有底線的,人不能卑鄙墮落到十惡不赦、萬劫不復的地步。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社會環境和世道人心懷有最基本的信任,才能建立起對現實生活和未來前景的最真實的信心。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