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美國艾滋嬰兒治癒病例 必然還是巧合

美國艾滋嬰兒治癒病例 必然還是巧合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話另一端的漢娜·蓋伊醫生說話有些沙啞,每說幾句話都要咳兩聲,清一清嗓子,然後再繼續講。在過去的兩週裏,這位“謙卑得像一位農民”的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的兒科醫生,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地無數媒體的採訪。

美國艾滋嬰兒治癒病例 必然還是巧合

讓她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的原因,是她成功“治癒”了一名兩歲半的艾滋病女嬰。

這裏的“治癒”,嚴格來講應是“功能性治癒”。雖然不是根治,但也無妨這一病例的醫學意義:這是通過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第一次功能性治癒艾滋病病毒(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嬰兒感染者;也是全世界第二例有記錄的感染這種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患者被治癒。

3月3日,當這一案例被帶到亞特蘭大一場將近4000人蔘加的醫學大會時,立刻引起熱烈反響。“會場上有掌聲,有祝賀,”蓋伊醫生告訴報記者,“當然也有質疑。”

蓋伊覺得那好像一陣旋風,吹得自己都“忘了當時是星期幾”。而如今,她已經從媒體採訪的忙碌中恢復過來,偶爾在家學學刺繡,陪陪21個月大的小孫子,然後睡幾個好覺。

當然,更重要的是,“繼續看病救人,跟蹤觀察那個被治癒的艾滋病女嬰”。

“一件不同尋常的事發生了”

亞特蘭大醫學大會的主題爲“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作爲研究人員之一,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黛博拉·佩爾紹德博士在會上宣佈,他們首次實現了對一名通過母嬰傳播感染HIV的女嬰的“功能性治癒”。

所謂“功能性治癒”,指的是感染者體內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療,用常規方法也難以在患兒血液中檢測出病毒。

兩年前,這名女嬰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一所鄉村醫院。當她的母親在分娩時,醫生檢測出她是HIV攜帶者。這位新媽媽並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IV,生產時也未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或產前護理。

一輛救護車迅速將嬰兒送往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由蓋伊醫生接診。剛看到孩子,蓋伊覺得“孩子除了有些早產之外,看起來挺正常的,也看不到任何感染HIV的症狀”。

但是她知道,嬰兒感染HIV的風險很高。醫生在其出生30小時後隨即開始組合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以防止她真的感染HIV。

這種療法又稱“雞尾酒療法”,由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於1996年提出。因其藥物的配置方法和調配雞尾酒很相似,故得名。

此後蓋伊醫生所在的治療小組對嬰兒進行了三次測試。結果顯示,嬰兒血漿中確實存在HIV病毒,但是病毒的數量明顯遞減。

孩子出生還不到兩個星期,她的母親就帶着她離開了醫院。在隨後的18個月裏,由母親在家中自行給孩子用藥。“該療法非常成功地遏制住了嬰兒體內的病毒。”蓋伊說。但是18個月後,孩子的母親帶着她突然消失了。

這讓整個治療小組爲孩子的安危感到擔心:她很有可能會因此感染HIV。他們盡全力試着聯繫這位失蹤的母親,最終找到了她的聯繫方式。

可當她帶着孩子重新回到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時,已是消失5個月之後。孩子已經長大不少,開始咿呀學語,還特別愛笑。

母親淡然地告訴蓋伊醫生,自己停止了給孩子用藥,蓋伊的擔心進一步加劇。她本以爲孩子體內的病毒水平會非常高,但測試結果讓她大吃一驚。檢測結果顯示,孩子體內不存在HIV抗體或者HIV病毒。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啊,天哪,我治療的這個孩子根本沒感染艾滋病病毒!”蓋伊說。但是看了眼之前的血液檢查結果,她確信孩子在一出生時就感染了HIV。她想會不會是實驗室出了錯?

又重新檢測了幾次,實驗結果完全一致。所有的檢測顯示HIV呈陰性,蓋伊覺得,“一件不同尋常的事發生了”。

她向從事兒科艾滋病研究20多年的老朋友凱瑟琳·盧澤瑞卡博士尋求幫助。自去年秋天起,盧澤瑞卡博士的三個實驗室使用一種高靈敏檢查方法,篩查嬰兒血液樣本中的HIV。最終結果顯示,只發現少量不能導致重新感染的艾滋病病毒遺傳物質

在停止治療10個月後發現,其體內艾滋病病毒抗體仍爲陰性。每次對孩子進行常規血液檢測中,這位虔誠的基督教徒都會默默祈禱,“希望艾滋病毒永遠消失”。現如今,蓋伊認爲,女孩已沒有治療的必要。

“艾滋病研究領域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變化”

一開始,蓋伊並沒想達到這一結果。當發現這名女嬰被功能性治癒後,她感到“極其驚訝與興奮”。

佩爾紹德博士認爲,蓋伊醫生的最大貢獻在於,她似乎找到了對嬰兒更有效的用藥時機。“越早開始治療,感染HIV的孩子功能性治癒的機率就越高。”蓋伊自己也覺得,相比於藥物品種與劑量,治療時機可能是這次成功治癒的關鍵。

除“密西西比案例”之外,另一位被治癒並記錄在案的艾滋病患者是被稱作“柏林病人”的美國人蒂莫西·布朗。他定居德國,先後被診斷出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兩種絕症。

他因治療白血病而接受骨髓移植,骨髓捐贈者天生攜帶抗艾滋病病毒的變異基因。手術後5年來,布朗無需攝入治療艾滋病的藥物。他成爲全球唯一一個獲得完全治癒的艾滋病患者。

但是相比布朗,蓋伊治療的密西西比嬰兒有着很大的不同。對這名嬰兒來講,她並不需要重新改造免疫系統。

“我們假定在嬰兒被HIV感染之前,藥物就已發揮作用,它防止病毒進入細胞的潛伏池,從而避免了嬰兒被感染。”蓋伊表示。

不過,蓋伊認爲,產前干預纔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通過對母親進行抗逆轉錄藥物治療,從而降低其血液和產道黏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來阻斷母嬰傳播,其阻斷率高達98%。

美國艾滋病研究基金會主管羅威娜·約翰斯頓則認爲,該病例的另一項讓人震驚的地方在於,不論何時,面對剛剛出生的患有艾滋病的嬰兒,一般是暫不做治療的。而蓋伊醫生在嬰兒出生30個小時就對其做了積極治療。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的指導標準,對於感染HIV母親所生的嬰兒,應在確定嬰兒是否攜帶病毒前,以每日適量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連續治療四至六週。但沒有要求在嬰兒出生後就採取更積極的藥物療法,原因之一是這方面的研究很少。

蓋伊告訴記者,她的同事已經開始對這一案例進行深入研究,以觀察同樣的結果是否可以在其他患者身上發生。

“告別對艾滋病的終生治療,已成爲一種可能,”約翰斯頓樂觀地表示,“我們希望人們明白,艾滋病領域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聯合國艾滋病全球報告》,全球每天有近1000名嬰兒出生時就帶有艾滋病病毒。2011年,全世界新增感染HIV的兒童33萬人,且大部分在發展中國家。

“密西西比案例”的“功能性治癒”能否在全世界進行推廣,還需要通過多次重複來驗證。

“密西西比案例”可能只是一個巧合,很難被複制

在蓋伊眼中一頂一的艾滋病專家,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安東尼·弗奇博士特別警告說,在將這一病例看作一項歷史性突破前,仍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

“雖然數據很光鮮亮麗,看起來也很有說服力,但是它能否應用到其他情境之下,還是謹慎爲妙。”弗奇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廣播欄目說。

而美國《大西洋月刊》則直接指出,在進行積極治療的過程中,蓋伊“並不能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使這名嬰兒被“功能性治癒”。從這個意義上說,“密西西比案例”可能只是一個巧合,很難被複制。

美國傳染病專家肯特·瑟普科維茨更是認爲,這一病例算不上真正的“功能性治癒”。因爲艾滋病的潛伏期會持續數年,10個月的穩定期對艾滋病來說,並不算長。他甚至建議將“治癒”或者“功能性治癒”的說法,改爲“沒有持續治療但被穩定地壓抑”。

對此,蓋伊也承認,病毒是否會“殺”回來,他們也不確定。這也是將其稱爲“功能性治癒”的原因。

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指出,新生兒在機體功能還未建立起來時,大量使用毒副作用很強的抗逆轉錄藥物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臟器損害,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浙大附屬第一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朱彪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說:“早期預防性用藥有一定積極意義,即可防止感染的傳播,但弊端也很明顯,這種療法會帶來一些副作用,主要集中在對肝臟的損害、過敏、骨髓抑制等。”

蓋伊和整個治療小組一開始也考慮到了毒副作用的問題。“我們在使用抗逆轉錄藥物的風險與益處之間做了權衡,並且在這個案例中,利遠大於弊。”蓋伊向記者表示。

作爲一名兒科艾滋病專家,蓋伊自己對艾滋病的最終治癒很有信心。面對來自專家學者的讚揚和質疑,她相信隨着對“密西西比案例”的深入研究,將會得到一些答案。

如今,蓋伊已經迴歸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每週在診所裏工作3天,每天差不多從早5點,到晚6點,日程排得滿滿的。

艾滋病病毒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但她總是會向她的兒童患者們耐心解釋。“他們理解得越充分,就會越配合蓋伊的治療。”蓋伊團隊的一位兒科護理師說。

蓋伊的夢想,是將密西西比州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患者數量降爲零。如果真有那一天,蓋伊覺得自己就可以退休了。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