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皂莢子

皂莢子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皂莢子

別名:皁角子、皁子、皁兒、皁角核。

皂莢子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肺、大腸經。

入藥部位:爲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種子。

形態特徵:乾燥種子呈長橢圓形,一端略狹尖,長1.1-1.3cm,寬0.7-0.8cm,厚約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帶有光澤,較狹尖的一端有微凹的點狀種臍,有的不甚明顯。種皮剝落後可見2片大型鮮黃色的子葉,質極堅硬,氣微,味淡。以顆粒飽滿、堅實、無雜質、無蟲蛀者爲佳。

皂莢子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炮製:取淨皂莢子,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呈深褐色,微帶焦斑,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皂莢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潤腸通便,祛風散熱,化痰散結。

主治:用於大便燥結,腸風下血,痢疾裏急後重,痰喘腫滿,疝氣疼痛,瘰癧,腫毒,瘡癬。

皂莢子的配伍

1、治腸風下血:皂莢子、槐實各30g。用粘穀糠炒香,去糠爲末。陳粟米飲下一錢。(《聖惠方》神效散)

2、治痢疾裏急後重:枳殼、皂莢子等分。炒令乾燥爲末,米飲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普濟方》)

3、治一切疔腫:皂莢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要方》)

皂莢子的禁忌

孕婦及體虛者禁服。

《廣東中藥志》:“孕婦及體弱、氣虛陰虧者禁用。”

皂莢子的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疏導五臟風熱壅。”

2、《綱目》:“治風熱大腸虛祕,瘰癧,腫毒,瘡癬。”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