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國醫大師路誌正從醫經歷大全

國醫大師路誌正從醫經歷大全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路誌正,男,漢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牀工作,爲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天津市公安醫院中醫科李巖

國醫大師路誌正從醫經歷大全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由我國政府組織評選的首屆30位國醫大師日前揭曉。他們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旗幟。他們作爲中醫藥工作者的傑出代表,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爲中醫藥事業發展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爲五千年中醫藥血脈代代相傳做出重要貢獻。從今天起,請您隨本報記者走近這些國醫大師們。

●他以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救治了數以萬計的患者,獲得廣泛讚譽;

●他崇尚脾胃學說和溫病學說,師古而不泥古,大膽探索,推進學術繼承創新;

●他治學嚴謹,精心育人,關注中醫藥的命運,多次上書獻策。他是國醫大師路誌正

依然精神矍鑠,依然笑容滿面,再次採訪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路誌正時,他爲人謙和的話語以及對中醫藥參與醫改、教育、繼承創新等熱點問題的關注,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位88歲高齡的老人,本該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可他仍一如既往地戰鬥在臨牀第一線,對中醫藥的堅信與執著始終不變。

醫術

發揮中醫綜合療法優勢,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身心同治。

藥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貴在輕靈活潑,恰中病機。

不要被西醫病名束縛了自己的中醫思路和辨證論治方法。#p#副標題#e#

“治療疑難病是中醫的優勢,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綜合療法優勢,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身心同治。藥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貴在輕靈活潑,恰中病機。”基於這種認識,加上大膽實踐,路誌正治療疑難雜病屢起沉痾。

一患者因瓦斯爆炸,頭腫如鬥,西醫束手無策。路誌正依據溫疫理論,按大頭瘟辨治,不久獲痊癒。包鋼一位被鋼水噴射全身而灼傷的職工,皮膚嚴重燒傷,持續高燒40℃,神志模糊。路誌正以中醫溼病和外科理論,控制了患者的敗血症感染和休克,經過18天搶救成功。

北京一食品廠工人朱某,一家四代找路誌正看病,均獲得成功。其父患膝關節積水,其母是高血壓,本人患心臟病,經路老看後,3人的病情大有好轉。朱某的女婿患有男性病,結婚幾年沒孩子。經檢查是精子成活率低,看了多位醫生都未好轉。吃了路老開的一服藥,症狀就有所改變,連吃幾服,精子成活率逐漸正常。不久,妻子懷孕生一女孩。以後,孩子有個頭痛發熱的,找路老一看就好。

凡來找路誌正求醫者,他總是一視同仁,有求必應。對生活拮据者,他儘量少用貴重藥,以減輕其家庭負擔。

27歲的青海姑娘王某,19歲時得了類風溼關節炎,四肢腫脹疼痛,無法走路。7年來,求醫遍及全國各大醫院,幾乎傾家蕩產。經人介紹找路老診治,一個月後,患者類風溼因子由原來的74下降到18,病情明顯好轉。

據姑娘的媽媽說,原來1個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醫藥費,現在最高才600元。記者看到姑娘手中的藥方,7服藥共53.1元。如今,這位姑娘不僅走路沒問題,還在一家學校學習電腦。

路誌正認爲,中西醫學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在臨牀中參考現代醫學檢查數據是必要的,但治療時,仍要根據中醫理論進行辨證論治,不要被西醫病名束縛了自己的思路。

路誌正曾爲一男性老者會診。此人經西醫檢查確診爲膽囊管混合型結石,外科大夫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年高體弱,高燒不退,不願手術,故求治於路誌正。路誌正採用補消兼施法,即以補中益氣湯培補中氣,佐以金錢草、雞內金等化溼消積之品,終於使結石排出。

路誌正還多次遠涉重洋爲海外患者診治疾病或參加國外學術交流活動,足跡遍及歐、美、東南亞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地,他都爲弘揚中醫藥學而竭盡全力。

學術

發展調理脾胃治療心痹的理論,爲治療冠心病開闢新的診療思路。

提出“燥痹”、“產後痹”等病名和辨證論治等內容,推動風溼病學科建設。

首創穴位編碼法,爲鍼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黎明即起誦精典,挑燈夜讀覓新知。”路誌正之所以成爲一代名醫,與幾十年來學習不輟、精讀醫典、學用結合密切相關。#p#副標題#e#

20世紀20年代初,路誌正生於河北省藁城縣,伯父路益修爲當地名醫,其父亦粗通醫道。在家庭的薰陶下,路誌正對中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34年,他入伯父創辦的醫校學習,並拜山西鹽城名醫孟正已先生爲師,研究經典,博覽羣書,隨師臨證,積累經驗。1942年,他參加了河北省中醫考試,取得獨立應診資格後懸壺鄉里。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路誌正深知其中的內涵。他在臨牀上不滿足一招一式,一方一技,而是早晚苦讀,勤於實踐,還四處尋找注本進一步加深對經典的理解。特別對注本上的眉批、簡批、小注,他都認真鑽研,銘刻於心。

白天臨證,夜晚攻讀,已成爲路誌正一生的習慣,他還將“滿招損,歉受益”作爲座右銘懸於書齋,表達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如今他已年過八秩,讀書興趣不減,如果晨間不讀書,晚間不看報,則悵然若失。

他對中醫經典著作中重要章節爛熟於心,雖幾十年過去,至今仍能背誦,白天診病遇到疑難雜症,常於夜深人靜之時閱讀大量醫案,學習前人治驗,並深入研究探索。久之,大悟獨識,而後驗之實踐,他的醫術銖積寸累,療效日增。

路誌正崇尚脾胃學說和溫病學說,在學習中善於發皇古義,知常達變,融會新知,不斷創新,如發展了調理脾胃治療心痹的理論,爲冠心病(胸痹心痛)治療開闢了新的診療思路。在他的主持下,“路誌正調理脾胃法治療胸痹經驗的繼承整理研究”課題,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二等獎;他參與編著的《中醫心病學》一書也已出版。

早在衛生部中醫司技術指導科工作期間,他積極組織中西醫學術講座,推廣鍼灸療法,挖掘民間醫術絕活,如北京“捏脊馮”,四平“易筋經拍打療法”等,還與名中醫董德懋先生一起創辦了《北京中醫》(《中醫雜誌》前身)。1953年,路誌正參加衛生部抗美援朝志願巡迴醫療隊,在用中藥和鍼灸爲志願軍戰士療傷治病的實踐中,發現了具有特殊療效的“遺精穴”,後被收入《鍼灸經外奇穴圖譜》。

1964年,他參加衛生部組織的《中國鍼灸學概要》的編寫工作,首創穴位編碼法,爲鍼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並被譯成日、俄、英三種文字。1975年以後,該書作爲北京、上海、南京“國際鍼灸培訓班”的教材,爲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大批鍼灸醫生。

1981年,他參與創建廣安門醫院內科研究室,建立極具中醫特色的痹證、急症等病例書寫、查房、會診、疑難病討論的模式,在中醫學術整理、疑難病症研究和中醫病房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與其他老專家一起,成立了中醫風溼病學會和內科心病專業委員會,分別擔任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他提出的“燥痹”、“產後痹”的病名和辨證論治等內容,對風溼病學科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傳承

樹仁愛爲懷之心,立濟世救人之志,切忌驕傲自滿、浮躁、淺嘗輒止。

對前人經驗,先借鑑,後驗證,纔能有所收穫。

必須熟練掌握中藥,才能成竹在胸,靈活運用。

路誌正是全國首批中醫研究生導師和師承導師。幾十年來,他帶出的一批批研究生、留學生、進修生、學術繼承人,大多成爲學術骨幹和高級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他治學嚴謹,因人施教,獎掖後學,被傳爲美談。#p#副標題#e#

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路誌正分別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指定閱讀書目。對西學中的學生施某,讓其鑽研《傷寒論》,結合常見病、多發病,將中醫宏觀調控與微觀檢測相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取長補短,探討一些疑難病的中西醫結合之法。對科班出身並在肺病專科有研究的中醫學生王某,路誌正要求他再讀《赤水玄珠》和《理虛元鑑》,提高其臨牀辨治能力。一學生專攻腦病,路誌正指導其編寫《癲癇中西醫診治》專著,並親爲作序。

帶領學生查房會診時,除診治疑難危重病人解決臨牀問題以外,路誌正重在結合實際講述醫理,傳授經驗,這使年輕醫生們受益頗多。路誌正的廣東省中醫院弟子王小云大夫有3點體會:路老一是善於抓主證,其他略加考慮;二是藥味少,藥量小,有“四兩撥千斤”之功;三是注重向患者交待清楚飲食起居以及注意事項。

“在我困難時,是路老的大力幫助,我才度過難關,學到了技術。如今,我要以路老爲榜樣,爲社會做出貢獻。”提起劉恆均在廣安門醫院進修的事,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那是1979年秋天,河北農民劉恆均帶着180元的賣糧食錢,自費來京進修。路誌正對這位出身貧寒的同道傾注了滿腔熱情,不僅向他傳授中醫理論、方劑和診療技術,還在生活上處處關心。

一次,路誌正在食堂就餐,看見劉恆均拿着慢頭和鹹菜躲在遠處的桌子邊吃着,就一聲不響地將自己剛剛排隊買來的餃子倒在劉恆均的碗裏。小劉捧着這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看着路誌正又去排隊買飯的背影,感動的熱淚盈眶。後來,劉恆均學成回鄉,開辦了痔瘻專科學校,免費爲殘疾人辦班傳授技術,爲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

記者曾聽過路誌正給弟子們講課,受益匪淺。那次的主題是“用藥瑣談”,路誌正娓娓道來:“中藥是中醫賴以治病的有效武器,必須熟練掌握,才能成竹在胸,靈活運用。”路誌正結合自己的臨牀經驗指出,用藥還應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制方務求穩妥。

就一般規律來看,瘦人多火,補益升發之品不宜多;胖人多溼,理氣流動之品不可少;老人陰虧陽衰,宜慎用苦寒清瀉;壯年氣血方剛,不可過於溫補。隨着季節變化,用藥也要慎重。如春夏用藥應防昇陽助火,長夏溼令用事,陰柔滋膩之品不宜過多;秋冬用藥當防苦寒傷陽,龍膽草、梔子等應慎施……

路誌正的讀書心得是:對古典醫籍應該精選、吟誦、深思和勤寫,並隨時查閱;對註文應重視研讀和理解;對前人經驗,先借鑑,後驗證,纔能有所收穫;特別是帶着問題讀書。

“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這是路誌正常常發出的感嘆。他告誡弟子,只要樹仁愛爲懷之心,立濟世救人之志,做到勤學、勤思、勤問、勤記、勤用,切忌驕傲自滿、浮躁、淺嘗輒止,就一定能成爲學驗俱豐的醫學大家。#p#副標題#e#

責任

建議成立國家中醫藥局,儘快建立各省、市中醫藥管理機構。

呼籲按照中醫藥規律管理中藥,真正做到“藥爲醫用,醫知藥用” 。

提出中醫參與非典臨牀救治以及突發和疑難疾病防治工作。

多年來,路誌正非常關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科研管理方法、中醫藥參與突發和疑難疾病防治等重大問題上,路老都積極參與,多次上書,對中醫藥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成立‘國家中醫藥局’。”這是1981年11月部分中醫專家上報中共中央的會議紀要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任應秋教授主持的這次中醫專家座談會上,耿鑑庭、劉渡舟、王綿之、程莘農、顏正華、方藥中、程士德、焦樹德和路誌正還對中醫藥立法、中醫診斷的科學性、醫教研單位要“以中醫爲主,先中後西,能中不西”等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意見。不久,他們又呼籲,儘快建立各省、市中醫藥管理機構;保護和開發中藥資源應有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管理等。

作爲全國政協委員,路誌正與王綿之、張鏡人、施奠邦、裘沛然、周超凡、顏德馨等中醫界代表委員,於1998年再次呼籲,不能用管理西藥的標準管理中藥,應按照中醫藥規律,真正做到“藥爲醫用,醫知藥用”。

2003年春天,北京非典肆虐。當時中醫人員沒有參與非典防治,時刻關注這一疫情發展的路誌正心急如焚。在國務院舉行的中醫藥防治非典的座談會上,路誌正提出:“中醫人員應充分參與臨牀救治工作。

中藥飲片需靠中醫診斷、處方,才能發揮效果。廣東省中醫界的防治經驗已經說明了問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聽取了與會專家的建議,不久,中醫進入了防治非典的主戰場。

其實,50多年前也有類似的情況。時任衛生部中醫司工作人員的路誌正總是秉公直言,據理力爭。1955年,河北省石家莊地區乙腦流行,一位叫郭可明的老大夫採用中醫藥治療,效果很好。

既是政府官員、又是臨牀大夫的路老通過實地考察,認爲郭可明的白虎湯確實對證,其中主藥石膏的解熱、退燒作用對該病的治療起了關鍵作用。正是因爲有了路老的堅持,衛生部才第2次、第3次去石家莊調研。後來該方法在全國推廣應用,乙腦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隨後,北京也出現了乙腦疫情,有關部門開始了以中醫藥爲主的抗擊行動。衛生部還專門請了蒲輔周和趙心波等很多名老中醫參與。大家根據北京7、8月份熱中帶溼的特點,在白虎湯中加了蒼朮,病人的病情很快得以控制。

“八十寒暑業未成,醫籍博覽尚欠精。論著雖有卓越少,園圃爭妍慰平生。頻頻出訪有新悟,盛世激發再攀徵。同道老幼皆師友,繼承弘揚力建功。”這首《八十抒懷》不僅反映了路誌正虛懷若谷、淡薄名利的高尚情操,還體現了他兢兢業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拼搏精神。#p#副標題#e#

路誌正簡歷

1942年,經河北省中醫考試取得中醫師資格後,懸壺鄉里。

1950年,在北京行醫。

1951年~1952年,在北京中醫進修學校進修。

1952年~1973年,在衛生部中醫司技術指導科工作,並定期在醫務室出診。

1973年至今,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從事中醫醫、教、研工作。#p#副標題#e#

記者手記牽掛

認識路老已經20年了,從第一次採訪到後來無數次的接觸,感覺他的確與衆不同。他爲人謙和的態度,溫文爾雅的舉止,一下子拉近了與患者、同事、學生的距離。他韜光養晦、淡泊名利的處世思想,促使自己埋頭苦幹、默默奉獻。他團結同道、堅持真理、秉公直言的一系列行爲,令人感動,令人欽佩。

杏林耕耘70年,他在中醫界德高望重。無論是誦經揮毫,還是忙於診務;無論是奔走呼號,還是傳道授業;無論是著書立說,還是去國外弘揚岐黃,他的心中牽掛着患者,牽掛着中醫教育,牽掛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路老曾送給記者一本《路誌正醫林集腋》,記者愛不釋手。由他本人編著的這本書,正是他學術思想和臨牀經驗的總結。其內容之翔實,病種之廣泛,見解之獨到,論述之精闢,理論與臨牀結合之緊密,實乃中醫書壇一奇葩。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在序中評價,文如其人,此書像作者一樣樸實無華。

不久前,路老打來電話,除了肯定報紙進步很大之外,還建議記者多寫一些內參,反映中醫藥情況,擴大中醫藥影響。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88歲的老人,表示要發揮餘熱,爲提高中醫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再做一些貢獻。

放下電話,記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耄耋之年的路老,還心想中醫教育,情繫人才培養,並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一代名醫,大師風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