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河南胎盤膠囊加工作坊亂象:髒臭廚房內加工

河南胎盤膠囊加工作坊亂象:髒臭廚房內加工

來源:歐巴風    閱讀: 9.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傳統觀念中,人胎盤經常被當做“大補”之物食用。如今,不少機構更是將其加工成方便服用的膠囊出售。那麼,人胎盤膠囊加工行業到底是何形態?生產過程是否衛生?連日來,大河報記者在鄭州進行了調查。

河南胎盤膠囊加工作坊亂象:髒臭廚房內加工

【懸疑】

胎盤膠囊加工,到底靠譜不?

“真沒想到,胎盤加工膠囊現在這麼火!”6月18日上午,初爲人父的鄭州市民李先生感慨道。

6月3日~5日,短短3天時間,他就在醫院產科病房收到了17份宣傳廣告,內容均有胎盤膠囊加工業務。

這些宣傳冊,共涉及單位13家,很多都是打着“××月嫂服務中心”、“××月子服務部”、“××母嬰護理機構”的旗號。根據推銷人員的說法,他們加工胎盤膠囊的地方都很乾淨、衛生,而且一天就可以搞定。

對此,很多“新紮父母”和準爸媽表示得猶豫不決。

“如果加工環節達不到基本的衛生條件,後果很嚴重,這不是鬧着玩的。”一名家裡放着胎盤不知如何處置的年輕爸爸說,在目前大多數胎盤加工機構實行“取走加工”的模式下,送去的健康胎盤如果被掉包將很難發現,“這不是沒可能的事兒,要知道,現在人胎盤在市場上並不能輕易買到”。

此外,還有人擔心,如果這些機構用其他物質加工成膠囊,怎麼才能鑑別出來?

【調查】

客廳茶几上,灌裝胎盤膠囊

6月22日上午10時,大河報記者帶着一包冰凍的胎盤,首先來到位於鄭州市農業路67號院內的“母乳康月嫂服務中心”。

該中心位於一棟老舊居民樓一樓門洞旁,內部爲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結構。衛生間大門正對客廳,裡邊堆滿雜物。狹小的廚房內,各種炊具、雜物佔滿了竈臺。

記者進入屋內時,一名五六歲的小男孩雙腿蹬在客廳內的茶几上正在打遊戲,而兩板尚未灌裝的黃色膠囊就擺放在茶几上。在其中一板膠囊旁邊的托盤內,一張A4紙大小的紙片上還放着一堆褐色粉末。

茶几下的桶內,還有很多散裝膠囊。門口內側還有一個洗手池,旁邊是一個兩層鐵架,上層放着一個電磁爐,下層放着一個小型烘乾機。

一名中年男子說,他就是這裡的負責人,褐色粉末就是已經加工好的胎盤,隻需灌裝即可。

“在哪裡加工胎盤?”記者問。

“咱實話實說,灌裝確實就是在茶几上弄的,你看看這是客戶送來剛研磨好的,馬上就能灌裝了。”他說,加工胎盤的第一步,沖洗胎盤就在門口內側的洗手檯內進行。

“沖洗過後,放到這臺烘乾機裡烘乾,然後就能研磨成粉、灌裝了。”他說,他使用的膠囊都是好膠囊,保証質量,但盛放膠囊的桶上,並未有相關生產信息、標識。

記者打開烘乾機門,拉出裡邊的托盤,發現塬本不鏽鋼質的托盤已成焦黑色,並沾滿斑狀的不明物質。

該套房的牆上,張貼着一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但經營範圍內並無“胎盤加工”,亦無任何與胎盤相關的其他項目。#p#副標題#e#

臟臭廚房內,就是加工點

6月22日上午11時50分,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東側小衚衕內8號樓一樓,記者找到了名爲“程馨月嫂服務中心”的胎盤加工機構。

在此值班的一名中年女子看過記者攜帶的胎盤後,開始不停打電話聯繫一個女子,“這邊客戶要做胎盤膠囊,你趕快過來”。

在等待胎盤加工人員到來時,她說他們的加工地點不在月嫂中心,而在衚衕北端的家裡,“送來的太多,平時都忙不過來”。

由於記者堅持要求查看加工地點才能放心交易,後來趕到的一名穿着花緊身褲的盤發女子帶着記者來到了衚衕北段巷子裡的一幢兩層土坯樓的二樓。

剛剛走上狹窄、陰暗的樓梯,一股酸臭的味道撲面而來。在樓梯拐角的狹小廚房內,各種亂七八糟的臟舊物件擺滿地面,拖把、拖把池、垃圾桶、竈具、水池上更是佈滿深色污垢,蒼蠅亂飛。

“花褲子”一把拽過記者提着的胎盤保溫袋,就要直接上手取出往水池裡的一個佈滿污垢的紅盆中放。記者連忙制止:“這衛生條件真不咋地啊!”

“弄這個的都這樣,不光我這兒。反正要衝洗的,你怕啥?”“花褲子”邊說邊帶着記者離開廚房,來到客廳。

記者看到,這裡的環境比“母乳康月嫂服務中心”更加臟、亂、差。地上似乎很久沒有清理過,各種臟衣服、舊椅子隨處放置,餿臭不堪。

一室一廳的屋內,沒見張貼任何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証等經營手續。“花褲子”坦承,她加工胎盤膠囊,就在廚房和客廳裡,“做這個的,誰有手續?我敢說,沒一個有,你隻管放心好了”。

家裡搞加工,身邊伴條狗

6月22日下午2時,位於鄭州市大石橋西北方向的SOHO廣場BC座4樓內的“親親寶貝母嬰護理中心”內,一名年輕女子說,他們經營胎盤加工,但“因爲氣味太大”,加工地點不在辦公室內。

在確認記者攜帶有胎盤後,這名年輕女子說,記者可以把胎盤放這裡,過一天就可以過來取膠囊了。因記者“不放心”,她聯繫了自己的母親,並給記者寫了一個周姓女子的聯繫方式,讓記者去實地查看商談。

約10分鐘後,記者在金水路與沙口路立交橋北側鐵路道口,見到了年約60歲的周女士。隨後,她帶着記者向西,沿着鐵路旁小道,前行約500米後,來到了位於隴海線和一條鐵路連接線之間的一片楔形地帶。

這片偏僻的地方,盡是兩層低矮土坯樓的老舊民居,屬於金水區大石橋街道辦金沙社區鐵路5號院。

在一幢有“鄭鐵液化氣”黑色字體的樓下,周女士打開了房門,這是一處一室一廳,各種生活用品擺放得十分擁擠。

門口地上,放着幾個盆子,就是沖洗胎盤的用具。小臥室內牆邊,周女士打開了一個紙箱,搬出了一個比較新的小型烘乾機,“烘乾都是用這個”。

在屋內,記者沒見擺放有消毒器材,甚至連一次性手套都沒見到。一條京巴狗還不停在屋裡來回跑動,舔這兒嗅那兒。

“你放心,這胎盤都得用水衝好多遍,還得放鍋裡煮,然後才烘乾磨成粉。另外,我這膠囊都是從製藥廠進的貨,質量絕對有保証。”她說,“做這個十幾年了,都是掙個買菜錢,沒多大利潤,最低可以給你交個底價,240塊錢。”

在她的加工點兼住處,記者同樣沒見到任何與經營有關的審批手續。好在,她也坦承,“弄這味太大,沒多少人願意幹,平時也就偶爾做一個,誰會去辦手續?”

【總結】

衛生條件糟糕,行業亂象叢生

除了經營缺少審批手續、行業幾乎沒有准入門檻外,記者走訪發現,這些經營胎盤加工的地方,清一色地位於居民家中,普遍缺乏消毒設施,衛生條件比較糟糕。

在接觸到的胎盤加工點相關人員中,記者均未發現有健康証。他們也從不問胎盤是否受過污染或者沾染病毒。

同時,胎盤加工的用具可謂五花八門,生產過程完全是依靠個人經驗,缺乏科學、規範的器材。特別是膠囊,不少是叄無產品,品質存疑。

加工流程方面,有的加工點隻有沖洗、烘乾、研磨叄個步驟,也有一些有熱焯或煮沸程序,還有添加祖傳祕方配料的,據稱“這樣更大補,療效也更好”,但祖傳祕方成分是什麼、是否安全,不得而知。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