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避孕藥什麼時候吃有效 不同類型有區別

避孕藥什麼時候吃有效 不同類型有區別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避孕藥什麼時候吃有效 不同類型有區別

口服避孕藥是一種常見的避孕方式,根據種類不同,可以用作常規避孕,也可用作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但避孕藥需要在正確服用的前提下才能達到保護女性避免懷孕的目的,如果錯過吃藥的時候可就不好說了。那麼,避孕藥在什麼時候吃呢?

短效避孕藥

可用作常規避孕方式,適合沒有基礎性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

從月經來潮當天開始算起的第5天開始服藥,每天服一片,不能停藥也不能漏吃,連續吃22天后停藥,然後就會來月經,接着在月經乾淨後再開始服藥。

只要按照以上規則按時服藥,即可保證藥效,在服藥週期內達到避孕的目的。

長效避孕藥

有長效避孕的作用,適用於不能放置宮內節育器,又不願採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婦女。

一般在月經來潮後第5天服第一片藥,20天后再服一片,但避孕成功率不如短效避孕藥。

緊急避孕藥

不可用作常規避孕方式,只能在其它避孕措施失敗的時候進行禁忌的補救。

一般是方式72小時內服用第一片,12小時候再服一片,越早服用效果越好。精彩推薦:女性私處也分型 花朵演示11種女性私處

不要把緊急避孕藥當作便捷方式

女性朋友一般在性生活後爲了防止事故意外懷孕的發生,都會採取口服緊急避孕藥的方法來挽救,但是這種避孕藥並不適合長期或多次服用。

☆房事後72小時內有效☆

服用緊急避孕藥房事後72小時內有效,一些已婚育齡婦女認爲,既然有緊急避孕措施,平時不採取避孕措施也沒關係,反正一旦失敗,口服緊急避孕藥也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一種認識誤區。這是因爲緊急避孕口服藥米非司酮,比一般短效口服避孕藥含的激素量大,經常使用,潛在致癌危險。

☆超72小時越易失敗☆

服用緊急避孕藥要掌握好時間:採用藥物方法者要在發生避孕失敗或無避孕房事後72小時內(越早越好),如果超過72小時往往失敗率較高。

☆緊急避孕要慎用☆

緊急避孕只是一種臨時性補救辦法,絕對不能作爲常規避孕方法反覆使用。緊急避孕作用有限藥物緊急避孕只能對本次無保護性生活起作用,且一個月經週期中只能服藥一次,本週期服藥後性生活仍應採取其他可靠的避孕措施。醫生指導下進行緊急避孕失敗而妊娠者,新生兒畸形發生率高,必須終止妊娠。最後要提醒大家,緊急避孕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多次服用有損健康☆

一個月內最好不服用第二次,多次服用會有損健康,而且可能會使藥失效,一年內最好三次以內。#p#副標題#e#

避孕藥什麼時候吃有效 不同類型有區別 第2張

避孕藥的副作用

身體出現不適

胃口不好、噁心、嘔吐、頭暈、無力。常發生在開始服藥的時候。出現這種反應時,一方面可喝點濃茶、嚼點糖姜、鹹菜;另一方面要堅持按規定服藥,隨着人體對藥物的適應,反應會逐漸消失。個別婦女反應較厲害,可適當服下列抑制反應的藥物:維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維生素C,每秒1O0毫克,每日3次;抗反應片,每次1片,每日3次;複方氫氧化鋁片或酵母片,每次1克,每日1次,與避孕藥同服。

白帶增多

白帶增多、稀薄。常發生於服長效避孕藥以後,一般無需治療,如果白帶過多,每晚可在陰道放1片中藥的止帶片。

陰道出血

陰道間斷出血。常發生於漏服避孕藥之後,一般只要按時繼續服藥,流血就可停止,經期也會正常。當然也可請醫。

月經過少或閉經

月經過少,甚至閉經。這種情況對身體健康並無多少影響,常常是暫時性。如果連續3個月閉經,應暫停服藥,採取其他避孕措施,等月經自行恢復後再繼續服藥。停藥後1個月內仍不來月經,應請醫師根據檢查情況,採用甲地孕酮、複方黃體酮或催經片等藥物催經,此後應改用其他的避孕藥。導致體重發胖體重增加過快。如果有浮腫,應適應採用利尿劑和低鹽食物;如果體重明顯不斷增加,應停藥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產生黃褐色斑

面部發生黃褐色斑。停藥後一般會逐漸消失,如果服用維生素B類、維生素C,效果更好。

導致乳房脹痛

乳房脹痛。一般可減量,如果嚴重應考慮停藥,選用其他避孕措施。精彩閱讀:月經期間能洗頭嗎 有什麼注意事項

下列人羣不適合服用避孕藥

1、大於35歲的抽菸婦女;

2、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患者;

3、急慢性肝炎、腎炎患者;

4、惡性腫瘤、癌前病變患者;

5、糖尿病、甲亢等內分泌疾病患者;

6、哺乳期婦女;

7、精神病長期服藥者。

溫馨提醒:

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藥,要逐日服用,不能誤服或漏服,否則,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且還會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等情況。此外,緊急避孕藥不同於短效口服避孕藥,無口服短效避孕藥物的治療作用,反而,部分患者服用後會造成月經紊亂。尤其是有子宮肌瘤和乳腺增生的女性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