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泌尿系統感染和腎盂腎炎的關係

泌尿系統感染和腎盂腎炎的關係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泌尿系感染和腎盂腎炎

泌尿系統感染和腎盂腎炎的關係

腎盂腎炎的主要致病菌爲大腸桿菌。致病菌可通過以下四種途徑:①沿尿道上升經膀胱、輸尿管至腎盂和間質而引起感染,女性尿道短易發病,2歲以下用尿布的嬰兒發病率更高。②淋巴系統感染。③血行性感染。④直接感染腎組織誘發本病。

正常膀胱粘膜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僅細菌侵入尿道不一定致病。但若有下列誘發因素時則易患病:①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陰,如尿路結石腫瘤、前列腺肥大等。②泌尿系畸形。③機體抵抗力下降,如糖尿病和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者。④尿道及鄰近組織的操作和炎症,如導尿等。

[診斷要點]

1、急性腎盂腎炎,育齡婦女最多見,起病急驟,表現如下:

(1)高熱寒戰,體溫多在38~39°之間;

(2)腰痛,小腹痠痛,體檢時在上輸尿管點或肋腰點有壓痛,腎區叩痛陽性;

(3)兒童患者的症狀不明顯,起病時除高熱等症狀外常有驚厥、抽搐發作。

2、慢性腎盂腎炎症狀較輕,可由於急性腎盂腎炎治療不徹底發展而成:

(1)疲乏,輕度厭食,低熱。

(2)腰部痠痛,尿頻、尿急、尿痛反覆出現。

(3)晚期腎功能受損,夜尿多、尿比重低、二氧化碳結合力低、尿素氮高、貧血等。

3、其他檢查:

(1)急性期白細胞數一般升高到1~2萬,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繁榮昌盛高。

(2)尿常規檢查簡便易行,有診斷意義。尿中有白細胞每個高倍視野大於5個或成堆出現,白細胞管型提示腎內的炎症或化膿,尿蛋白從微量到中等量。

(3)尿細菌學檢查:清潔中段尿培養,清晨第一次尿的陽性率最高;菌落計數>105/ml爲陽性。

(4)X線檢查:急性者無需作,慢性患者應視需要作腹部平片、靜脈腎盂造影、逆行腎盂造影等,發現有無結石、梗阻等;此外,慢性腎盂腎炎患者的腎盂可有輕度擴張或呈杵狀及畸形,以此可比其他腎臟病鑑別。#p#副標題#e#

4、鑑別診斷:

(1)腎結核起病緩,一般抗生素治療效果差,尿結核菌檢查可確診。

(2)慢性下尿路感染,可有尿頻、尿急、尿痛或膀胱區壓痛的症狀,尿檢可有菌尿和尿中白細胞增多,但無發熱、腰痛、上輸尿管點壓痛及腎區叩痛,兩者有時鑑別困難。

(3)慢性腎小球腎炎,本病有浮腫、大量蛋白尿鑑別不難,尿蛋白量大於3g/日,則多屬腎小球病變。

(4)尿道綜合徵,有尿頻、尿急、尿痛,但尿菌培養陰性或菌落數<104/ml。男性由於前列腺炎引起,女性可由於尿道旁腺炎引起。其誘因爲受冷、性生活、洗浴或避孕措施不當等。去除上述誘因後,尿路剌激症狀消失。

[治療]

最好在治療前作清潔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和藥敏試驗。抗生素使用應合理,用量足、療程夠;切忌濫用、隨意停藥。

1、急性腎盂腎炎:

(1)門診患者可先從口服藥開始,選用對革蘭陰性桿菌敏感的藥物如吡哌酸0.5g,每日3~4次;氟哌酸0.2g,每日3次;腎功能正常者可肌肉注射慶大黴素8萬單位,每日兩次,但必須注意耳毒性和腎毒性。

(2)住院患者或病情急重者宜靜脈輸注頭孢二代或三代抗菌素。

(3)如用藥得當,24小時內症狀改善,若48小時不改善應換藥,一般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擇。

(4)用藥至症狀消失、尿檢正常3~7天后停藥。

2、慢性腎盂腎炎:

(1)原則是聯合用藥,分組輪替,長期維持。將敏感藥物分組,如呋喃坦叮加氟哌酸。

(2)如已有腎功能減退,使用有腎毒性的藥物時應注意腎功能的變化,最好慎用。

(3)注意尿液pH對抗菌素的作用。尿酸化後呋喃坦叮、氨苄青黴素藥效增強;鹼化後氨基甙類,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頭孢類效果增強。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