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美食 >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來源:歐巴風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蝦餃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屬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曆史。那些地方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一層澄麪皮包着一至兩隻蝦爲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爲限。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2張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屬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曆史。那些地方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一層澄麪皮包着一至兩隻蝦爲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爲限。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糯米雞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3張

廣州的"糯米雞"是中國廣東地方特色點心的一種,屬於粵菜菜系,製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雞肉、叉燒肉、排骨、鹹蛋黃、冬菇等餡料,然後以荷葉包實放到蒸具蒸熟。糯米雞入口充滿着荷葉的清香,咀嚼時黏牙並帶有着雞肉的肉香。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4張

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着蒸熟而成,後來爲小販爲方便肩挑出售,改爲以荷葉包裹。古代糯米雞以糯米、瑤柱、蝦乾粒,或去骨的雞翅等作餡料精製而成。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較大,足有三四兩米,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因此,1980年代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

腸粉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5張

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6張

這種傳統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源於瀧州(今廣東羅定市)。瀧州當時爲嶺南政治、經濟與文化重鎮,佛學文化鼎盛。在瀧州各地遍佈大大小小的佛學道場,特別是以龍龕道場最爲出名。新州有一個少年叫惠能,自小喜歡上佛學,聽聞瀧州佛學文化濃郁,不顧母親勸說,不畏艱辛,長途跋涉來到瀧州龍龕道場求學。由於路途較遠,所以惠能來一次就會住上好些日子,就在道場內生活。在龍龕道場,早餐都是吃油味餈,亦稱鹽味餈,是用石磨把大米磨成漿後加些油鹽、花生米(炒後壓碎)、蔥、韭菜等混在一起,然後添加到平整的容器內(薄薄的半釐米厚),然後放入鍋內蒸。蒸好了就成了一層大塊的米糕,然後再往容器內添加另一層生米漿,直接添加在已經蒸熟了的米糕上蒸,這樣重複添加四五層蒸熟後就成了瀧州當時傳統美食油味餈。

叉燒包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7張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8張

叉燒包是因麪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使用此名。 叉燒包的麪皮是用北方常用的發酵麪糰經過改進而成的。包制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爲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

雲吞麪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9張

雲吞麪又稱餛飩麪、細蓉、大蓉。是老廣記憶深處的傳統特色小吃之一,最早源於廣州,屬於粵菜系。一般以雲吞拌麪,分爲湯麪與撈麪。雲吞麪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雲吞和竹升面,加入大地魚、蝦皮、瑤柱、火腿熬成的湯底即成。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0張

雲吞麪是廣東地道小吃的一種。雖然麪食在廣東並不是以主食的地位出現,但出奇的是大部分的廣東人對雲吞麪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據考據,雲吞麪最早在清末民初,廣州的西關一帶出現,相傳是同治年間從湖南傳入。當時一位湖南人在廣州雙門底(現在的北京路)開設了一間“三楚麪館”(三楚即湖南湖北一帶),專營麪食,其中就有云吞面。只不過那時的雲吞做得很粗糙,基本上只有麪皮肉餡白水湯。後來幾經改良,以雞蛋液和麪擀成薄皮,包以肉末、蝦仁和韭黃製成的餡料,自成一派。

牛三星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1張

牛三星是廣州西關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粵菜系。牛三星湯裏面一般有牛心、牛肝、牛腰,事先用酒、薑汁等調料醃製過。部分還有牛百葉,牛雙胘,也就是牛肚邊上最厚的部分。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2張

牛雙胘要事先剝去黑色表皮,那層表皮很韌的,然後除去油脂,切的時候還要順着它本身的紋路,這樣做出來的牛三星纔會爽口。牛三星湯也是吃的時候才把牛三星灼熟,然後加入湯底,放上鹹酸和韭菜。這個過程越快越好,不會讓內臟的香味流失,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

沙河粉介紹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3張

沙河粉是廣東省廣州地區一種大衆化的傳統名吃之一。因此粉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而得名。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4張

清末,沙河鎮有一個小店鋪,名叫“義和居”,店主名叫樊阿香,已經成婚,還有一個老父親,叫樊官秀,一家三口以賣白粥油器、飯食爲生。日子不算富裕,但也還過得去。一天,樊阿香吃了些上火的東西,又着了涼,有些發熱,頭重腳輕,不思飲食。父親樊官秀很是發愁,便想做些新鮮食品給兒子開開胃。做什麼好呢?想來想去,自己別的不會做,只會用米漿蒸蒸糕做點粉條,但都粗糙大塊,口感不怎麼樣。要想兒子胃口好,還是做點薄的米粉吧。怎樣做米粉才能薄呢?他擡頭一看,看見平常曬東西用的。窩籃,心裏突然靈光一閃:在上面倒一層薄薄的米漿,蒸熟後不就是一層薄薄的米粉了嗎?於是馬上洗淨窩籃,又浸好米,磨了米漿,燒開了蒸鍋裏的水後,舀了一勺倒在窩籃上。然後輕輕一搖,讓米漿薄薄地攤在上面,放在鍋裏,用猛火蒸上一兩分鐘,米漿就熟了,成了薄薄的一片粉皮。樊官秀揭起粉皮,切條,再加上油鹽香蔥等佐料,一碗香噴噴的米粉做好了。樊阿香一嘗十分可口,胃口好多了,邊吃邊問父親這粉叫什麼名字。樊官秀說:“這是見你不開胃,試着蒸的,還沒有名字。”妻子說:“這粉是在沙河創制的,不如就叫沙河粉吧。”樊阿香父子也齊聲叫好。第二天,樊阿香便把沙河粉推了出去,十分受歡迎。生意越來越好,樊阿香乾脆停了粥、面、飯的製作,把自己的“義和居”改爲專營沙河粉。他買來優質的安南米,請人揀去裏面的沙子雜質,用白雲山水浸上兩個多鐘頭,待米浸軟後,又用白雲山水磨成米漿,蒸成米粉。由於白雲山水水質優良,製成的沙河粉又薄又韌,細滑可口,本地居民,過往客商都喜歡光顧,生意十分紅火,沙河粉就成了沙河鎮的特產。

豉汁蒸排骨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5張

廣式蒸排骨是廣東省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主要食材是豬排骨,主要烹飪工藝是蒸。排骨營養豐富,可補充蛋白質,是食補良品。

粵食越有味 廣式早茶美食推薦 第16張

排骨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祕、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