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 這份指南收好不謝

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 這份指南收好不謝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產寶寶奶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爲了應對早產帶來的飲食障礙和飲食需求所特製的嬰兒奶粉,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內食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早產兒奶粉已經取得了一定進步,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下,可達到單純依靠母乳餵養所無法比擬的效果。

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 這份指南收好不謝

那麼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呢?

其實,早產兒奶粉只是針對特殊寶寶在特殊時期適用的奶粉。一般來說當早產寶寶(是實際月齡而不是糾正月齡)的體重追趕上同月齡的足月寶寶時,就可以改爲普通一段奶粉餵養了,所以早產寶寶奶粉也就沒有存在分段了。

普通寶寶奶粉分段

一段:適合0-6個月寶寶。

主要成分:蛋白質、DHA、ARA等營養元素,蛋白質是奶粉中的主要營養成分之一,主要分爲乳清蛋白和酪蛋白。

其中乳清蛋白更易消化,對嬰幼兒腸胃的負擔小,配方基本與母乳接近,可以使寶寶更容易接受。它主要的特點是滿足新生兒的生長髮育需要,爲寶寶補充充足、比例合適的DHA和ARA,以及接近母乳含量的遊離核苷酸和足量的鐵。

一段奶粉是嬰幼兒奶粉中最受重視的,因爲這是寶寶除了母乳以外接觸的第一重要食物。所以一段奶粉更注重於營養成分和成分配比的均衡與科學,讓寶寶吃的更健康。除此之外,一段奶粉不僅有助於減少各種發炎症狀,還能夠促進寶寶的腦部發育,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到了寶寶半歲之後,隨着寶寶生長髮育的變化,對營養的需求也就隨之增加。

二段:適合6-12個月寶寶。

主要成分:除了必須的營養元素外,蛋白質和能量的含量加大,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水溶性膳食纖維,脂肪含量相對減少。

6個月以上的寶寶生長髮育加快,對蛋白質和能量的需求加大;維生素A和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幫助寶寶的視力發展,促進寶寶腸道消化功能;脂肪的減少,可防止寶寶肥胖。此時寶寶的腦細胞發育也開始加快,應通過營養成分促使孩子的腦力和視力發育。

一般來說,新生兒到6個月吃一段的奶粉,6個月開始就要轉換二段了。二段的奶粉與一段奶粉的成分和口感都不同,所以,家長們爲寶寶換階段奶粉時,也要以換奶的方式,將一段和二段奶粉混合使用,讓寶寶可以有一個過渡期,逐漸適應新的階段奶粉。

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 這份指南收好不謝 第2張

三段:適合12-36寶寶個月。

主要成分:三段配方奶粉需要進一步調整,必需脂肪酸、亞油酸、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比例;同時需要適當添加牛磺酸、鈣、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以保證孩子能夠獲得更加充足、均衡的營養。

隨着寶寶身體的不斷生長髮育,進入一歲後更多的是需要關注其智能發展。三段的配方奶粉含有更優質的DHA和ARA,能夠幫助寶寶獲得最大的學習潛能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豐富的營養素,奶粉不再是寶寶唯一的營養素來源。1歲以後,寶寶的骨骼和牙齒生長尤爲關鍵,需要注意補充充足的鈣。三段奶粉礦物質成分中,鈣的含量會適當增加。

早產寶寶換奶粉要注意什麼

1.何時轉奶

早產兒食用普通奶粉,通常在體重正常化後進行。體重正常化,指的是早產兒的體重達到同齡(實際)正常嬰兒體重。轉奶的具體情況如下表:

早產兒體重佔足月寶寶百分比《10%10%~25%

奶粉食用情況食用早產兒奶粉進行轉奶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轉奶並不是說當嬰兒達到指定體重時就能夠進行,而是相對於正常高同齡嬰兒的體重來說。比如一個早產男嬰,當其滿3月時體重≥6千克,即可轉換普通一段奶粉。

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 這份指南收好不謝 第3張

2.給寶寶換奶粉的注意事項

(1)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進行。以嬰兒生理機能正常,無疾病爲前提。

(2)轉奶是一個考驗耐心的過程,需要慢慢過渡。轉奶過程中應該密切關注嬰兒的身體狀況的變化,大便有無異常,在嬰兒的可承受範圍內慢慢增加新奶粉的量,直至完全適應普通奶粉。

(3)轉奶過程中要避免打預防針,在接受預防接種之前要向醫師諮詢,以設計出合理的飲食方案。

(4)不要在此過程中讓嬰兒嘗試新的食物。

(5)如果在食用普通奶粉後出現腸胃反應,就要適當減少普通奶粉的添加比。出現嚴重腹瀉或嘔吐,應該立即暫停轉奶,並且去醫院接受治療,防止嬰兒出現脫水和營養不良。

3.具體方法

早產兒的腸胃功能未發育完全,對新食物的適應度差,很容易出現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在更換奶粉時需要一個過渡階段。一開始在早產兒奶粉中摻加少量普通奶粉,之後不斷加量直到全部替換爲普通奶粉。具體的轉換速度要根據嬰兒腸胃反應狀況來調節,如有腹瀉反應,則降低普通奶粉量比例,如無異樣,則可以繼續進行。

以上就是關於早產寶寶奶粉該怎麼分段的相關知識介紹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推薦閱讀:

嬰兒奶粉選購誤區

優質奶粉看七個特質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