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激素奶傳聞中的真相 爲什麼我們會相信有“激素奶”

激素奶傳聞中的真相 爲什麼我們會相信有“激素奶”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微博爆料稱:“一次聚會,某同學告訴我們,國產鮮奶除少數品牌外,不能喝。許多高齡奶牛,靠激素才能產奶。而且有奶牛反覆超標擠奶,乳房發炎,服大劑量抗生素。女嬰早熟就是這原因。”截至發稿時,該條微博被轉發近50000次,評論9000餘條。

激素奶傳聞中的真相 爲什麼我們會相信有“激素奶”

激素奶新聞背景

牛奶中本來就含有雌性激素,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與身體內的激素含量有關。爲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奶牛飼養企業想盡辦法改變千百年傳統的奶牛養殖方法,導致牛奶激素過量。

爲增加牛奶產量,奶牛養殖者可能減少牧草飼養奶牛,而用含動物蛋白的高蛋白飼料飼養,這些高蛋白飼料增加了奶牛體內的雌激素含量,並有可能增加牛奶中雌激素含量。

現代奶牛生產中,奶牛在生產後三個月即可進行人工受精,替代了自然交配,幾乎在整個懷孕期間持續泌乳,尤其是妊娠後期,其血清中雌激素水平顯著提高,牛奶中的雌激素也隨之增加。據估計大約75%的商業化牛奶來源於妊娠奶牛。 轉載自平涼熱線P358

另一方面,爲了提高產量,奶牛養殖者給奶牛注射激素催奶劑,人工誘導奶牛泌乳。國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博士說,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已成行業潛規則。一般就是對奶牛進行肌肉注射。奶牛場的工人經常幫奶牛按摩乳房,別以爲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實是爲了緩解奶牛乳房脹大時所產生的不適感。這跟人類等其他哺乳類動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樣的。美國加州一些奶牛場給奶牛注射“控孕催乳劑”,使奶牛不懷孕就大量產奶,其產量竟然能夠達到自然產奶量的10倍之多。此外,美國還會給奶牛注射生長激素rbGH,使用了“牛奶激素”之後,最高可增產20%。

激素奶網友熱議

#激素奶#交享團:#激素奶# 哎~~可悲可嘆又一場人間慘案~~

#激素奶#歲月深處的微笑:世界上恐怕再沒有比中國人更善良的人民了,自己吃着染色饅頭、牛肉膏、地溝油 、毒膠囊、喝着激素奶,色素飲料······卻大度地把最好的出口到別的國家,養育世界人民!

#激素奶#橙逸:今天又有專家說國內的大部分牛奶都喝不得,說爲了產量,都給奶牛注射了激素的,這與很多嬰兒的早熟有一定關係。食品安全,這是個會引起民憤的又一個話題。相關部門都是吃屎的,真想把他們的腦袋拿來當尿罐!

#激素奶#限定控-KIRI様最高:母上木有給我買牛奶。。。說是電臺說的奶牛都打激素產奶了。。。牛奶要少喝喝。。。

#激素奶#靜寧交警大隊:#激素奶#害人啊!爲了利益而失去良知,可悲的國人。

#激素奶#王實剛:我上次參觀的那個萬德妙奶牛場,每天要賣一卡車牛奶給三元,據說三元是用那些奶回去勾兌比較次的奶。#p#副標題#e#

激素奶傳聞中的真相

即便“激素產奶”只是未經證實的傳聞,但衆多圍觀者依然表示深信不疑。這倒並非完全是出於對何兵名人信用的推崇,而是由於從“皮鞋果凍”到“皮革膠囊”,坊間傳聞一次次一語成讖,公衆對食品藥品安全早已陷入了深度焦慮。

從目前看來,儘管“激素產奶”真僞難辨,但何兵微博引發的大討論中,也透露出不少值得警惕的真相。尤其是“奶製品中的激素暫時還不是必檢項目”的專家說法,像一個我們早已諳熟的舊劇本,將檢測手段、監管標準缺失的殘酷真相,再一次擺在每一個消費者面前。

既然激素爲“非必檢項目”,那麼“激素產奶”便不缺乏存在的制度環境。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看似不起眼的“非必檢項目”,往往成爲食品安全防護網上的重要漏洞,令“必檢項目”的嚴防死守前功盡棄。比如前幾日爆出的“含氯可樂”事件,焦點在於“氯含量超標”問題,而“氯含量”同樣爲“非必檢項目”。由此可見,檢測標準若不能持續更新、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便只是浮雲。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各地便出現多例女嬰性早熟現象,當時疑爲食用聖元奶粉所致。雖然到目前爲止,奶粉的嫌疑並未坐實,但聯繫到此次何兵的爆料,奶製品與激素的瓜葛便令人更加生疑。

從內心講,沒人願意“激素產奶”是真的,但擊碎傳聞、安撫民心,不僅僅是某些官員發誓賭咒般的保證便能做到的,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證據來釐清真相。即便傳聞是假,但“非必檢項目”中存在的監管漏洞是真,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儘快將激素列爲奶製品“必檢項目”,並着手調查,及時公佈結果。

今後,也許今後還會出現類似着眼於善意提醒的網絡爆料,希望有關部門不要以“微博爆料非舉報”、“網絡謠言不可信”等種種理由視而不見,而更應將其視爲對自己工作的善意監督。要知道,食品藥品入口,關係甚大,是寧可草木皆兵,也不得姑息縱容的。#p#副標題#e#

激素奶再掀“黑色食品”曝光周高潮

4月20日這一週是當之無愧的“黑色食品”曝光周。毒膠囊、高齡奶牛激素奶、油魚冒充鱈魚等一系列與食品、藥品相關的質量安全事件充斥在互聯網的每個角度,挑動着消費者敏感的神經。

在鬧得沸沸揚揚的毒膠囊事件中,修正藥業的道歉並未得到廣大公衆的認同。衛生部專家關於一天吃六個含鉻膠囊沒事的解釋更令公衆憤怒不已。而一則關於高齡奶牛激素奶的微博更是將公衆的憤怒情緒推向了高潮。

《成都晚報》發表的《爲什麼我們會相信有“激素奶”?》一文寫到:

首先,相信激素奶源於消費信心屢屢受挫,一些企業自砸誠信招牌,使得“毒奶粉”“早產奶”“回爐奶”“皮革奶”等事件接連發生,一次次刺痛國人脆弱的神經。很多人已經“杯弓蛇影”,一有風吹草動便警覺起來。

其次,相信激素奶更因爲存在檢測盲區。儘管法律規定奶製品“不得檢出”雌激素,但對檢測環節卻沒有強制性要求和國家標準,兩者銜接上存在缺失。2010年,聖元奶粉陷入“性早熟”風波後,衛生部曾表示雌激素檢測標準即將公佈。然而直到今天,奶製品中的激素仍非必檢項目。監管猶如“牛欄關貓”,人們自然不可能排除確有養殖者使用激素以提高奶牛產奶量的可能。

不過,在本週並不是所有與牛奶相關的報道都是引發公衆憤怒情緒的報道。

4月18日,衛生部宣稱自今年9月1日起,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爲原料生產的乳製品。此消息一出,消費者一片譁然,有些消費者表示不解。因爲在衆多消費者的印象中,牛初乳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只是,令人遺憾的是,消費者對牛初乳的良好印象,完全是因爲衆多商家爲了營銷的炒作,並沒有任何科學的依據。

一份研究數據顯示:0~2天的牛初乳雌激素含量是一般奶粉的10倍以上;而第7天的牛初乳雌激素含量則爲普通奶粉的5倍左右。

青島迎春樂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潘瑞春稱,在乳品行業裏,一直認爲牛初乳的營養很難被人體吸收,尤其是嬰兒,但近幾年仍有企業把“營養 、免疫”作爲賣點來推高牛初乳的產品價值。

青醫附院營養科主任韓磊說,嬰幼兒吃了牛初乳之後會增加腸胃負擔。普通奶粉稱營養成分是以“乳清蛋白”爲主,最適合嬰兒腸道的消化吸收,而牛初乳富含的卻是“酪蛋白”。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