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乙肝藥物怎麼選擇

乙肝藥物怎麼選擇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全球的健康難題。慢性乙肝需要長期抗病毒治療,目前國內外《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均認爲慢性乙肝治療的長期目標是:預防肝功能失代償;減少和預防肝硬化和/或肝細胞癌的發生以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短期目標是“雙達標”,即一方面儘可能將乙肝病毒DNA抑制到檢測不到的水平、一方面及早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

乙肝藥物怎麼選擇

迄今爲止,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正式批准用於治療慢性乙肝的核苷(酸)類似物有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其中,替比夫定不但在“雙達標”方面更勝一籌,同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上述四種藥物中唯一的妊娠B級藥物。

替比夫定抑制病毒作用強

爲了驗證替比夫定的“實力”,全球肝病學者曾聯合開展了一項爲期2年的臨牀試驗(即GLOBE試驗,又稱007研究),試驗嚴格按照隨機、對照、雙盲的原則設計,包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367例慢性乙肝患者。

結果顯示,與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具有更強的抗病毒效果。服用替比夫定52周後,60%的e抗原陽性患者的乙肝病毒DNA已經降低到無法檢出的水平,而拉米夫定組該比例僅爲40%。隨後在中國進行的臨牀試驗(即015研究),進一步證明了替比夫定強效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患者分別服用替比夫定與拉米夫定52周後,體內檢測不到乙肝病毒DNA的比例分別是70%與43%,差異同樣顯著。

e抗原血清學轉換更勝一籌

與乙肝病毒DNA的下降一樣,e抗原血清學轉換對e抗原陽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同樣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爲,患者一旦發生e抗原血清學轉換,不僅標誌着病毒得到持久抑制,也預示着患者今後發生肝癌或肝硬化的風險明顯降低。既往的研究證實,e抗原血清學轉換髮生得越早,肝硬化的發生率就越低,慢性乙肝患者如能在40歲之前實現e抗原轉換,將來發生肝硬化的風險僅有2.8%;如果在50歲以後纔出現e抗原轉換,患者發生肝硬化的機率將升高到33.3%。

GLOBE研究顯示,在e抗原陽性的患者中,替比夫定比拉米夫定具有更高的e抗原陰轉率和血清轉換率。在指南所推薦的治療人羣(基線ALT水平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的e抗原陽性患者)中,服用替比夫定後e抗原轉陰率達到了41%,顯著高於拉米夫定組的33%;兩組患者的e抗原血清轉換率分別爲36%與27%。在中國進行的015研究結果顯示,替比夫定組患者服藥2年後的e抗原轉陰率和血清學轉換率均明顯高於拉米夫定組,分別爲40%對28%以及29%對20%。

替比夫定具有良好安全性

除了在“雙達標”方面有良好表現之外,替比夫定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

替比夫定的臨牀前安全性研究顯示替比夫定無遺傳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在覈苷(酸)類似物中,只有替比夫定被美國FDA列爲妊娠B類藥物,而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和恩替卡韋等藥物均屬於妊娠C級。在2008年最新的亞太地區《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中明確指出“若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婦女發生懷孕,可繼續使用妊娠B類藥物”。

而臨牀上的應用經驗也證明,替比夫定是一種安全的藥物。GLOBE研究顯示,替比夫定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與拉米夫定組相似。發生率在5%以上的不良事件爲上呼吸道感染、頭痛、疲勞、鼻咽炎、血磷酸激酶(CK)升高、上腹痛、腹瀉、噁心和頭暈等。

治療52周時替比夫定組發生3—4級ALT升高的比率爲4%,拉米夫定組爲8%。3—4級CK升高的發生率,替比夫定治療組爲9%,拉米夫定治療組爲3%。而且絕大多數CK升高的患者無症狀,在繼續治療的下一次隨訪時通常可明顯降低。

CK升高是核苷(酸)類似物在治療慢乙肝中的普遍現象,不同的臨牀研究結果顯示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和替比夫定都有CK升高的報道。關於CK升高的意義有待進一步討論。

總而言之,替比夫定作爲一種新型的核糖類抗病毒藥物,臨牀前及臨牀研究均證實了它良好的安全性,顯示出相當的優勢。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