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前列腺增生需要做哪些檢查?

前列腺增生需要做哪些檢查?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尿液分析前列腺增生病人的尿常規檢查有時可以正常,現尿路感染時可見紅、白細胞、蛋白尿、膿尿和鹼性尿。通過檢查還可判斷有無血尿、尿糖、膽紅素。尿塗片鏡檢並作培養到細菌。在收集尿液時,必須在直腸指檢前進行,以免前列腺;響檢查結果。

前列腺增生需要做哪些檢查?

2.血液 血常規及生化檢查,對因梗阻引起的感染、尿毒症者十分重要,尿毒症的程度在血紅蛋白的降低程度上有所反映。尿路感染時,血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對診斷及治療亦有參考價值。

3.腎功能測定 前列腺增生病人可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選擇下列項目進行檢查:

1.血液尿素氮、肌酐測定

2.酚紅排泄試驗。

3.靛胭脂排泄試驗。

4.尿濃縮、稀釋試驗。

5.普通或大劑量靜脈尿路造影。

4.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測定 以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這裏要提醒的是在某些情況下PSA會出現假陽性,即在下列情況下可引起PSA的水平的增高,如最近射精,前列腺的炎症、缺血或梗死;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惡性的前列腺癌等。目前已有測定遊離和結合PSA的新方法,它可以提高區分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準確性

5.尿流率檢查 從尿流率的變化能間接測知下尿路的功能,對判斷病變很有幫助。故在初診、治療中和治療後都可測定尿流率來判斷療效。基於該檢查的無損傷性和臨牀價值,在有條件的地方,於治療前、中、後都應測定。

6.殘餘尿測定 正常人剩餘尿不大於10ml,而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出現殘餘尿量的增多,測定殘餘尿的多少有助於判斷前列腺增生的程度,是考慮是否行手術治療的指標之一,故測定殘餘尿是重要的診斷步驟。建議在初診評估病人和治療後判定療效時應測定排尿後的剩餘尿。簡單的無創傷的方法是通過經腹部B超來檢測。由於一個人的剩餘尿量有較大的波動,因此初步檢查如有較多的剩餘尿,爲準確起見,應重複檢查1次。

7.鋅測定 前列腺增生時,血漿鋅含量明顯增高。可作爲診斷前列腺增生的指標之一。

老年男性常見疾病。又稱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嚴格講老年人發生的是前列腺增生而不是肥大。病變表現爲細胞增多即增生,不是細胞肥大。但因名稱沿用多年,臨牀上多通用。國內外屍檢都表明,60歲以上男性半數以上可以發現前列腺組織學增生,但1/4爲肉眼可見的增大前列腺,其中一半可能需要治療。前列腺增生髮生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臨牀表現主要爲排尿異常。症狀可分爲梗阻和刺激兩類;梗阻症狀爲排尿躊躇、間斷、終末滴瀝、尿線細而無力、排尿不盡等。刺激症狀爲尿頻、夜尿多、尿急、尿痛。症狀可因寒冷、飲酒及應用抗膽鹼藥、精神病藥物等加重。長期梗阻可導致乏力、嗜睡、噁心嘔吐等尿毒症症狀。

直腸指診可發現前列腺增大,中間溝消失或隆起,應注意有無堅硬結節,是否存在前列腺癌。B超可檢查前列腺大小、結構是否異常及膀胱有無殘餘尿等。CT 及MRI有助於鑑別前列腺癌。尿流率檢查可瞭解排尿梗阻程度。還應與尿道狹窄、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鑑別,神經病變在直腸指診時肛門括約肌鬆弛,並有其他神經病變症狀。

直腸指診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約栗子大(重約20g),本病時可增大2 ~ 4倍。絕大部分病例呈灰白色結節狀(少數爲瀰漫性),切面上可見篩孔樣小腔形成,井有乳白色分泌物向切面溢出。在前列腺摘除標本上,可見增生結節在內區、外區被壓縮而呈包膜樣外觀。這種“外科包膜”使手術摘除易於進行。其硬度取決於其增生成分,主要呈腺管增生者質軟,以纖維組織或平滑肌組織增生爲主的則質地硬,以纖維組織增生爲主的病例除質地較硬外,前列腺體積常無明顯增大,甚至可縮小。增生結節壓迫尿道的現象常見。

診斷

前列腺增生症的診斷要點

1.多見於5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早期表現爲尿頻,夜尿增多,排尿困難,尿流無力。晚期可出現嚴重的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甚至點滴不通,小腹脹滿,可觸及充盈的膀胱。

2.直腸指診:前列腺增大,質地較硬,表面光滑,中央溝消失。

3.B型超聲波檢查,可顯示增生的前列腺。膀胱鏡、排泄性尿路造影等,對診斷本病有幫助。

4.本病應與淋證、關格、尿道狹窄、前列腺癌、前列腺肉瘤、前列腺結石、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相鑑別。

分類

按葉分佈的趨向,前列腺增生分爲八種不同的類型:

1. 側葉增生, 產生前列腺尿道段受壓,變形,彎曲,該型佔4。41%

2. 後聯合或中葉增生,突出至膀胱,使膀胱三解區底部擡起,此型佔13。96%

3. 側葉,中葉增生,突向膀胱及尿道,此型佔17。12%

4. 頸下葉增生,突向膀胱,呈懸垂狀,此型佔30。14%

5. 側葉及頸下葉增生,佔21。62%

6. 側葉,中葉及頸下葉增生。

7. 前聯合增生即前葉型。

8. 三解區下葉增生。

發病最早的是中葉及頸下葉,50歲左右即可發生,側葉雙側葉及頸下葉增生的平均年齡約晚10歲,雙側葉,中葉同時增生常發生一般是在70歲以後。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