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偏方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偏方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複發性口腔潰瘍,屬中醫學“口瘡”、“口糜”範疇,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據國內外有關資料統計,患病率達20%左右。具有周期性、遊走性反覆發作的特點,常因脣內、頰、舌緣等處糜爛、疼痛,影響飲食及工作,對患者身心危害較大。細究其因,複發性口腔潰瘍病程較長,經多法治療乏效,是因脾腎陽氣不足,與心胃火熱毒邪相雜並見,呈現寒熱互結的雙向性的病理反應之故。誠如《醫貫》所云:“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虛火,各經傳遍所致。”以此筆者自擬連附薑桂湯,寒熱並用,補瀉兼施,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經多年臨牀驗證,屢獲捷效。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偏方

連附薑桂湯藥物組成:黃連、白朮、當歸、牛膝、白及各10克,生地12克,附子、炮乾薑各6~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瘡面周圍紅腫痛煩者,加黃芩、連翹各10克;口苦,大便乾澀者,去附子加大黃、枳實各6~9克;心煩焦躁,睡眠不佳者,加竹葉6克,合歡皮15克;口膩食不知味者,加藿香、茯苓各10克,陳皮6克;伴神疲體倦,有氣血虛弱徵象者,加黃芪15克。

方解:複發性口腔潰瘍由於病程長,變化多,臨牀每多寒熱虛實互見,溼、毒、瘀夾雜,辨證時不僅要注意局部症狀,更要重視全身情況。故治療當正邪兼顧,一方面要祛除病邪,另一方面要扶助正氣,調整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內環境達到平衡,從而有利於病態的減輕和消除。若見瘡就意味屬火,把瀉火劑作爲常規藥使用,或把清熱解毒之劑當成抗菌藥物濫用,則與中醫辨證論治之精神相悖。且濫用清解,不但不能挫其病勢,有時反使正氣消伐,脾氣受克,中州虛餒,氣血乏源,致使病情纏綿,口瘡羈留難瘥。明·張景岳雲:“口舌生瘡,固多上焦之熱,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勞倦過度,脈虛而中氣不足者,又非寒涼可治,故雖久用清涼,終不見效。”當代名醫謝海洲先生更是一語中的,認爲“口瘡勿泥於清胃瀉火,辨標本先後圖治爲要,”確是臨牀經驗之談。本方以黃連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針對溼熱內蘊,或溼邪化熱之證甚爲合拍。藥理研究證實,黃連有很廣譜抗菌效果,並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還有解熱、鎮痛、鎮靜、局部麻醉等作用;生地清熱涼血,泄血中熱毒伏火;白朮燥溼助運,健脾益氣而和中,且可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明顯增高IgG,具有強壯身體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附子、乾薑辛散溫通,振脾腎,復元陽,同時制黃連的苦寒之性,使瀉火而不傷正。且“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游之火自熄”(《本草匯言》)。炮姜《本草經疏》雲:“辛可散寒理結,溫可除寒通氣。”其辛散與溫中的功能雖與乾薑同,但其作用遜於乾薑。乾薑炮後味變苦澀,善治裏寒,有守而不走的特點,李東垣雲:“乾薑,生辛炮苦,陽也,生用逐寒邪而發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乾薑經炮製后辛熱之性減,苦澀之味濃,且炮製後質地變輕,其氣清揚,專入脾胃之經,能鼓舞脾胃陽氣,而有潛散浮火,祛惡養新,斂瘡生肌之效;當歸活血養血,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瘡面新的肉芽組織生長;白及寒涼苦泄,能消散血熱癰腫,味澀質,能斂瘡生肌,合當歸之用,去腐生肌斂瘡甚妙;牛膝活血祛瘀,導火毒溼熱下行;肉桂甘熱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止痛,去痼冷沉寒,消陰霾而引火歸元;甘草合乾薑、黃連同用,可協和寒熱,平調升降,調和諸藥,又解附子之毒。諸藥合方,寒熱並用,溫清同爐,清泄不傷正,溫補不助火,俾寒散、溼化、熱清、瘀去、毒消,則斯病速愈。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