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由細菌引起的皮膚性疾病

由細菌引起的皮膚性疾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學習過物理化學等專業知識,對細菌分子什麼的可以說是再清楚不過了。那細菌在皮膚上引起的症狀我們要怎麼治療呢?滅菌殺菌我們雖然知道,但也不能紙上談兵不是。我們得一起看看實踐性的東西,做一些實際行動會比較實在。

由細菌引起的皮膚性疾病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分爲原發性或繼發性。原發性感染常有特徵性的形態和病程,開始由單一病菌引起,發生在正常皮膚上。通常葡萄球菌易引起膿皰瘡、毛囊炎、癤、癰等。鏈球菌易引起丹毒及蜂窩織炎,誘發腎炎及關節炎等。繼發性感染常發生在已有病變的皮膚上,見於特殊部位(如外耳)或特定類型的皮損(如潰瘍),常由革蘭陰性菌(變形桿菌、假單孢菌、大腸桿菌)所致。

病理概述  細菌性皮膚病

正常皮膚表面的細菌可分爲皮膚常駐菌及皮膚暫駐菌。前者指能在皮膚上生長繁殖,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等;後者指着落於皮膚,經過一定時間可從皮膚上消失,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與皮膚病的關係十分密切,細菌及其毒素可分別引起感染性病變(如癤)、中毒性病變(如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徵)和免疫介導性病變(如超抗原誘發或加重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等。

根據細菌形態不同。可將細菌性皮膚病分爲球菌性皮膚病和桿菌性皮膚病。前者主要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所致,多發生在正常皮膚上,故又屬原發感染;後者又分爲特異性感染(如皮膚結核和麻風)和非特異性感染(革蘭陰性桿菌如變形桿菌、假單孢菌和大腸桿菌等)其中非特異性感染常發生在原有皮膚病變的基礎上,故又屬繼發感染。有代表性的原發性細菌感染性皮膚病。

方法分類  細菌性皮膚病

細菌性皮膚病可以發生於全身皮膚,以頭、面、頸、手等暴露部位最多見,如果在這些部位出現紅、腫、痛、膿,就可能發生了皮膚細菌感染。得到了皮膚細菌感染不可掉以輕心,因爲它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細菌性皮膚病可按以下幾種方法分類:

(1)按菌種分類可分爲球菌性和桿菌性皮膚病。球菌感染性皮膚病系由化膿性球菌所引起,簡稱膿皮病,常見有

膿皰瘡、癤、毛囊炎、腦膜炎球菌疹、猩紅熱、敗血症、中毒性休克綜合徵等。桿菌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有皮膚結核、麻風,其他如傷寒、副傷寒、炭疽、類丹毒、鼠疫等。

(2)按病程分類可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大多數細菌性,尤其是球菌性皮膚病都屬急性發作,病程短。只有少數如皮膚結核、麻風等屬於慢性過程。

(3)按病機分類可分爲直接致病、間接致病或二者兼有。直接致病如毛囊炎、癤、膿皰瘡及部分結核疹等,系由細菌在侵入部位直接引起的病變;間接致病如猩紅熱、中毒性休克綜合徵以及大多數結核疹病等,其發病機制主要是變態反應(對細菌產物過敏)或中毒反應(細菌毒素導致損害)。但是在臨牀上情況複雜,病情多變,直接或間接致病不是絕對的,應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病理措施  魚肝油

1、服用抗病毒的藥物,

2、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3、口腔因有糜爛,小朋友吃東西困難時,可以吃易消化的食物,飯後漱口。

4、局部可以塗金黴素眼藥膏、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5、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6、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該病一般1—2個星期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即以後還可以感染髮病。

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防止外傷,增加機體抗病能力。對慢性複發性的毛囊炎、癤腫等,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注意尋找潛在的誘發因素,如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在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等。合理選用外用抗生素應注意選用抗菌譜廣、不易產生耐藥性,易於穿透皮膚髮揮殺菌作用的藥物。例如:紅黴素軟膏、百多邦軟膏、綠藥膏等等,都是皮膚細菌感染選用的藥物。

對於感染嚴重且有全身症狀的,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注意:千萬不可擠壓感染部位,或在局部隨便塗用激素類外用藥,否則會造成感染擴散,引起更嚴重的疾病。

以上就是我爲大家介紹的相關於細菌性皮膚疾病引起的的一些病症,相關的治療和預防也做了一些介紹。可以方便大家實際性的運用,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