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保健養生 > 甭拿保健品當藥吃

甭拿保健品當藥吃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誤區一:保健品能治病

甭拿保健品當藥吃

說保健品能夠治療甚至治癒疾病,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保健品可以調節、增加人體的某些機能,像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藥物的前提下,選用一些保健食品輔助治療。而且要注意,選擇保健品一定要對症下“藥”,一定要根據身體所需,最好有醫生的診斷建議。將保健品以藥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會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適。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而影響治療,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誤區二:拿保健品當飯吃

一些消費者聽信廣告宣傳,把保健品當飯吃,認爲服用了多種維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鈣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漿……這些想法非常荒唐。其實任何正規醫院的醫生或者營養專家都會告訴你,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主要來源於日常的飲食。任何營養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爲我們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在正常情況下,只要您科學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適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

誤區三:過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覺得年紀大了,應該補補身體。於是親朋好友送,自己買,保健品越吃越多,結果造成過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腸負擔,還引發毒性反應。例如我們常見的人蔘,肯定是好東西,但並非什麼體質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對的話,會引起發熱、上火、煩躁不安、血壓升高。對於長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經對肝臟造成不良影響,這時如果服用深海魚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損。部分滋補保健品應當按療程服用,否則很容易營養過剩或產生副作用。

誤區四:撇開醫生胡亂買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幾樣保健品,結果吃出一身病。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指導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麼,再確定補什麼,怎麼補,吃多少合適。例如,蛋白粉適用於患嚴重胃腸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錯,能吃豆製品、肉蛋類食物,就沒有必要花這個冤枉錢。服用保健品不僅應因人而異,還要因病、因時、因地而異。如果盲目滋補,不僅無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類補品,否則會導致頭暈、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瀉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黃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誤區五:價格越貴越好

現在保健品行業有一句話,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廣告、四成利潤,就是說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投到了廣告和銷售商家身上,真正在產品營養價值環節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價格越貴並不見得效果越好,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同樣一種功能,一種產品包裝豪華,天天做廣告,價格自然奇高;另一種產品,看着不起眼,其實營養價值並不見得比前者差多少。

誤區六:迷信“高科技”

現在市場上各種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在往外冒,消費者一次次掏腰包,結果仍然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例如被廣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說可以使人頭髮變亮,精神好,食慾增加,減少關節發炎,幫助記憶力恢復。事實上,蛋黃、大豆、玉米、棉籽、油菜子、葵花子及豬腦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1~2個雞蛋,攝取適度的膽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滿足肌體對卵磷脂的需求。

誤區七:保健品老少皆宜

任何人,只要飲食多樣化、食物搭配均衡,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保健品只是針對某些特殊人羣,發揮一定的補益作用。比如經血流量很大或平日氣血虛弱的女性,可能需要補充鐵;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要增加葉酸、鐵鈣;更年期女性,爲了減少骨骼中鈣的流失,可以服用鈣補品;減肥者過度控制飲食導致消化不良,可能需要服用複合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品;素食者需要額外補充鈣、鐵、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