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亂用藥物引起的貧血

亂用藥物引起的貧血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亂用藥物引起的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於骨髓造血功能減低或不能造血而引起的貧血。該病患者的主要臨牀表現爲進行性貧血,並有出血及感染的症狀。患者常可出現疲乏無力、皮膚黏膜蒼白且有瘀點或瘀斑、齒齦出血、鼻衄等出血症狀。

在臨牀上,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主要包括:

抗生素中的氯黴素,抗惡性腫瘤藥中的巰(音求)嘌呤、沙可來新、長春新鹼、白消安、醫用砷劑、秋水仙鹼,抗甲狀腺藥中的卡比馬唑,降糖藥中的氯磺丙脲,抗癲癇藥中的苯妥英鈉、三甲雙酮,解熱鎮痛藥中的安乃近等。患者因應用上述藥物而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停藥後康復較快,其致死率較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在應用上述藥物後身體會出現特異反應(機體對上述藥物有過敏反應或對上述藥物的解毒能力有缺陷)。此類患者即使停藥後其病情往往也不會得到緩解,而且死亡率較高。

2.可引起粒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症的患者常有乏力、全身不適、發熱等非特異性的臨牀表現。

在臨牀上,可引起粒細胞減少症的藥物主要有兩種:

①可直接引起人體內粒細胞的細胞核碎裂、溶解的藥物:此類藥物主要包括抗惡性腫瘤藥中的氮芥類藥物和巰嘌呤,抗生素中的氯黴素、磺胺類藥物,抗精神失常藥中的氯丙嗪、丙米嗪,抗甲狀腺藥中的丙硫氧嘧啶、卡比馬唑,抗高血壓藥中的地巴唑,抗癲癇藥中的苯妥英鈉等。

②可因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導致粒細胞減少的藥物:此類藥物主要包括解熱鎮痛藥中的安乃近,免疫調節藥中的左旋咪唑、抗生素中的半合成青黴素等。

3.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全身皮膚黏膜可出現瘀血點和瘀血斑,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當其發生外傷時會由於血液凝固速度緩慢而出現血流不止的情況。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可因出血過多而導致貧血。

在臨牀上,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症的藥物主要包括:

抗腫瘤藥中的大部分藥物,抗生素中的磺胺類藥物、鏈黴素,抗結核藥中的異煙肼、利福平,抗癲癇藥中的苯妥英鈉,解熱鎮痛藥中的安乃近,抗高血壓藥中的甲基多巴,利尿藥中的大部分噻嗪類藥物,抗血小板藥中的乙酰水楊酸,抗凝血藥中的肝素,以及雌激素類藥物等。患者在應用上述藥物後的幾個小時至幾天內可能會出現血小板減少症。絕經後的女性在應用上述藥物後更容易出現血小板減少症。這些藥物引起血小板減少症的機理主要是:該類藥物可抑制用藥者的骨髓和巨核細胞的功能、直接破壞用藥者的血小板和誘導用藥者的機體發生變態反應。

4.可引起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是一種因人體內紅細胞受到破壞的速度加快、骨髓造血功能相對較低而發生的貧血。急性的溶血性貧血患者可出現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痠背痛、氣促、乏力、煩躁、噁心、嘔吐、腹痛、蛋白尿等症狀;慢性的溶血性貧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肝脾腫大、膽結石等。

在臨牀上,可引起溶血性貧血的藥物主要分爲兩類:

①可誘發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的人出現溶血性貧血的藥物:此類藥物主要包括抗瘧藥中的伯氨喹啉、奎寧、阿的平,抗生素中的磺胺類藥物、氯黴素及呋喃類藥物,解熱鎮痛藥中的乙酰水楊酸,抗痛風藥中的丙磺舒,促凝血藥中的維生素K,抗心律失常藥中的奎尼丁,解毒藥中的美藍等。其中以伯氨喹啉導致溶血的作用最強。此外,有上述缺陷的患者在食用蠶豆後也可能會發生溶血性貧血。#p#副標題#e#

②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藥物:此類藥物主要包括抗瘧藥中的奎寧,抗心律失常藥中的奎尼丁,解熱鎮痛藥中的保泰鬆、非那西丁、吲哚美辛,抗結核藥中的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降糖藥物中的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抗高血壓藥中的甲基多巴,抗癲癇藥中的苯妥英鈉,抗精神失常藥中的氯丙嗪,抗生素中的青黴素、氨苄青黴素、羧苄青黴素、鏈黴素、頭孢菌素類藥物和磺胺類藥中的磺胺二甲嘧啶等。患者在應用上述藥物時,其體內會出現針對自身紅細胞的抗體,這種抗體能破壞、溶解紅細胞,進而引起貧血。

5.可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人體內若缺乏葉酸、維生素B12,或當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延緩時,均可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該病患者骨髓裏幼稚紅細胞的數量會增多,部分紅細胞的細胞核會因爲發育不良而成爲特殊的巨幼紅細胞。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患者的臨牀表現主要有:乏力、心悸、皮膚黏膜蒼白、舌部發炎、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手足麻木、下肢強直、行走困難、感覺遲鈍、嗜睡、癡呆、表情淡漠,其中以舌炎的症狀最爲突出(舌呈鮮牛肉色、疼痛,若舌乳頭萎縮則呈光滑的鏡面舌)。

可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藥物主要包括:

①可引起人體內維生素B12缺乏的藥物:抗生素中的硫酸新黴素,抗結核藥中的對氨基水楊酸鈉等。

②可引起人體內葉酸缺乏的藥物:抗癲癇藥中的苯妥英鈉,抗惡性腫瘤藥中的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抗瘧藥中的乙胺嘧啶,抗菌藥磺胺類藥中的甲氧苄胺嘧啶及利尿降壓藥中的氨苯蝶啶等。

③可干擾人體內核酸合成的藥物:抗惡性腫瘤藥中的巰嘌呤、阿糖胞苷等。

大部分藥物性血液病患者在及時停用相關的藥物後其症狀都會得到緩解。對停藥後症狀仍無明顯改善的該病患者,可進行對症治療。其實,因使用上述藥物而出現血液病的機率並不大,所以人們在使用上述藥物時也不必過分擔心,但在使用時應首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上述藥物。

患者在使用上述藥物時,應嚴格遵守用藥的時間和劑量,不可長期或過量使用。慢性疾病患者如需長期使用上述藥物,應定期到醫院複查病情,以便及時發現藥物的毒副作用並及時採取治療對策。人們在用藥時,應儘可能避免長期地、大劑量地單用某一種藥物,而應該輪換使用幾種功效相同而毒副作用不同的藥物。另外,由某些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可通過使用其他藥物進行拮抗,使其得到緩解。不過擬採取此項措施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因用錯藥物而加劇其毒副作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