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體檢 > 孩子看牙應做哪些準備

孩子看牙應做哪些準備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知道看病難,其實,帶孩子看病更難,如果再是帶孩子看牙,則是難上加難。北京讀者孟女士帶兒子看牙的曲折經歷,就證明了這一點。孟女士說:“我在帶兒子先後去了兩家國營大醫院看牙後,得出兩點感受,一是累,二是窩火。”那麼,帶孩子看牙,醫生和家長究竟該怎樣做呢?

孩子看牙應做哪些準備

國外看牙各有奇招 家長開導很重要

海迪帶女兒第一次看牙是在她2歲的時候。

去診所前,海迪先按照醫生的要求,給寶寶打好了“預防針”:“寶寶,我們要去看牙醫了。牙醫呢,就是讓你張開嘴巴,看看你的牙齒好不好看,還要給你的牙齒拍照。而且,牙醫還會送禮物給你,你拿了禮物我們就可以回家了。”也許是這番話起了作用,海迪發現,一路上,女兒都很興奮。到了診所,因爲只是例行檢查,並沒有什麼痛苦,醫生的和藹可親讓孩子將這種興奮持續到了最後。

事隔8年了,海迪對當時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如果寶寶在第一次看牙時就留下了害怕恐懼的印象,以後恐怕就很難轉變了。”而現在,海迪的女兒會固定每年看2次牙,沒有一點勉強。

帶孩子看牙,又累又窩火

第一次帶兒子看牙,去的是一家兒童專科的三甲醫院。等了很久,補上一顆,但還有兩顆,需要過一週再來。一週後,我們再次來到這家醫院,看診的是位年輕的女醫生。按照上次的經驗,補一顆牙大概要40分鐘,然而,孩子送進去不到10分鐘,就出來了,脖子上還圍着小紙巾。結束了?這麼快?還沒聽清醫生說了什麼,下一個孩子就被叫了進去。我一時沒弄明白,推門問醫生是做完了嗎。女醫生沒好氣地說,小孩不配合,不張嘴,小手也愛亂動,家長先教育教育再說吧。看着門外的兒子,我又急又氣,劈頭蓋臉地先把他狠狠教育了一頓。可看到5歲多的兒子委屈鬱悶地站在牆角,我又覺得不忍心,畢竟還是個孩子,醫生這麼生硬,至少挺傷孩子自尊的。

在氣惱中等了半個多小時,終於又被叫進去了。這次醫生沒強求家長出去,我就給醫生打下手,按着兒子的小手,讓他不停地把嘴再張大些,而醫生還是一直抱怨嘴張得不夠大,她沒辦法看清楚,就不仔細清理了,湊合補上吧。這回倒快,20多分鐘結束了。我陪着小心問:“醫生,那我們下週五再來?”醫生頭也不擡地說,你們還是先在家好好教育教育吧。就這樣,我們被掃地出門。

第三次,我們去了一家口腔醫院。醫生態度還好,但告訴我們要先拍個片子,再決定拔不拔。可當我們火急火燎上樓拍了片子回來,這位醫生已經換好衣服準備下班了。她拿着片子看了半天,最後只說了句,下次再來看吧。

從醫院出來,我心裏一片茫然。小孩看個牙怎麼這麼費勁啊,又不是什麼疑難病症,爲什麼一般醫院就看不了呢?醫生的服務態度更令人沮喪。想想還要這樣一趟一趟地往醫院跑七八次,頓時覺得煩躁無比。

兒子的牙最終以出人意料的輕鬆方式解決了。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們去了一傢俬立的牙醫診所,服務很人性化,家長可以全程陪同,而且可以通過電腦屏幕看到醫生對牙齒的處理情況。醫生對孩子相當有耐心,孩子也很喜歡。只去了兩次,每次大約一個小時,最後的兩顆牙就全補好了。雖然費用貴一些,但如果真如口腔醫院那位醫生所說,去七八次,估計花費也差不多。

專家點評:

專家:給孩子看牙確實比較困難,而且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難。一方面,孩子牙齒齲壞的年齡越來越小;另一方面,也與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嬌慣和緊張有關。

但不管怎麼說,作爲一個優秀、有經驗的兒童牙科醫生,都必須學會處理所有的麻煩。這就要求,醫生首先要有愛心、耐心,專業技術更要過關,診斷準確,操作技術熟練。此外,瞭解孩子的心理、生理、年齡、性格、家教方式等也是幫助醫生判斷該採取哪種方式的必要條件。

比如,不肯合作的孩子,有些可以進行耐心的解釋和示範,告訴他們不會痛;有的需要通過鼓勵、誇獎和小禮物獎勵;有的在父母面前過於嬌慣,但離開父母,通過鼓勵,就能配合;有的是看到家長或醫生生氣了,便會乖乖配合;有的孩子必須在家長先仔細說明後纔會去做,那麼就由家長帶孩子到診室外面單獨做工作。總之,方法不一,卻總能找到一種見效的。

也有少數怎麼做工作也不能配合,或因年齡小無法配合的孩子,這也可以分情況來對待:不是特別急的,就暫緩;比較急症的,可以考慮強迫治療,但有造成意外的危險;最極端的情況是全身麻醉,這對於年齡小的和不能配合的孩子是非常好的方法,在國外很常見。

當然,家長的配合也特別重要。建議在帶孩子就診前,家長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千萬不要根據自己的看牙經歷,把很多負面的信息說給他們,這會導致孩子在沒開始治療前就被嚇壞。其實孩子看牙並不像大人想的那麼痛苦,現在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減輕疼痛。更關鍵的一點是,從小就經常帶孩子去看牙,不僅能預防齲齒,而且可以降低孩子對看牙的恐懼感。

美國洛杉磯貝弗利山莊著名的牙科醫生羅納德:第一次帶孩子看牙前要告訴他們什麼是牙醫,爲什麼要去看牙,要讓孩子覺得看牙是件有趣的事。如果在看牙時,孩子覺得疼了,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擔憂和緊張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爲了轉移注意力,家長可以假裝發出一些聲音,讓孩子慢慢放鬆下來,這也會使牙醫更專心治療。

打麻藥前先練習掐手背

不同於海迪的女兒,萍的兒子樵曾因爲一次看牙不順利,對牙醫產生了抗拒感。直到樵出現了第一顆蛀牙,媽媽纔不得已又帶兒子走進了牙醫的診室。

從第一次去,這位醫生總要先跟樵聊天,講些有趣的事,臨走還讓他挑一個“特別給你”的小禮物。到了樵要補牙的前一次,醫生告訴他:“你回去和媽媽做個小試驗,讓媽媽用手掐你的小手背,每天要做一次。”補牙那天,醫生問樵:“你每天都和媽媽做試驗了嗎?痛嗎?一會兒我給你注射麻醉藥,就是這樣的感覺。”“做了,一點都不痛!”樵自豪地說。果然,治療過程中,樵雖有點緊張,但還是非常順利地完成了治療。

離開前,醫生又提醒樵:“等會兒你的嘴脣會變‘胖’,那是麻醉藥幫你止痛的原因,到了吃晚飯時就會好了,別害怕啊。”結果到了晚上,樵驚喜地告訴媽媽:“我的嘴脣回來了!”

可見,孩子對牙醫的適應很重要,當然,像樵這樣有過不愉快治牙經歷的孩子,需要更有耐心和經驗豐富的牙醫。

先刷牙,適應治療椅

帶孩子看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困難。而我在日本的經歷證明,只要用對方法,就沒什麼好煩心的。

日本兒童牙醫通常都會先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坐在治療椅上練習刷牙。一來,這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刷牙,二來,也能讓他先習慣了那張椅子,減輕恐懼感。在正式治療時,對於懂事的孩子,醫生會告訴他,牙齒不治會有什麼後果,比如好吃的東西都沒法吃等等;不講道理的孩子,醫生會從一開始就將家長請出診室,因爲很多孩子都是看不到大人的時候挺乖的,看到大人就開始鬧。當然,把玩具當作獎勵,要求孩子張大嘴巴配合治療的方法,通常也都是屢試不爽的。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